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配夫妻为何称为结发夫妻(原配夫妻为什么叫结发夫妻)
10362023-08-24
很多朋友对于原配夫妻为何称为结发夫妻和为什么叫结发妻子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这是苏东坡的诗中佳句。人们把原配夫妻称作“结发夫妻”,这是为什么呢?最常见的解释是说,古时候结婚,新婚男女在喝交杯酒前,必须各自剪下一缕头发,绾在一起,表示永结同心,故谓之“结发夫妻”。这种解释把“结发”作为一种永结同心的仪式表示,好象和“原配”并无多大关系啊,而且二婚也可以海誓山盟啊。再者,这种解释无稽可考,应该是后世浅人的想当然和人云亦云的讹传罢了。
“结发”又称“束发”,是我国古代一种成人礼。男子二十而行“冠礼”,女子十五而始行“笄礼”。无论冠礼还是笄礼,皆为束发礼,表示男女已经成人,可以婚嫁了。古有五礼,谓之吉、凶、军、宾、嘉,其中吉礼指祭祀之礼,凶礼为丧葬之礼,军礼为军中之礼,宾礼指君臣朝觐之礼,嘉礼就是婚冠喜庆之礼。束发礼当属嘉礼。
古代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十五成年,始可以婚配。当女子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许婚后,即行“笄礼”,表示名花有主。女子二十岁时仍未许嫁,就相当于现在的大龄剩女,亦即行“笄礼”,随时可嫁。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都是把头发盘于头顶,插簪以固定,把头发结束起来,统称为“结发”,结发的仪式统称为“束发礼”。行束发礼之前,男女都还未成年,是不能谈婚论嫁的,故“结发夫妻”就是指男女都是初婚。男子行“冠礼”后的初婚,女子行“笄礼”时或之后的初婚,都是人生当中的第一次婚姻,这样组成的婚姻就是夫妻原配,故我们把原配夫妻称为“结发夫妻”。
“结发夫妻”强调的是男女双方都是初婚,是完完全全的原配夫妻,而并不强调夫妻双方是否恩爱,是否能够同甘共苦、白头携老,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再杜撰出“结发夫妻”就是喝交杯酒之前,男女双方各剪一缕头发綩在一起,以示永结同心的无关故事。古代实行“一妻多妾制”,“结发夫妻”是明媒正娶的,得到父母及整个家族认可的正统婚姻,夫妻双方都具有很高的地位和认可度。“结发妻子”被称为嫡妻,她生的孩子被称为“嫡子”,是为正统。而除嫡妻之外的其它共同生活的女人,就都称为“妾”,她们生的孩子为“庶子”,妾和庶子的地位是比较低贱的。
《易经》上有几处讲到“帝乙归妹”,帝乙之妹虽然高贵,但与文王却不是“结发夫妻”,而是文王之妾,文王的“结发之妻”是有莘国的美女太姒。作为天子的帝乙为什么这样屈尊地把妹妹下嫁给别人作妾呢?因为这本身就是一桩政治婚姻,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这件事详细记载在《诗经·大雅·大明》中,可惜至今很少有人读懂这首诗,都把文王的妻和妾混为同一个人。
诗中有曰:“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其中“文王初载”就是指文王的初婚,“在洽之阳,在渭之涘”就是描述文王的“结发之妻”就是有莘国(今渭水边的洽阳)的太姒。文王与太姒的婚姻被诗称为“天作之合”。“大邦有子”就是指帝乙之妹,帝乙归妹于文王时,文王已经与太姒成“天作之合”,故诗云“文王嘉止”。“嘉”为古代五礼之一,嘉礼就是有关婚冠喜庆之礼。“文王嘉止,大邦有子”的意思就是说文王已经结婚了,而帝乙却又要归妹于文王,只能为文王妾。在文王与周人眼里,帝乙之妹就是帝乙安插在文王身边的一个间谍而已,故诗云“大邦有子,伣天之妹”。“伣天”就是窥天,就是望风的间谍。传统把“伣天之妹”解释成天仙一样美丽的妹妹,实在是无知得可笑,不知误导了多少代人!
结发夫妻就是原配夫妻,这是无法改变的,但结发之妻却不一定永远是嫡妻正配,原配之妻或黜或休或废是常见的事,但一般也是十分悲哀的事。西周最后的一个王叫周幽王,他因为宠爱美女褒姒,于是废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皇后,以褒姒子伯服为太子。这就造成了朝政混乱,诸侯叛离。申后是申侯的女儿,申侯联合缯与犬戎等部,于公元前771年发兵进攻宗周。幽王逃走,被犬戎杀死于骊山之下,西周因而灭亡。
现代社会早就废除了“一妻多妾制”,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但离婚或丧偶后可以再婚。不过,现代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合法、有违伦理道德的婚外情。人们把原配夫妻雅称为“结发夫妻”,而把再婚夫妻俗称为“半路夫妻”,又把名不正言不顺的偷偷摸摸的婚外情男女戏称为“露水夫妻”。一般而言,同心同德者莫如结发原配夫妻,所以,夫妇之道在于恒德,男女不要轻率结婚,一旦结婚就要守恒德,这样才能同心同德,幸福一生。最后赠大家一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答:结发妻子就是男人取的第一位妻子叫结发妻子。在旧社会有钱的人家一个男人都取几个妻子,但只有第一任妻子叫结发妻子。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了一夫一妻制度。不允许一夫取多妻。可现实的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在取妻后生活不到一起去,国家又不允许多妻,因此有很多离婚再取的现象,尽管是离婚再取的妻子也不能称为结发妻子。只有第一任妻子才是结发妻子。
“结发夫妻”,在旧时指初成年结婚的夫妻(结发是束发的意思,指初成年),也泛指第一次结婚的夫妻。
关于“结发夫妻”的来历,民间有一个有意思的传说。
相传某位皇帝登基的前一夜,因担心胡子太短,辗转难眠(因为古代是以胡须长短衡量男人的学识的),但皇后娘娘聪明过人,见到皇帝为胡子短而担忧,便剪下自己的头发,耐心地接在皇帝的胡须上。等到第二天登基时,皇帝手捋胡须,接受臣子朝拜,仪态从容。臣子们都惊叹皇帝竟然一夜之间胡须过脐,真不愧是“真龙天子”呀!后来,娘娘剪发结皇帝胡须的事便流传开来,广为人们称颂,于是人们便将他们称为“结发夫妻”。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不足为信。其实,关于这个词语的由来,还大有学问呢。
“结发夫妻”一词本缘起于古代男女结婚的仪式。古代新婚夫妻在洞房花烛之时“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即两个新人就床而坐,男左女右,各自剪下自己一缕头发,再把这两缕长发相互绾结缠绕起来,以誓结发同心、爱情永恒、生死相依、永不分离。
“结发”中的“结”字是蕴涵妙意的。今天,相信每个家庭大概都会在家中悬挂几个中国结,在新婚的洞房里也会看到火红色的“同心结”。因为“结”字含有牢固、结合、结伴的意思。在古时候,新婚洞房里妻子头上盘着的发髻,自己不能解,在古籍《仪礼·土昏礼》中记载着:"主人入室,亲脱妇之缨。”也就是只有丈夫才能解开新娘的发髻,然后相拥相抱、恩爱缠绵。
另外,头发在古人心目中也相当重要。古人常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所以古人一生都不会轻易地剪断头发。而结婚算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事之一,所以,会在新婚之时剪下一缕头发,来表示婚姻的重要性和与另一半荣辱与共的决心。此外,头发是肾之精华,心之血余,从生理上讲,男女的第一次结合就是精血的结合,所以把双方剪下的头发馆在一起就象征着血脉相融。最后,头发还是永不腐烂的东西,所以结发行为也是对爱情永恒、白头到老的美好期望。后来,人们就把第一次结婚的夫妻称为“结发夫妻”。
汉代时,举行葬仪还有这样的风俗:假如结发妻因故早折,丈夫就会把他们结婚时用的梳子分为两半,一半随葬人棺,而另一半上则保存爱妻的青发几缕,以表示生生不忘结发之妻之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就写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由此可见,古代人对婚姻的专一,再想一想现在的明星们,多的一年可能不知道要换几个男女朋友,和古代人是真的不能比的。
何谓“结发”呢?在洞房花烛夜,新婚男女会各自剪下一缕头发,然后将它们绑在一起,以表示两个人永结百年之好,这就是“结发”的过程,第一任妻子叫结发妻子。
关于原配夫妻为何称为结发夫妻和为什么叫结发妻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