冷知识到底该不该信,冷知识可信吗(冷知识到底该不该信,冷知识可信吗为什么)
9582023-09-09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该不该让吸烟的爷爷抱孙子的问题,以及和医生不建议用雾化的视频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去年夏天我在水库夜钓,旁边钓友5.4白板、我3.9爆连。钓好钓不好,和竿长关系不大,和钓法关系很大。我记得当天晚上,我上了20多斤野生大鲫鱼。早上收竿时,边上钓友大哥走过来,试探着问:“能卖给我几条鲫鱼么?”
钓鱼人找钓友买鱼?我还是头回碰到。不过我也没多问,从鱼护里捞了满满一大袋鲫鱼递给他。大哥要给钱,我死活没要。过了一会儿,大哥手里拿着一支浮漂又回来了,说:"兄弟,这是我自己做的漂,出口特别棒,你留着用吧"。这下给我弄得不好意思了,推辞半天,最后还是拗不过,也就收下了。
之后,我俩就站在水边儿聊了起来,我这才知道原来昨晚大哥白板了。他说,看我钓的挺多,又都是野生大鲫鱼,虽然没有市场上卖的个儿大,但野生的怎么也比养殖的强啊。所以就想买点儿回家炖汤、焖酥鱼,他儿子特爱吃。大哥一边说一边憨憨的乐,脸上写满了心疼儿子的暖意。
从大哥送我浮漂,就能看出这是个讲究人,加上都是钓友,我俩越聊话越多,慢慢地就过渡到了昨晚的鱼情和钓法上。
大哥问我:“你用多长竿子?”我说:“3.9并继”
大哥纳闷儿的说:"你支钓台?钓箱、3.9米的竿子;我岸边用钓椅,5.4的竿子,你钓的比我还近点儿呢,我怎么没口儿啊?"
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我们作钓的水库,因为用多长竿子还跟钓位所在地形有关。
水库叫潘家口水库,位于河北省,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山体水库,两岸大多比较陡峭。潘家口水库水面广阔,水质也不错,隐藏着很多"大物",这里鲫鱼也出得不错,是个野钓胜地。
昨晚我选的钓点是一个深入水中的缓坡,说是"缓坡",其实落差也不小,我用100*80的大钓台,坐在钓箱上用3.9米的竿子抛竿,水深已经将近3米了。
很多钓鱼人来到潘家口,都是为了钓大鱼。但我前后来了四、五次,连大鱼毛都没捞着。所以这次我索性放弃"大鱼梦",专攻鲫鱼。定好目标后,钓法也得随之改变。我考虑好了战术:用短竿打频率。从后来的结果看,这个战术是对路的。
钓友大哥也是个爱钻研的人,为了解除疑惑,他一项一项地跟我"核实",到底要看看我俩的装备和饵料究竟在哪有区别。一番对比之后,我们发现,除了钓的远近、深度很接近之外,我俩连饵料用的也差不多。
野钓钓友大多不爱用小药,我和这位大哥也一样,不用添加剂,用的都是普通商品饵,无非是蓝鲫、九一八、化氏4、6号这些,简单一搭配,搓饵开始作钓。
但也的确有两个环节,我们完全不一样。
第一:线组这位大哥用的是5.4米的鱼竿配3+2的线组;我用的是3.9米鱼竿配1.0+0.6的线组。
从线组就可以看出来,我俩的目标鱼不一样。大哥告诉我,他知道这里大鱼不太好钓,所以做的是"大小兼顾"的准备。大鱼来了,3+2也可以一搏,万一大鱼没口,3+2组合野生鲫鱼吃饵时也不至于太迟钝。
大哥也真是有点想当然了,在北京附近钓鱼,“大小兼顾”往往是大小都"顾"不好。
我专为钓鲫鱼而来,因此其他鱼完全不考虑,可谓用情非常专一。我这套线组万一中了大鱼,唯一的结果就是"切线走鱼",那我也愿赌服输。不过,细线组的好处是浮漂信号更清晰,3+2在水深3米的情况下,出口肯定不如1+0.6的清晰。
第二:频率我和大哥都是搓饵,但因为我的竿子更短、更轻,所以频率要快的多。因为没有打窝子,所以我必须自己抽出一个窝子来,因此前30竿我都是等浮漂一立起来就抬竿,有口也不打,直到把鱼聚过来为止,用了将近40分钟。
大哥打了发酵麦子粒做窝子,他的抛竿频率是3分钟一竿。这样区别就明显了,5.4长竿的频率肯定没有3.9短竿来得快。而且发酵麦子粒虽然可以持久聚鱼,但发窝时间也相对较慢,在大水面有时候五六个小时都很难聚过鱼来。
另外,因为是山体水库,大哥用5.4米的钓深已经接近4米了,这个深度对于钓鲫鱼来说,有点太深了。这时候选择短杆,几乎成了必然。
当晚大部分时候,我一直保持一分钟一竿的频率,相当于每个小时要抛竿60次,如果换成5.4米的长竿子,这个强度估计胳膊得折了。
打频率抽窝子,是靠饵料在水中的雾化聚鱼,很适合几小时、十几小时的"短平快"作钓。所以,要想频率打得足够快,鱼竿就必须轻。
在钓同样距离的情况下,3.9米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配合钓台后,它能钓得不比5.4近多少,而且频率还能比5.4快得多。当然了,前提是你得搬钓台到钓位,这玩意儿搬来搬去也不轻松。
整晚我都在不停上饵、抛竿、扬竿。
天道酬勤,从8点开始抛竿,到9:30就中鱼了,一直持续到凌晨2点基本上没有停口,很明显抽窝子对鲫鱼还是有效果的,而且鲫鱼一般是一来一大群,只要你有频率、不把窝子钓“散”了,鱼群很久都不离开。
我玩野钓也有十多年了,3.9米是我野钓鲫鱼时首选的长度。不要小看比3.6米长出来的30公分,在某些时候,5.4还真就干不过3.9米。所以,说3.9米的竿子不建议买,我非常不认同。
其实,作为一个野钓选手,因以不用考虑钓场对鱼竿长度的限制,所以3.6米我个人很少用的,出门就带3.9米。
再来说说4.8米
我自己并没有4.8个长度的竿子,但我却认为4.8一样有用。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啊,我的一个亲密钓友就经常用4.8米这个长度。
这个好朋友是浙江人,姓李,我们都管他叫阿李。他的竿包里永远备着一只4.8米又轻又硬的鲫鱼竿。跟我一样,他拿这支鱼竿也是为了能配合钓台打出频率。当然,4.8米鲫鱼竿如果碰到巨物也只能放弃了。
我曾经问过他4米8细竿子,万一要是上大鱼了怎么办?他乐呵呵地反问:“你钓鱼这么多年,北京周边七八斤的大鱼一共碰到过几次?”
这下让他给问尴尬了,大鱼真是稀缺资源。不过他的意思我明白,在野钓中碰到大鱼的概率太低,所以小概率事件就不要花太多精力去应对。通常我们钓到的都是两三斤的鲤鱼,以及一些野生鲫鱼。这个体量,一支又轻又挺的鲫鱼竿,通常都不在话下。
除此之外,阿李用4.8米还有一个目的:钓黄尾。
北京平谷的金海湖,每年固定季节会出黄尾(黄尾鲴),阿李对这种鱼情有独钟,每年都特意趴库,专钓黄尾,这时候,4.8就成了他的主攻武器。
他选择的那个钓位,用5.4有点短,如果搭上钓台用4.8,就可以钓5.7-8的这个距离,而这个位置正好出鱼。阿李在我们这些钓友中是出了名的又勤奋又爱动脑子,在这位置用4.8米,是他反复试验好多次,花了不少时间才总结出来的。总之他告诉我一句话,4.8钓鲫鱼、钓黄尾是最佳长度。
当然了,这是阿李自己的经验,换一个人或者您不在北京,可能完全不同。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主要想表达的是:鱼竿的长度只是厂家生产的标准,实际作钓中不要被它束缚,任何长度只要适合鱼情,都能钓好。建议大家平时多试试,也许有某一个“小众”的鱼竿长度就很适合自己。之前“一味”出过一个6米的长度,我记得很多人买,因为他们觉得6.3抡起来有点费劲,5.4又太短,6米正好。所以,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降低视频画质因为视频发生雾化是因为拍摄环境湿度大或者光线不足,导致画面细节模糊不清,此时可以通过降低视频画质的方式来消除雾化效果。具体方法是打开视频剪辑软件,在导入的视频上右键,选择画质——降低画质,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画质等级。如果需要更进一步的处理,可以通过软件中的修复功能进行调整,包括去除噪点、提高对比度、增强细节等。
吸烟毋庸质疑有碍身体健康,吸二手烟比直接吸食更有害!但是爷爷疼爱孙子去抱着逗玩,也是人之常情,天伦之乐!刻意不让有吸烟习惯的爷爷去抱孙子与情理也说不过去!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让吸了几十烟的爷爷把烟戒了,也不太现实。可以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让孩子的爸爸委婉的告诉奶奶(奶奶肯定也非常喜爱自己的孙子),让奶奶去转告老伴,抱孙子的注意事项。比如,想去抱孙子前不要吸烟,避免烟味呛到孩子;在抱孙子玩耍时更不要吸烟,避免孩子被二手烟毒害。爷爷疼爱孙子一般都会去注意的。
生活就是一个大课题,充满了人生智慧,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关爱家人经营快乐!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也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分享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
不同于传统钓法,90年代传入内地的台钓,饵料讲究立体雾化、动态诱鱼,其中散落(脱落)、雾化是两个重要参数。回到钓友的问题“饵料逐层脱落、雾化是什么状态饵决定的,脱落、雾化哪个更诱鱼”为更全面、更准确回答这个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实践心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展开描述,具体如下。
1、饵料是如何实现散落、雾化的
2、饵料散落、雾化诱鱼特点,哪个更有优势
饵料是如何实现散落、雾化的饵料的散落、雾化主要是由状态饵来实现,但状态饵并非只局限于改变饵料状态,特定条件下也可作为主攻饵使用,这里再详述。目前作为状态饵料使用的、且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雪花粉、轻浮,包括拉丝粉。
首先是雪花粉。雪花粉的原料是马铃薯,经干燥、膨化等一系列工艺加工而成白色的片状物,微观结构上则是一些微小的颗粒组成,加水浸泡揉搓后,原有结构会被破坏,将片状结构渐渐还原成微小颗粒。雪花粉入水后,先横向膨胀,接着横向雾化,但部分雪花粉不断呈有片状竖直散落,这正是比重力所致。所以饵料中加入雪花粉一般不会减轻饵料比重,所以饵料在水中正常下落,也注定了加入雪花粉的饵料更适合钓底层鱼。
其次是轻浮。轻浮的原料是小麦,更确切的说是麦麸经高压膨化而成,相比雪花粉,轻浮结构更稳定,即便是揉打之后,仅是对形状做出改变,但微小分子间的结果不怎么变化。轻浮单从名字看,整体质量小,所以加入饵料后,有效降低饵料的比重。轻浮入水后,迅速碰撞,炸裂式溶散、溶散,因质量轻、浮力大,少有垂直散落的情况,会以钩饵为中心的下方形成一个柱状雾化带,分子弥补在周围,朦胧感强烈。
雪花粉、轻浮,因比重不同,可实现饵料在不同泳层的散落、雾化,但仅仅通过两者显然还不能满足饵料的需求,通常还需要拉丝粉的配合。拉丝粉本质是小麦蛋白纤维,呈粉末状,是从小麦含有的淀粉中提炼产生。雪花粉、轻浮加入饵料,呈现出散落、雾化状态,但鱼情不同也需要调整散落、雾化的节奏、速度,拉丝粉恰满足了这一点。拉丝粉加入了饵料后,类似与致密的网状结构,将饵料分子收拢、抱成团,提高饵料的附钩性,所以可通过调整拉丝粉用量控制饵料状态,应对不同的水情、鱼情。
饵料散落、雾化诱鱼特点,哪个更有优势上文介绍了饵料散落、雾化产生的原因,及具体特点,那么饵料散落、雾化哪个更能诱鱼呢?
鱼的天性及视觉的原因,对在水体自由缓慢下落的物体,有较强的捕食欲望,正是基于这一点,饵料通过散落、雾化模拟出动态效果,以刺激鱼到的视觉,从而吸引鱼的注意、捕食。
散落是因饵料外层颗粒比重大所在,下落速度略大,所以这种大颗粒的饵料粉末并不太吸引小体型鱼,更多针对的是大体型鱼。另外散落的饵料粉末沉落水底、不断积累,主要是留鱼的作用。活跃在窝点里的鱼群,并不能但指望钩饵那点食物,否则早已游离窝带,这些体积大、比重大的饵料粉末恰能扮演窝料的角色,因有食物可以吞食,自然鱼不会轻易离开。
雾化的饵料粉末相比散落的饵料要精细的多,否则也难悬浮在水中。正因粉末分子细小,饵料的气味才能够在水中快速传播、扩散,将周围的鱼群吸引过来;同时雾化的饵料分子不停钩饵周围浮动,动感十足,对鱼有足够的吸引力。但并非所有的雾化均利于鱼群,比如鲢鳙、小体型鱼谨慎度略低,更喜欢饵料的高雾化效果,但对于其他大体型鱼或者滑口鱼,要适当降低雾化,反而是怕惊扰鱼群,所以饵料的雾化需要与水情、鱼情相适应。
写在后面本文首先通过对饵料的散落、雾化做了描述,不难看出正因水情、鱼情的差异,同样是饵料散落、雾化,但要求并不相同,有的要求饵料比重小、高雾化;有的则是不改变饵料比重,增加雾化,所以才产生了雪花粉、麦麸的不同使用。饵料散落、雾化两者能起到诱鱼的作用,甚至可以说相辅相成,只是散落更偏向留鱼,而雾化则通过气味传播或视觉刺激吸引鱼的注意、聚集。但到底两者哪个更好,其实是很难做出一个统一的回答的,毕竟水情、鱼情不同,对两者的需求也不同。所以两者更多的搭配、互补,以获得更好的鱼情、渔获。
原创:野钓分享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