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有哪些(春秋战国主要的思想流派)
14622023-08-26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战国时期的名将吴起到底是怎么死的呢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疥疮的图片背景怎么弄好看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吴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他即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儒者,也是一个功名心很强,容易走极端的人物。
一、吴起早期,功名心很重
吴起早期,百金游历无所成,恼羞成怒,杀死了十几个嘲笑他的同乡;逃亡时咬破手臂发誓说不当将相就不回家乡;母亲死时,因没有实现理想,故拒绝回乡奔丧,因此受到老师曾子的谴责,被逐出师门。为了当将军抗击齐国,杀了自己齐国籍的妻子以表达对鲁国的忠心。这些都说明,吴起的功名心很重,当然,吴起的功名心还是建立在利国利民的基础之上的,并没有利用功名谋取个人私利。
二、吴起中期,功名之心有所收敛,但锋芒太露,曾经与田文争竞相位。
吴起治河西很有政绩和名声,魏国任命田文作相国,吴起有些不高兴了,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可”。吴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向,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这个事实说明吴起锋芒太露,会为自己招来忌恨的。分析吴起守西河时,与士兵同甘苦,廉洁奉公,不求私利。但他如此看重官位,很可能他的性格直率,为人正直,在他的心目中,一切事情都要讲究公平、公正,在用人上就要讲究用人唯贤,有能者上,无能者下,自己有担任国相的才能,就应该任命为国相,这才有利于国家。他并没有在意为人处事的技巧问题。
三、吴起后期,处世更趋成熟一些,去掉了骄傲和锋芒,但是,依然喜欢对君王直谏,为世俗小人所忌恨。
吴起曾多次直谏魏武侯,这必然不会讨得骄横的魏武侯的喜欢。再者,吴起攻占西河,阴晋之战大败秦军,战功赫赫,又有与田文争相之事,所以,公叔痤(cuo)担任魏国相后,自知不如吴起的才能,故对吴起很忌惮,设法陷害吴起,在武侯面前谗毁他,引起武侯对吴起的怀疑,免去了吴起西河守的职务。吴起害怕被害,故出奔楚国。临出奔时,回头眺望西河方向,热泪盈眶,悲痛不已,说:我这一去,秦国就要占有西河了,魏国就要衰落了。可见吴起是用正直、忠诚处人做事的,但正直、忠诚之人往往被小人所忌恨。
四、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而被害。
吴起来到楚国后,楚悼王听说过吴起的贤能,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一年后任命他为令尹,即执政者。
吴起了解了楚国的弊病后,在楚国实行变法,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明白知晓;取消三代以外旧贵族的爵禄;将国都的贵族充实到楚国各地;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纠正楚国官场不良风气,提倡廉洁奉公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楚国国力逐渐强大起来,楚国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
吴起对旧贵族爵禄的改革措施,引起了旧贵族的不满,他们趁楚悼王去世之机,发动暴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攻打吴起的人用箭射死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悼王安葬后,太子即位,随即命令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由此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一代贤良之士,就这样陨落了。他一生功业卓著,为世人留下《吴起兵法》这部军事瑰宝。据考证,吴起在治理西河之际,还向子夏请教,从子夏处传下《左传》,并对该书进行补充。吴起又将该书传给儿子,以至流传至今。
在中国历史上,宋太宗赵光义的继位一直是个迷,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死的不明不白,很多人认为是太宗赵光义用斧子杀害了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斧声烛影”。那么到底宋太祖是死于谋杀还是死于其他原因,我们接着往下看。
赵光义本名叫赵匡义,为了避赵匡胤的讳字“匡”,曾改名赵光义。在历史上,这个宋太宗赵光义算是个有作为的皇帝,得到的褒奖之声很多。但就是这么一个英明君主,在野史记载中却有着很多见不得人的污点,其中一个最大的污点就是“弑兄篡位”。
到今天为止,史学界仍然有两派,一派认为这不是传说,是事实,赵匡胤就是被弟弟赵光义所杀。一派坚持认为赵匡胤是正常死亡,非赵光义所为。
最早记录“斧声烛影”的文献为宋朝初年文莹和尚著作的《湘山野录》,其中就以几处疑点肯定赵匡胤是死于赵光义之手。因为赵匡胤死前毫无征兆,而且正值盛年,突然驾崩“万岁殿”,按理说皇位应该传给两个儿子中的其中一个,但赵光义却继承了大统。所以文莹和尚认为赵光义为了得到皇位,而不惜下毒手害死自己哥哥。
在《宋史.太祖本纪》中,也提到了种种疑点,但是却没有加以辩解。
到了南宋时期,文人徐大绰写了一本《烬余录》,他说自己的祖上当时知道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其中宋太祖之死竟然是死于情杀。书中写到,赵光义非常喜欢后蜀主孟昶的妃子费氏,也就是“花蕊夫人”。但是,在孟昶去世后,宋太祖赵匡胤霸占了这个美丽的女人为妃,这令赵光义十分难过。就在赵匡胤卧病之时,赵光义在万岁殿伴驾,却在内室看到了烛光下的花蕊夫人,于是上前表达爱意,但遭到拒绝,赵光义于是恼羞成怒欲要强行非礼。太祖听到喊声,取出玉斧砍赵光义,赵光义躲过后,太祖摔倒在地,斧子砍中地板,赵光义趁机逃走。太子和皇后闻声感到后,太祖已经气绝身亡。宫内一时大乱,但不久后,赵光义带着一班文武大臣和侍卫跑回来,强行登基大宝。如果按照徐大绰所说,确实出现了烛光和斧子,但赵匡胤却不是直接被赵光义所杀,而且因怒火攻心而死。如果他说的是真实情况,那么赵光义的皇帝位子依旧来路不正。
还有两则更离奇的传说,其中一则说的是太祖死后的五六年内,两个儿子也不明不白的死了。这时,民间已经议论纷纷。甚至于后来还有人说“宋太祖冤魂不散,转世为斡离不,要灭掉北宋,杀掉太宗的子孙。”
另一则传说也颇有影响,说的是太祖被太宗所杀,太宗因此得到了报应,就在北宋末年,他的后代徽、钦二帝被金国人掳走。宋太祖借金太宗完颜晟之手,报了当夜刀斧之仇。这则传说甚至于连宋太宗的子孙也相信,南宋高宗赵构,膝下无子,大臣们建议从太祖的后人之中挑选人选作为皇帝,赵构认为这是含沙射影,因此不予。但有一天他却主动同意,并说自己做了一个梦,梦到了太祖皇帝来找他,并且将他带回了自己死的那一夜,让他亲眼看到了赵光义用斧子劈死他的画面。并告诉赵构“我死的很冤,会回来报仇,但如果你将皇位传给我的后人,我就不再报仇了,并且国势也会有一线转机。”
这件事情也许是后人杜撰,也许是真存在过,但可以肯定的是,赵构确实将皇位传给了宋高祖的七世孙赵慎,这时距离“斧声烛影”已经过去187年。以至于很多人认为高宗赵构认识到自己先祖做下的罪孽,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向高祖还债。
虽然这些都是传说,但很多时候,正是这些传说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着历史的真实一面!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