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15个冷知识(印度的冷知识)(印度的相关知识)
14892023-09-09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历史上,印度为什么一直不能形成大一统帝国,印度土邦为什么不独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英国人到来之后,并未对这些土邦进行取缔,反而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之后转而支持。在1947年印巴分治之时,印度还存有高达562个大小不等的土邦,这些土邦占据了全印度高达2/5的面积。克什米尔正是诸多土邦之一。
当然,当时统治印度的国大党,凭着超高的支持率和印度中央政府的军事实力,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将绝大多数土邦并入了印度领土范围之内,基本解决了印度土邦问题。
但是,并非所有的土邦都能如此顺利的解决。位于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克什米尔,由于其特殊情况,使得克什米尔的归向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从地理位置上看,克什米尔无论是归入巴基斯坦还是并入印度,都是合乎情理的,而根据全民公决、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穆斯林占据优势的克什米尔并入巴基斯坦似乎天经地义。
但是,长期统治克什米尔的土邦王公却是印度教徒,克什米尔王公的态度,也成为左右克什米尔局势的关键因素。那么,克什米尔究竟何去何从呢?
对于克什米尔王公哈里辛格而言,虽然他是印度教徒,但是,他最理想的状态其实是保持独立,也就是说,克什米尔独立建国,他则成为克什米尔的国王,把克什米尔成为“东方的瑞士”。
印度和巴基斯坦本来是一个国家。十八世纪中叶起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后,印度军民的反英运动高涨,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947年6月,英国被迫允许印度自治,但同时把印度按居民的宗教信仰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史称印巴分治。
印度,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298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4亿,近些年,印度的经济发展迅速,GDP增长位于世界前列,有了钱之后,印度已不满足于区域大国的地位,做世界大国,甚至是超级大国,才是印度的终极梦想。虽然现在印度还不算一个世界大国,但印度却是南亚的绝对霸主,吞锡金,影响控制周围国家,印度真可谓南亚一霸,但印度在周边耀武扬威的同时,由于国内民族众多,贫富差距过大,种族歧视严重,所以,在印度的27个邦中,至少有6个邦纷纷闹起了独立,这6个邦,分别是阿萨姆邦,梅加拉亚邦,曼尼普尔邦,米佐拉姆邦,那加兰邦和特里普拉邦,这6个邦都位于印度的东北部。这6个邦之所以闹独立,就是因为他们都是亚洲黄种人,因此,自独立70多年来,印度政府对这6个邦,并没有给予政策上的扶植,造成这6个邦仍然处于原始状态,民众贫困潦倒,尤其是阿萨姆邦,曼尼普尔邦,和特里普拉帮更是贫困到了极点,这3个邦严重缺乏基础设施,更缺乏谋生的手段,对政府不满,也就可以理解了,为了独立,有些邦甚至成立了自己的武装。对于这种情况,印度政府除了以武力镇压外,刻意不发展东北地区,也是印度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积贫积弱的这6个邦,要想在“莫迪大仙”眼皮底下独立,实在是太难了啊……
大约4000年前,地球上发了一次大洪水,世界各地都遭到了这次自然天灾。面对这样的灾难,当时的各个文明有不同的应对方法。中国是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建造水利工程,如大禹治水;西亚的民族则是建造了一个诺亚方舟,躲到了一个安静僻远的地方;印度这是什么都没做,他们向上天祈祷。
(大禹治水成就了大一统帝国)
后来,中国由于大型工程建设需要强大的调度组织能力,就形成了政治文化发达的民族,建成了大一统的国家;西方世界因为善于迁徙寻找机会,因此成了海洋民族;印度因为文明自身的特点,他们什么也没做,城邦国家被摧毁了,势力逐渐衰弱下来。
这样过了500年,雅利安人南下,从印度的西北边境进入到了印度腹地。印度人组织了抵抗,但是他们没有办法击败雅利安人。雅利安人到了印度后,发现自己人数太少。为了维持统治,他们利用了印度人宗教信仰虔诚的特点,把自己包装成天神,创造了婆罗门教。
(雅利安人创造性地发展了印度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异常发达的印度人,比起史实,他们更喜欢听神话传说。所以印度的很多史书,看着都像神话故事,他们把历史事件与上古神话传说搅和在一起,使得印度的历史没有可信度,也不可能起到资治的作用。所以,印度的政治经验和智慧就很少积累下来,政治制度几乎没有什么创新。
这还不算完,信奉婆罗门宗教的印度人坚信轮回,所以,他们认为历史就是过去的事情,描绘的是被毁灭的事实,那么还有什么必要去记录呢?在印度,只有高种姓的雅利安人才具备学习文化的能力,可是他们认为历史是记录神的事情,如果用来记述凡人的事情,则是亵渎神的行为。
所以,印度的考古成就很差,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记录史实的习惯。有笑话说,因为中国人总是到印度取经,所以把印度的书都给带走了。可是换句话说,如果不是中国人写的《天竺佛国记》、《大唐西域记》这些书,印度到现在都找不到在历史上辉煌一时的名胜古迹。研究印度历史,要从中国史书中去寻找蛛丝马迹。
所以,印度空背着文明古国的名头,却是是一个没有历史厚重感的民族,或者说他们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他们就这样一辈人一辈人的过下去,将所有的期望都指望着来世。所以,印度人乐天知命,他们逆来顺受,认为这都是在修行。因此他们缺少总结反省的能力,并且认为那不值得一提,也因此缺少反抗精神。印度历史上有很多次殖民入侵都是从开伯尔隘口那里来到南亚次大陆,印度历史上还有孔雀王朝、笈多王朝等势力强大的政权,可是他们宁愿把资源都浪费在修筑泰姬陵上,都没有选择在那里修筑一个类似于长城一样的要塞。于是,一波接一波的入侵者,从开伯尔山口来到印度河流域,利用这里的物产与人力,继续向恒河流域发起进攻。
(开伯尔隘口是进入印度的)
作为入侵者,虽然他们可能在军事上更为强大,可是他们在人数上一般都不会很多。他们要想获得稳固的统治,就需要与当地的婆罗门宗教的上层结盟,共同对居于底层的印度原住民进行统治。更多时候,他们仅仅满足于地方上的表面臣服,采取了代理统治的方式。这样,印度的地方势力就保存了相当大的独立自主性。这样一个松散的邦国,自然难以调动起足够多的资源进行统一印度的尝试。直到英国人最终取代了莫卧儿帝国在印度的统治,他们也还是一样采取了委任统治的方式,很多土邦形同独立王国。
除了印度人因为宗教原因不具备历史厚重的原因之外,印度的文化的复杂性也造成了印度统一的难度。以公元10世纪加兹尼王朝攻入印度带来了伊斯兰教为标志,伊斯兰教开始在印度传播。可是与婆罗门关于种姓制度的说法相反,伊斯兰教教义规定,凡是信教者都是穆斯林。穆斯林就是兄弟的意思。这当然引起了处于印度社会底层的吠舍、甚至是不可接触的贱民的青睐,因此他们加入伊斯兰教的积极性就高的多。这让婆罗门们感到无法接受,他们已经种姓隔离几千年了。这样,印度就形成了一个撕裂的社会,一方是统治者掌握有暴力机构,他们团结大量的底层民众,却没有什么文化和经济能力;一方是传统意义上印度的高种姓阶层,他们有文化能力,也掌握着大量的经济基础。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印度爆发了持续多年的宗教冲突,直到如今,伊斯兰教已经在南亚传播了1000多年了,印度教人数还是比伊斯兰教多3倍。因此,印度内部的宗教原因,也造成了内部离心势力的增加,使得任何一个统治者都无法完全弥合这种冲突,最后就是印度的各个邦国,都没有能力形成绝对的文化高地和向心力,无法完成一统。
(印度宗教冲突)
除了印度教之外,印度的土地上大大小小的宗教还有很多,据说有600多个各种各样的宗教,人们的思想直到如今也是十分虔诚地信仰着宗教。如果不是英国人以现代化的行政手段,将印度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给打破,印度的这种分裂状态,还将一直持续下去。所以,当初印度要独立时,整个西方都不看好印度能够维持长期的统一。而事实上,印度确实是在分裂的基础上独立建国。印度国大党自然不愿意巴基斯坦独立出去,他们希望继承的是一个完整统一的印度帝国,可是穆斯林联盟的领袖真纳却说:印度人对穆斯林相当客气,甚至他们都愿意与我们握手;可是当我们转过身去,他们就会立刻洗手。
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及宗教偏见,如何能够维持长期的统一呢?在20世纪80年代,印度曾经爆发过好几次因宗教原因引发的骚乱,要么是穆斯林吃牛肉引起了印度教徒的不满,要么就是印度教徒在清真寺外大量制造噪音干扰穆斯林与真主的沟通交流,每次宗教冲突都引发了流血事件,甚至还因此搭上了英吉拉.甘地的性命。后来的印度的领导人,对于宗教和文化冲突,都会非常谨慎小心的处理。
(印度有很多高种姓美女)
所以,印度为什么不能形成统一的国度呢?概言之,是印度宗教文化发达,造成印度历史厚重感缺失,导致他们缺少政治文化建设,无法建立长期稳固的本土政权,并且长期遭受西北方向游牧民族的入侵,形成了文化多元的社会。种族、宗教、文化的多样性,是印度始终无法形成统一的国度的关键因素。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