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润集团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 2023-08-24 02:18:14

曾经的 南雨润,北双汇 ,双汇依旧在,雨润为何掉队了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雨润集团的发展前景的一些知识点,和雨润为什么停产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雨润集团的发展前景
  2. 为什么有的金融投资机构不愿意投资民企债

雨润集团的发展前景

肉制品巨头中国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雨润”,01068.HK)风光不再,最新公布的半年报业绩又为其经营前景增添了几分黯淡。半年报显示,雨润在今年上半年实现收益58.0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89.87亿港元下降35.4%。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雨润业绩惨淡固然与目前国内猪肉市场环境有关,但最核心的问题在于雨润自身的公司战略出现偏差。在市场环境不利、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情况下,雨润集团亟须进行盈利模式的转型,在依靠主营业务实现自主盈利的同时,开展深层次变革。

主业低迷上半年收入骤降35%

财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雨润营收为58.0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大降35.4%。冷鲜肉、低温肉、冷冻肉等主要业务板块全面下滑。其中,冷鲜肉销售额为港币44.42亿元,较2016年上半年港币72.33亿元减少38.6%;低温肉制品的收益为港币9.38亿元,较2016年上半年港币10.02亿元减少6.3%;冷冻肉销售额为港币3.76亿元,较2016年同期的7.08亿元减少46.9%。

对于销售收入大幅减少的原因,雨润在财报中解释称,今年年初猪肉价格受节日因素影响有所上涨,3月至6月重回去年7月份以来的下跌行情。今年6月底,全国生猪出场价格平均每公斤约为人民币14.02元,比去年底价格下降约20%,预计猪肉价格在今年下半年的走势将会在平稳中上行。报告期内,整体猪肉价格明显下降。6月中猪价虽然出现小幅回涨,但持续上涨乏力。公司生产压力虽然略微减轻,但销售压力却不断增大。

财报还指出,上半年雨润的屠宰量为约255万头,比去年同期减少约25.4%。上游业务的整体销售收入(抵销内部销售前)比去年减少39.3%至港币48.18亿元,2016年上半年为港币79.41亿元。雨润表示,报告期内,生猪价格处于下跌趋势,为保持利润,雨润在屠宰量的增长上做出了适当的妥协,上游业务额整体销售收入因此有所下调。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猪肉价格的下降,对下游的深加工肉制品销量影响没有上游大。

事实上,雨润的业绩已经处于连年下滑的泥潭中。翻阅近几年的财报可以发现,2011年到2013年3年间,雨润营收逐年缩水,分别为323.15亿港元、267.82亿港元、214.4亿港元。而到了2016年,雨润营收仅为137亿港元,相比2011年几近腰斩。

基于目前的经营状况,雨润在财报中表示,集团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公司董事已采取以下措施以减轻流动性压力及改善财务水平:积极与银行商讨贷款重续;实施全面政策通过削减成本及资本支出以监控现金流量;积极采取措施提升收取应收款项的收款速度;寻找潜在策略性投资者及为若干非核心资产寻求买家。

债务压顶边削成本边卖资产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巨额债务和诉讼官司缠身,让雨润在经营困境里不停挣扎。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雨润的现金结余加上定期存款、质押存款以及受限制银行存款共计约2.1亿港元,较上年同期的3.5亿港元减少39%。需要偿还的贷款为71.5亿港元,其中67.5亿港元的贷款将在一年内到期。同时,多家银行、建筑商及地方政府,已经对雨润集团提起诉讼,以这种法律方式请求还款。

虽然雨润方面表示上述贷款可以到期重新借贷,但去年就开始出现的贷款逾期问题仍未能得到全部解决。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雨润共有约7亿港元的贷款在报告期末仍未续贷或偿还。

雨润方面表示,一直在与相关银行商讨重续事宜,但需要过程和时间,目前已有部分贷款和银行达成协议,将还款期延长至2017年下半年或之后,逾期贷款对公司业务运作没有重大的影响。

为减轻财务压力,雨润也在试图削减成本及资本支出。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雨润的经营费用为港币6.1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港币7.62亿元减少18.8%。雨润表示,经营费用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销量下调导致运输成本减少。

此外,为了减省开支,雨润对部分岗位采取了进一步压缩措施,因此工资及相关员工成本有所下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雨润在国内和香港共聘用员工约1万名,相比2016年12月31日约1.2万名,半年间雨润减少了约2000名员工。

雨润还表示,在严格遵守控制投资成本的原则下,因为市场的变化及自身的业务状况而严格地对扩张速度进行了调整。上游屠宰方面,雨润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产能为5515万头,比2016年12月31日的产能减少60万头。

即便如此,雨润的财务困境也并未得到明显缓解。雨润不得不走上卖资产自救的道路。事实上,近年来,雨润多次出售相关资产。2016年,雨润曾以6671万港元出售一家出售冷鲜肉及冷冻肉的全资子公司。目前雨润方面仍在试图出售其他非核心资产来减轻压力,并且仍在寻找潜在的策略性投资者。

内外受困多元化发展失利

在业内人士看来,雨润正处于内外交困、腹背受敌的尴尬境地,短期内突破经营困局并非易事。

雨润首先面临的就是整体行业低迷的困扰。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在中国肉类市场上猪肉居于主导地位,但是从近年的数据来看,消费升级后,消费者对单一猪肉制品的依赖性降低,对牛羊肉、鹿肉、驴肉等肉制品的需求不断攀升。此外,商超熟食区肉制品对雨润食品的销量也构成了冲击。因为相对于那些大品牌以及有包装的肉制品来说,熟食区肉制品的成本相对较低。

业内人士还称,由于肉制品行业门槛低、产品同质性高,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雨润在面临双汇、金锣、中粮等强劲对手之外,还在遭遇更多后起之秀的挑战。

主业优势渐失,雨润在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却越走越远。《经济参考报》记者从雨润官网获悉,雨润集团目前集食品、地产、商业、物流、旅游、金融和建筑等七大产业于一体。

然而,雨润在房地产和金融等领域的投资接连被曝出问题,特别是地产项目出现大面积停产或者勉强维持状况。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雨润的多元化战略不仅没有成功,还导致雨润的资金链紧张,而资金不足进一步拖累了其食品主业的发展。“多元化时期借钱太多,投资项目不能盈利,这对集团的现金流影响很大。雨润不务正业,该做好的没有做好,相关的房地产导致投资陷入恶性循环、债台高筑。”有业内人士说。

多元化迅猛扩张的背后,是雨润对食品质量控制的松懈。近年来,关于雨润食品“过期肉”“问题肉”“瘦肉精”等问题不断见诸报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雨润食品遭到部分消费者的抛弃。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指出,雨润集团的多元化扩张与依靠政府的巨额补贴不无关系。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雨润集团获得的补贴额占累计净利润比例高达46.38%。这意味着,一旦失去政府补贴,雨润集团的多元化发展将难以为继。

在不少专家看来,雨润的核心问题其实是顶层设计问题。包括公司战略无法落地执行,高管不稳定,营销战略缺失等。当下雨润要扭转困局必须要断臂求生,实行关停并转策略,将精力聚焦在主业肉制品上,并做精做强上下游业务。此外,还要不断探索并满足新生代及广大中产阶层的需求。

核心决策者的缺位也成为雨润经营前景不被看好的重要因素。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雨润目前缺少能一言九鼎的决策者,雨润在创始人被要求配合调查后,就失去了正常经营决策的依靠,整个企业处于“无人驾驶”状态,虽然高管在日常经营中继续维持,但公司缺乏战略层面的支持。

为什么有的金融投资机构不愿意投资民企债

为什么金融投资机构不愿意投资民企债?

□益辉(国家金融师、财经金融评论员)

???????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是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了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80%左右的社会就业,提供了超过一半的税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民企是稳增长、调解股、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近年来,各地落实促进民营投资健康发展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探索形成了大量有效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激励金融机构发力民营企业。为什么如今金融机构对民企债投资慎之又慎呢??????

目前民企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并非“死题”。一是市场需求不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金融机构对民企信心不足;二是部分政策配套措施不完善、落实不到位,“隐形门槛”、“身份歧视”仍然存在,阻碍了民企发展;三是一些地方政府管理服务还存在缺失疏漏、监管不力等问题,民营企业资金、人力、水电气等各种成本居高不下,部分民企发展后劲不足。政府为民企主动服务不够,政策对接不畅,重国企轻民企;民企和国企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机往往是“天晴送伞、下雨收伞”。要彻底改变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局面,必须透彻分析民企违约的原因,进行穿透式找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1、民企债违约明显增加:

民企违约潮来临?2019年已有91只债券违约,涉及金额近500亿!违约似乎在加速,已经有9只债券违约,若将时间拉长至年初,债券违约数量则增至91只,涉及金额高达492.9亿元。

上海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的负责人表示:

“近日我们公司又对所持有的债券进行了一波‘排雷’,估计不止我们公司,应该整个行业近期情况差不多,违约事件不断增加。从以往经验来看,年底往往是更加集中。现在要提前预防,避免到时措手不及。”

根据上清所的公告,7月15日共4只债券发生违约。精功集团有限公司的“18精功SCP003”未按时兑付本息,这也是该公司首只违约债券;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18亿元中票“15中城建MTN001”未按时兑付利息构成实质违约;

山东胜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进入重整程序,无法按时兑付“17胜通MTN001”利息;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17康得新MTN002”也同样没有按时兑付利息而发生违约。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发生违约的主体均是民营企业,部分还曾是当地民营企业的龙头,行业仍然集中在化工。

民企频频违约,机构投资者噤若寒蝉。今年民企债券违约仍甚,新增的24家违约主体中,民营企业共有21家,占违约主体数的87.5%,较去年的82%进一步提高,共涉及债券余额469亿元。民企实际控制人风险频发。仅7月以来,A股市场已有4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被有关机关刑事拘留或批准逮捕。

实控人风险主要体现在实控人对企业再融资有显著影响。另外事前实控人可能利用职权便利“掏空”公司,例如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事后影响后续项目推进。

???????2018年以来,债券违约节奏明显加快。截至9月14日,已有24家主体曝出债券违约,除去此前已经发生过违约事件的8家主体(川煤集团、大连机床集团、丹东港、亿阳集团、中国城建、春和集团、博源集团、五洋建设),今年又新增了16家违约主体,分别是神雾环保、富贵鸟、凯迪生态、中安消、上海华信、阳光凯迪、省房集团、中融双创、永泰集团、永泰能源、乐视网、六师国资公司、中城六局、金鸿控股、美兰机场、印纪传媒。

??????从违约企业性质的路径演化来看,新增违约企业经历了从民营企业蔓延至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最终又集中至民营企业的过程。今年新增的16家违约主体中,除中城六局为中央国有企业,省房集团、六师国资公司、美兰机场为地方国有企业外,其余12家均为民营企业。仅从新增的民企违约主体来看,在刚性兑付被打破的前几年,违约主体一直以非上市公司为主,而今年首次出现上市公司扎堆违约的情况。截至当前,已经8家上市公司发生违约(神雾环保、富贵鸟、凯迪生态、中安消、永泰能源、乐视网、金鸿控股、印纪传媒),甚至在5月7日当天,凯迪生态和中安消同时曝出债券无法兑付。截至目前,上述8家上市公司中仅中安消于9月14日完成了“15中安消”剩余本金及利息的到期兑付工作,其他主体的违约款项仍在拖欠中。

2、违约原因的演变:

????????重点梳理了民企上市公司债券违约,以及民企非上市公司但是在债券市场公开发行债券违约的情况,自2014年起,共计35家民企发行人。从梳理的违约原因来看,2014年至今,触发民企债违约的原因有共性,同时也在发生演变。共性的地方在于,首先,发债主体经营业绩的持续恶化,通常源于所处行业的景气度低迷。例如,光伏行业景气度低迷,企业持续亏损侵蚀净资产和现金流,最终导致了11超日债和10英利MTN1的违约;又例如,在产能过剩行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宏达矿业的钢铁相关主业盈利恶化明显,江泉集团受环保停产整治影响,业务收入大幅下滑,经营陷入困境,最终引发债券违约。

??????其次,实际控制人风险也在不同的民企违约案例中反复出现。相较于国企,民企的实际控制人(或核心管理人员)往往对企业经营和再融资能力影响更大,而国企高管更多的是管理人角色,企业的业务经营与外部融资通常不依赖于个人。例如,沪华信由于公司董事局主席叶简明被调查的负面报道引发再融资明显收紧,亚邦集团懂事长许小初应相关部门要求协助调查,南京雨润实际控制人祝义才被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最终都导致违约。

???????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2018年以来新增违约的民企债普遍带有外部融资整体收紧,公司再融资渠道几近枯竭,导致流动性危机的特征。例如,中安消自“16中安消”之后,再无新债发行;凯迪生态最后一次尝试发行债券是2016年12月,最终只成功发行了6亿元的“16凯迪03”,“16凯迪04”被迫取消发行,之后再无债券成功发行;中融双创2016年发行了12亿公司债“16长城01”和“16长城02”,但2017年以来不仅未能发行债券,连传统融资渠道都受到挤压,筹资性净现金流迅速转负。

??此外,从违约触发因素以及后续处置来看,我们也注意到,部分民企发行主体的偿债意愿似乎正发生变化。我们在前期报告《违约债券现在都怎么样了?》中详细梳理了违约债券的处置方式、回收率和平均回收周期。从违约处置方式来看,选择自筹资金解决债务违约的发行人多为民企。一般而言,民企因突发状况导致流动性紧缺时,大概率仍有部分资产可供变卖或抵押,存在一定的偿债能力;另一方面,相较于国企,民企实际控制人往往更倾向于尽全力保住对企业的控制权,保留企业在债券市场的信誉和未来进一步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渠道,偿债意愿更强。

但是近期曝出的几例民企违约案例,却似乎透露出部分民企偿债意愿由强变弱,甚至有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恶意逃废债的嫌疑。例如,保千里于2018年5月15日收到江苏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指出,2017年1月18日,全资子公司深圳市鹏隆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江苏法瑞德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签订采购合同,合同总价9.84亿元,其中2.75亿元由保千里从募集资金专户代付。该笔募集资金在使用中,存在合同执行与约定严重不符、实物流与资金流不匹配等明显不合理情形。经查实,其中至少有2.5亿元最终被原实际控制人庄敏占用。又例如,印纪娱乐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肖文革于2018年两次进行大额股权转让,半年套现24亿元,并且控股股东持股全部被质押和冻结。根据公司2017年年报,印纪娱乐控股股东肖文革直接持股54.67%,通过一致行动人北京印纪华城投资中心持股12.78%、印纪时代(天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0.5%。2018年以来肖文革和印纪华城两次减持股份,2月9日,肖文革将其持有的6.03%股权转让至安信信托,转让价款13.61亿元,每股均价12.75元;6月7日,肖文革再次将4.6%股权、印纪华城(一致行动人)持有的0.4%股权转让至自然人于晓非,转让价款合计10.44亿元,每股均价11.8元。

整体而言,与以往常见的“由于行业景气度下行,盈利恶化”导致的民企债违约不同,今年以来违约的民企债多是再融资渠道收紧所致。外部融资收紧引发的信用风险可预测性差,突发性强,更容易引发市场恐慌。此外,考虑到近期曝出的几例民企违约案例中透露的企业偿债意愿的变化,对民企债信用风险的评估变得越发困难,不确定性也更高。

3.机构为什么不愿意投民企债?

???????各类“宽信用”政策和会议表态密集出台,在货币政策宽松的态度基本明确的背景下,引导“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的意图明显,但是传导机制并不畅通,市场风险偏好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尤其是中低资质民企再融资仍然非常困难,企业性质导致的利差分化仍处于历史高位。相较于地方国有企业、中央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除了没有国企背景导致可获得的外部支持较为有限之外,投资机构不愿意投民企债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民企的实际控制人风险可预测性差。

??民企的实际控制人(或核心管理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再融资的影响很大,更容易因为个人相关风险导致突发的资金链断裂。因此,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投民企债从一定程度上类似于PE、VC,投的是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但是债券投资机构对民企实际控制人的了解非常有限,大多局限于公开信息或媒体报道,即便去发债企业走访调研,通常也见不到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其个人的经营理念、与各类机构的合作关系等更是无从谈及,也超出了信用分析可以掌控的范围,可预测性差,加之债券的投资回报远不及股权投资,在今年再融资整体收紧的背景下,投资机构对民企的风险偏好进一步下降。

(2) 不少民企涉及跨行业经营,需要关注实际控制人的体外资产

?民企由于经营管理较为灵活,往往什么业务挣钱就做什么,因此跨行业经营的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由于企业资金实力有限,在单一领域的生产工艺通常达不到先进水平,另一方面,各主业之间往往缺乏协同效应。

例如,中融双创(曾用名“邹平长城集团有限公司”)的业务范围涵盖了铝板带材和铝箔加工、商品贸易、农产品种植销售、棉纱纺织及部分热电业务。其中,铝制品加工和农产品是主要的盈利来源,但铝产品工艺并未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并且其他业务发展与铝制品加工缺乏协同性。例如,高端餐饮代表湘鄂情受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政策的影响,主营业务收入直线下滑,而后公司为摆脱困境,剥离传统业务,急于谋求转型,跨行业发展,涉足中低端餐饮、环保产业以及新媒体、大数据等领域,但由于亏损严重、现金流难以为继,加之管理方面欠缺,转型之路步履维艰。还要关注实际控制人的体外资产,以及与发债主体可能产生的关联交易、资金占用。如果实际控制人的体外资产没有上市或是公开发债,则可获得的信息非常有限。

(3) 部分民企财务报表的质量存疑。

?????有效、准确的财务报表是投资者对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和保证,但是在以往的违约案例中,往往会出现财务报表可信度不高、业绩变脸的情况。

????例如,富贵鸟原审计师毕马威在对公司进行2016年度中期业绩审阅时,发现首次有资料显示富贵鸟一家附属公司可能曾将其存款质押予相关银行,为公司关连人士的贷款提供担保。之后,富贵鸟将审计机构由毕马威更换为中安达,针对毕马威发现的担保事项,公司的解释是由于经办人员不熟悉相关法规未及时通知公司信息披露部门,造成公司发生大额对外担保未能及时履行相应的审议程序及进行信息披露。

再例如,印纪娱乐在2018年4月28日披露的一季报中,预计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为2.68亿元-4.02亿元,但在7月14日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表示因公司业务发展低于预期,造成公司经营业绩下降,预计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为0.13亿元-1.47亿元。针对深交所的问询函,公司表示此前部分子公司财务报表尚未提交,在7月13日晚间,公司财务部通过合并报表工作发现2018年半年度的业绩与已披露的业绩预告存在差异。

(4) 部分民企可能涉及互保风险。

民企由于自身信用资质偏弱,往往倾向于通过互保方式,获取外部融资。对外担保虽然不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但是一旦被担保人无力偿还,担保人就面临代偿,导致连锁反应的出现。

例如,中融双创2017年6月发布了公司关于对外担保事项的公告,公司被担保对象均为山东民营企业,部分被担保对象彼此之间还有互保或关联关系,或与发行人之间形成互保,而且公司还为这些被担保对象同时提供了借款,还有部分被担保对象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5) 民企获得银行贷款难度较大的现状将会改善。

当前银行信贷额度偏紧,并且优先集中于大型央企和国企,民企难以获得足够的信贷支持,由于对于信用资质较低的企业,银行常常扮演“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角色。

调研了解到,大型民营企业贷款综合成本目前在7%左右,中型企业在7%-8%,小型企业更高。在针对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策组合拳不断的背景下,国有大行开始在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上发力,倒逼城商行整体利率水平下降。一些中小银行开始不断提高服务差异性,如有的银行在主动研究新产品、提高抵押率等。不过,非银机构对民企态度仍较谨慎。信托公司基本没有针对民营工商企业的主动管理型融资。中低评级的民企发债仍然比较困难,机构投资者在投资民企债上仍有顾虑。民企和小微企业在贷款上存在结构性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好的不想要,坏的不敢放。”某大型券商首席宏观分析师坦言,“信贷投向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在民企和小微企业中,确有一些资质很好的企业,但这些好的企业可能不需要信贷。

当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结构性的,而结构性问题需用结构性工具解决。定向降准和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的流动性供给更有针对性,可引导商业银行更好支持小微企业和民企。

(6)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部门将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激励等机制,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对民营企业“敢贷、能贷、愿贷”。银保监会明确要求:不得对暂时遇到困难、具有发展前景、生产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简单化“一刀切,盲目断贷、抽贷、压贷”。对出现股票质押融资风险,特别是面临平仓的民营企业,在不强行平仓的基础上,采取补充抵押品等方式稳妥化解风险。目前相关措施已在各地开始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说:期限到了,贷款或者债券还不上,今年以来比较突出。我们都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把一些陷入临时性困难的民营企业,解决好它们的融资问题。总之就是什么呢?一起共同面对困难。郭树清特别强调,金融领域也要打破各种对民营企业的“玻璃门”“旋转门”,切实落实好总书记的要求。要明确规定,银行在信贷政策方面、信贷业务方面和内部考核方面,不得有任何所有制歧视,改变隐形的壁垒。郭树清还表示,现在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大约是1/4,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已经超过六成。二者不相匹配的现状必须改变。

但愿中国民营企业:千山万水今夕去,明天会更好!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雨润集团联手途家网 打造南京人居新模式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0755org.com/14/128771.html
上一篇:霜冻为什么会发生在晴朗的夜里(为什么霜冻出现在夜里)
下一篇:雾为什么会悬浮在空气中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