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有空军,有空中优势,为什么仍然打败仗

匿名- 2023-08-24 06:34:18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有空军,有空中优势,为什么仍然打败仗

大家好,关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有空军,有空中优势,为什么仍然打败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国民党为什么失去民心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淮海战役失败原因
  2.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有空军,有空中优势,为什么仍然打败仗
  3. 为什么北洋政府没有成功剿灭国民党
  4. 清朝是个统一国家,为什么在遭到列强侵略时却像一盘散沙

淮海战役失败原因

国民党失去人民的支持,失去民心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有空军,有空中优势,为什么仍然打败仗

国民党的那些神操作,别说有空军。就是有高达,也是白搭。

就拿淮海战役来说。制定战略方针的国防部第三厅厅长郭汝瑰是地下党。审批方案的国防部次长刘斐,也有通共嫌疑。(刘斐是不是地下党,存疑)

众所周知。白崇禧被蒋介石踢走后,主持国防部工作的顾祝同根本就不管事。郭汝瑰的计划方案,顾祝同几乎就没有不同意的。

地下党郭汝瑰制定计划,经有通共嫌疑的刘斐审批,再交给不管事的顾祝同拍板,最后下发给一线作战部队执行。

这么神奇玄幻的操作竟然真实存在,国民党还想打胜仗?

并且这还不算什么。最神奇的还在前线。

1948年11月,当黄百韬兵团被包围后,徐州剿总司令刘峙竟然惊慌失措的下令(刘峙平时什么事都不做,全仰仗副总杜聿明。但杜聿明当时在葫芦岛指挥撤军),将徐州战场所部能调动的军队,全部调到徐州外围保护他。

而非常关键的战略要地宿县,则只留下了少量部队驻守。

宿县是个啥地方?

这是联系徐州与蚌埠交通线的关键要点!

宿县掌握在国军手里,徐州与蚌埠的铁路线就能保持畅通无阻,徐州剿总近八十万国军就进可攻退可守。

而一旦宿县丢了,徐州国军就被包饺子了。

宿县的重要性,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郭汝瑰制定作战计划时,就是因为担心在这个要点留兵力太少,被内行说闲话,指责自己故意给解放军留下破绽,导致自己可能暴露,专门留下一个靖绥区的兵力驻守。(相当于两个军)

结果在刘峙的骚操作下,兵力空虚的宿县等于是拱手送人,被中野轻松拿下。

淮海战场上的八十万精锐国军,就这么被中野和华野包了饺子。

中野攻占宿县后,中央当机决断,改“小淮海战役”为大决战(“小淮海战役”就是寻机歼灭徐州剿总一个兵团),计划全歼淮海战场上的所有国民党军!

眼见形势恶劣,蒋介石将到处灭火的杜聿明调回徐州。

杜回到徐州后,就建议:利用黄百韬兵团吸引华野主力的机会,集中徐州国军主力与南线的李延年、刘汝明、黄维三个兵团,来个南北对进,在宿县一带与中野决战。先歼灭或击溃中野,再回头与华野决战,解救黄百韬兵团。

按照杜聿明的这一方案,就算徐州国军抓不住中野,至少也能夺回宿县,恢复蚌埠与徐州的铁路交通线。万一徐州守不住了,到时候几十万大军也能从容南逃。

但不想,杜聿明的建议,刘峙却不同意。

一方面,他担心国军寻找中野决战,万一扑空了,没有战果,而黄百韬又被歼灭,自己要担责任。

另一方面,他还担心徐州国军南下后,徐州空虚,万一华野围攻徐州,他这个徐州总司令有危险。(刘峙作为总司令,不能离开徐州)

由于包括李弥、孙元良等人在内,也都认为杜的方案过于冒险。

于是经过南京国防部的又一番骚操作后,徐州国军最后执行的是一个最差方案。

即让李弥、邱清泉两兵团向东,去解决被围的黄百韬兵团。严令从武汉赶来的黄维兵团尽快收复宿县。留下孙元良兵团镇守徐州。

这样一搞,本来在淮海战场具有优势兵力的国军,就被拆得七零八落。兵力反倒没有优势了。

并且,八十万国军还丧失了机动性。只能团团抱在一起,龟缩于徐州。

后来,邱、李兵团16万人被华野阻滞,救不出黄百韬兵团。

约12万人的黄维兵团孤军急进,在双堆集一带又被17万余人的中野合围。(原本南线是李、刘、黄三个兵团收复宿县。结果黄维冒进被围,成了第二个黄百韬。李、刘两兵团只好改收复宿县为解救黄维)

1948年11月23日,黄百韬兵团被歼灭。

此时对于国军而言,陇海路方向已无奇迹。

为了在南线创造机会,同时也为了解救黄维兵团。蒋介石让二儿子蒋纬国亲率战车团去淮海战场助阵,同时严令李延年、刘汝明两部去给黄维解围。

但是士气低落的李、刘兵团,根本打不动中野的防线,最终又缩了回去。

至此,津浦路方向也无奇迹出现之可能。

摆在刘、杜、以及三十万大军面前的路,只剩一条,那就是跑路。跑出一个算一个。

刘峙为了保命,先带着大笔金银财宝坐飞机跑到了蚌埠。留下杜聿明带着大部队走。

那么,杜聿明具体要怎么逃呢?

当时有三个方案。一是向东,从连云港走海路退到江南;二是走两淮,穿过淮海地区的河沟烂泥后,退到江南;三是沿津浦路西侧的大路向淮河撤退。

这三条线路,第一条由于短时间内寻不到大量船,所以没有操作性;第二条线路并不适用机械化部队,也不适合;相比之下,唯一适合的就是第三条线路。

所以杜聿明的决定,便是从徐州西南方向的永城、涡阳撤退。抵达淮河后,三个兵团再背靠淮河,回过头去寻找中野决战。

应该说,杜聿明的方案又是当时徐州国军最可行的一条路。

但当三十万徐州国军按照杜的计划,刚刚退出徐州不久后,蒋介石的骚操作来了。他空投指令,要求杜聿明集团停止撤退,掉头往双堆集方向,去解黄维兵团之围。

再加上徐州国军主力撤退过程中,邱清泉第二兵团的第45师被围(负责掩护主力撤退的殿后部队),邱清泉听后,暴跳如雷,气的拍桌子,脑子发热,极力主张回去救45师,忘了45师本来就是掩护主力撤退的牺牲品,如果现在主力再去救45师,就会变成主力掩护45师,大家一起玩完。

杜聿明不敢不服从蒋介石命令,也不好意思寒了邱清泉的心。便只好带着三十万大军在反复折腾中,救出了45师,但同时也因为贻误战机,被华野合围在了离徐州不到70公里的陈官庄。

堪称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

孙元良本性发作,先率部突围。结果孙兵团全军覆没,孙元良只身逃出包围圈。李、邱兵团继续被围困。

在这期间,黄维放狠话“我这12万大军放着这里,中野也啃不动”。结果中野、华野合力,几天就吃掉了黄维兵团。

几周后,总攻开始。邱、李兵团被全歼。淮海战役以完胜结束。

自此。在被吃掉一个黄百韬兵团后,因国民党高层的各种骚操作,徐州的孙元良、邱清泉、李弥,三个主力兵团也被全部歼灭。算是陪了个干干净净。顺便还倒贴了一个华中的黄维兵团。

淮海战役,当然不能代表整个解放战争。

但通过这个缩影我们不难看出,国民党一直都存在干啥都不行,擅长窝里斗,相互拆台的毛病。

同时,作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用人准则也有问题。蒋用人,首先考虑的是忠诚,能力反而是其次。哪怕是在决定国民党前途的战略决战,蒋介石也不用白崇禧,仍然要用刘峙这种“忠猪”来守北大门。就是因为他不信任被他贴上二五仔标签的人。

如果刘峙完全不管事,只当纸片人,那也倒还罢了。但他却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几次骚操作,间接或直接葬送了几十万国军。

在这种三军统帅任人唯亲,前线总司令成天混日子,几个兵团司令或狂妄自大(邱、黄都是自负且目中无人之辈),或毫无斗志(以孙元良为代表),或勾心斗角(黄百韬被围与邱清泉、李弥和他勾心斗角还有些关系),且战略制定者还是地下党的情况下。

别说国民党没高达,就算有高达又怎么样?

像刘峙那样的人,只会派人开着高达,替他往各地走私紧俏物资,赚黄金白银,然后都揣自己兜里。

高达在国民党手上,用不到它该用的地方。

更何况,国军根本没高达。

当年的国军,总计约920架战机。这个规模的空军,如果只投入到一个战场,比如山东或东北,勉强还能形成所谓的局部“空中优势”。但投放到全国,那就是“洒洒水”了。根本就不够看。

装备上,也就那么回事。有优势,但没有碾压性优势。

政治、经济、文化、舆论宣发,也不行。坐拥最富裕的江南财赋重地,却离了美国援助就维持不下去。

组织力,也不行。如此这样,国民党怎么可能不输呢?

解放战争,输的必然是国民党。只是大家没想到,貌似强大的国民党只坚持四年就输了。

为什么北洋政府没有成功剿灭国民党

因为在获得苏联援助以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从来不是北洋政府真正的敌人。

从袁世凯开始,北洋政府真正的敌人一直在北洋政府内部。

对于袁世凯来说,他真正的对手不是孙中山、宋教仁,而是段祺瑞和冯国璋。

袁世凯曾经对段祺瑞怒吼“不要老是给我推荐跨东洋刀的人”,他也深知自己做总统,冯国璋会是自己得力手下,他做皇帝,冯国璋会是第一个反对他的人。

孙中山的“二次革命”近乎于胡闹,孙中山只是在政治领域以自己失败达到了让袁世凯一同失败的目的,但是袁世凯的失败不等于北洋政府的失败。

段祺瑞执政北洋政府后一心想着“武力统一”,而他所谓的“武力统一”无非是想把曹锟、吴佩孚这些直系军阀赶的远远地,别在他段总理眼前晃荡。

孙中山的“护法运动”与其说是武力反对北洋政府,不如说是西南军阀借着孙中山这块招牌反对段祺瑞武力统一的主张;而段祺瑞其实也很感谢孙中山搞的“护法运动”,因为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把讨厌的直系军阀赶过长江去。

事实证明段祺瑞的看法是正确的,他最危险的敌人确实是该死的直系军阀,而非南方那群“守户之犬”,至于孙中山先生,此时的孙先生和国民党已经快沦落到梁启超进步党的地步了,类似于真田幸村家族在日本幕府的地位。(幕府将军曾经说真田家是很好的剑穗,对于胜利者来说一个很好的装饰品。)

取代了段祺瑞执掌北洋政府的直系军阀很明显是把冯玉祥和奉系张作霖当做了最危险的敌人,尽管吴佩孚一再声称自己要继承段祺瑞“武力统一”的志愿,但是公正来说,吴佩孚从来没有真正把注意力放在孙中山先生与国民党这边。

吴佩孚

因为在广东搜刮太厉害,广东本土军人陈炯明赶走了孙中山和他的国民党;你看,北洋政府还没发力,孙先生和国民党就成丧家之犬了。

而取代了直系的张作霖,他的主要敌人是冯玉祥和自己内部的郭松龄,孙中山先生和国民党,暂时还排不上号。再说此时,孙先生已经获得苏联援助,实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回到问题本身,正是因为北洋历届政府(派系)从来没有把孙中山先生和国民党当做真正的对手,所以才没能“剿灭”国民党;真正被忌惮的,比如吴佩孚,你看他走到哪儿都让人紧张,张作霖宁愿让北伐军得利也要在河南武力收编吴佩孚的军队,为什么?就是因为吴佩孚是真正太厉害了,这种心腹大患绝对不能允许他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清朝是个统一国家,为什么在遭到列强侵略时却像一盘散沙

清朝是个统一国家。为什么在遭到列强侵略時却像一盘散沙?。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表面上统一,并不等于政权牢固。

政权在哪里,政权在人民心中,像慈禧所推行的封建专治,自己竟能凌驾于皇帝之上,不受约束的特权,让慈禧不仅穷奢极欲,而且无能充强。什么宁舍友邦,不与家奴,当她把白花花的银子赠送所谓的友邦時,国内人民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可見这样的大清政权,不仅摇摇欲坠,而且稍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垮塌。

统治者的无能,导至广大人民群众信念缺失,除封建迷信.道.佛.儒外,就是传入中国,进行洋奴教育的西方教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現实又是90%以上,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广大农民。面对列强的侵略,虽人人感到危机,但没有统一的正确思想,既行不成拳头,也不会行成统一的认识,因此一盘散沙并不为奇。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有空军,有空中优势,为什么仍然打败仗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0755org.com/14/135803.html
上一篇:西游记中沙和尚最后被封为什么(沙和尚最后被授封为什么)
下一篇:观世音是不是佛(观世音是菩萨还是佛)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