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到底该不该信,冷知识可信吗(冷知识到底该不该信,冷知识可信吗为什么)
6802023-09-09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公司前景很好,待遇也不错,可是我感觉压力太大了,经常出差很压抑,该不该换工作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为什么不建议换工作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公司前景很好,待遇也不错,可是我感觉压力太大了,经常出差很压抑,该不该换工作和为什么不建议换工作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以前在期货公司工作过几年,主要负责前公司的期货资管风控和项目投资工作,我是前几年离开期货行业的,离开的原因是与我个人职业规划冲突,而并非这个行业本身的原因。其实每个人离开期货行业的原因不太一样,有行业本身的原因,也有个人职业规划的原因。下面结合我那几年在期货行业工作的经历,跟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期货行业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行业期货行业是金融领域里最小众也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行业了。银行和券商就不说了,即便是私募、信托、创投哪一个金融分支提出来不都是大名鼎鼎的。以前跟朋友说我从事期货行业还要解释半天,重要的是还解释不清楚,所以后来我都是直接说从事金融工作,听起来还高大上一些。
为了直观一点,大家可以看看我下面这张图,如下。
期货市场最高的时候总规模也不过6千亿元。股票市场最近一年的平均规模约为58万亿,跟股票市场一对比,期货市场连股票市场的车尾灯都看不到。债券市场的规模更是直接破了100万亿,期货市场6千亿的规模也就是债券市场几个月的发行量而已。下面我再和大家聊一聊期货公司能做的业务,及这些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现状。
期货公司能开展的业务包括传统经纪业务、投资咨询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子公司风险管理业务。
期货行业的传统经纪业务期货行业从起步到如今也已经几十年过去了,虽然陆陆续续也开设了不少新业务,但绝大多数的期货公司并不能有效地通过新设业务创收,到目前为止传统经纪业务仍是期货公司的盈利命脉,也就是说交易佣金收入依然是决定一家期货公司能否盈利并活下去的决定因素。
做过期货营销工作的朋友都知道,现在期货的客户开发竞争有多惨烈,当然,这主要是期货行业自身特点决定的。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期货行业蛋糕太小,期货数量公司太多;二是期货投资者生存率太低。顺带提一句,我前公司属于期货行业内的中游公司,我在职那几年每年传统经纪业务的收入占比都超过50%,另外一个收入大头是运用自有资金对外投资,这个下面我会讲到。
一、期货行业蛋糕太小、期货公司数量太多
同样,数据和图形更直观一点,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下面给出的这张表格。
规模仅有6000亿元的期货市场中竟然有166家期货公司。而规模高达58万亿的股票市场中证券公司仅有120家。平摊到每一家的头上证券公司是期货公司的133倍。期货行业内大家总说一家证券公司就抵得上一整个期货行业也不无道理。期货行业也基本符合28定律,亦即20%的头部期货公司占了80%的市场规模;而剩下的80%中小型期货公司只占20%的市场规模。这些中小型期货公司能保持不亏损就已经烧高香了。二、期货投资者生存率太低
下面是我在前公司任职那几年做的客户亏损率,直接上统计表格。
2012年,我之前任职的期货公司客户亏损率为45.61%,如果将所有客户看作一个人,那么他年初拿着100万去开户投资期货,到年末时他仅剩下55万元了。2014年股指期货大涨,我前公司的客户都炒股指去了,所以当年亏损率没那么难看。由于期货的专业性和高杠杆交易性,一个炒了两年期货还能活下来的客户绝对是个老期货,并且是个高手了,但在股票市场,两年仅仅算是个刚入门的新手而已。以上数据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期货市场的客户生存率太低。然而,期货公司最大的营业收入仍旧是交易佣金,可见期货经纪业务有多难。期货行业的投资咨询业务期货行业的投资咨询业务是监管部门很早就批准开设的业务了,获批的条件并不高,目前大部分期货公司都符合批准的条件,也都有这个业务资格,但现实是怎样的呢。
在整个期货行业内,仅有极个别期货公司能通过这个业务创收,而创收能覆盖部门成本还有收益的简直凤毛麟角,剩下的期货公司投资咨询业务就是一个摆设。大家可以想想,一个不产生收益的部门,为什么要留着!近些年来,绝大多数的期货公司实际上已经撤掉了这个部门,并将这个部门的人员全部推向前台,也就到市场上去拉客户,本质上跟前台营销部门没什么区别,前几年离开期货公司的人里有很多都是投资咨询部的人员。简单点说,投资咨询业务对期货公司来说就是一个鸡肋!期货行业的资产管理业务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监管部门批准的期货资管业务,大家可以看成是期货版的私募通道;二是期货公司运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的业务。下面分别介绍。
一、期货公司资管业务
我之前在前公司上班时主要负责的工作之一就是资管业务的风控设计,所以对这块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期货公司这个业务需要分两个时间节点来看,2016年上半年之前和那之后。
(1)2016年上半年之前
一六年上半年之前,期货公司的资管业务主要收入来源于分级资管计划贡献的利差。为方便大家理解,我举个例子说明。某机构投资者想要设立一个规模为3000万元的分级期货资管计划,期货公司配给该客户2000万作为优先级,优先级利息为8%。假设期货公司引入的优先资金成本为5%,那么期货公司就有3%的利差。每年该分级资管计划为期货公司贡献的利差收益为;2000万×3%=60万。此外,分级资管计划带给期货公司的收入还有管理费和交易佣金收入。操作过程见下图。最典型的实例是,资管业务刚开放那几年,招商期货能拿到招商银行的低成本资金,所以那几年招商期货的资管业务发展势头尤为迅猛。(2)2016年上半年之后
一六年上半年之后,监管部门逐步封住了分级资管计划的备案。换句话说,监管部门不让期货公司发行分级资管计划了。只能发行同级资管计划的期货公司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最重要的是,期货公司也因此募集不到外面的资金了。导致的结果就是,期货公司的资管业务就变成了一个纯通道业务,就像私募通道。可是跟私募比起来期货资管通道的可投资范围又比私募小,机构投资者为什么要找期货公司发行资管计划呢。二、期货公司运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我之前工作的期货公司,每年另外一个收入大头就是从这项业务中来。
期货公司有一部分自有资金是可以动用的,动用的方式也有很多。例如,用这些资金来购买理财产品,但理财产品的收益太低,不符合收益最大化的原则,所以用来对外投资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之前工作的期货公司就是用这部分资金来对外投资的,对外投资的具体事项主要由我所在项目组负责,这也是我离职前负责的另外一个工作。在监管许可的范围之内的都可以投资,我们之前投资最多的是房地产行业,原因是那几年房地产项目的风险不高,但收益率很高,至少12%以上。现在投资房地产行业就另当别论了,一是风险收益属性变了;二是监管对流入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管控更严了。2017年之后,对房地产行业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口子基本上都关了。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我个人认为,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是期货公司未来最有希望、也是最有潜力的利润增长点了。
截止2018年末,全国的期货公司已经合计设立了79家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据中期协的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末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的资产规模和业务收入已经达到344亿元和1132亿元,增长非常迅速。详见下表。当然,目前期货行业内能把这项业务真正做起来的还是处在头部的期货公司,例如永安期货旗下的永安资本表现得就很亮眼。此外,背靠大树的期货公司在开展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时也容易一下,例如中粮期货旗下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大多数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目前还处在摸索的阶段,离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还需要一定时间,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项业务将会成为期货行业未来最重要的盈利增长点。顺带提一句,之前我所在的期货公司在三年前就已经设立了风险管理子公司,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始正式营业,至于创收,估计还需时日。谈谈我个人对离开期货行业的看法一、期货行业本身存在问题导致从业人员离开
期货行业蛋糕太小,分食的人又多,导致整个期货行业的竞争太过于惨烈,从业人员压力过大,尤其是前台营销人员。而且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从业人员收入又明显低于整个金融行业均值。最终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题主所说的,许多人都从期货行业离职。二、因个人职业规划的原因主动离开期货行业
例如我,除了看到期货行业的局限性外,我离职的更多原因在于现有的工作和我的个人职业规划发生了冲突,所以主动提交的离职申请书。实际上前公司对我还是不错的,在我离职时无论职务还是收入水平在公司里都算是比较高的了,虽然离职后现在混得一般,但也说不上后悔。【一厢萌宠】:CIIA持有人,一个喜欢萌宠的前金融民工,欢迎关注交流!
我的答案是不宜换工作。因为一是压力的源头来自主观方面。你换工作环境是用错了药,解决不了问题。
二是应针对压力源用药。说白了就是不愿经常出差。正常情况下这不是件大事。如果确有原因,可以找老板调整工作岗位。如此不再压抑了,压力自然就解除了。
三是如果沒有不可克服的客观原因,可能是出于对出差工作的误解。其实出差固然有与家人长时间分离及车马劳顿之苦,但是确是次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可以开阔视野,经风雨见世面,增长才干。走万里路如同读万卷书。会比在家学到更多的知识。
因此不宜换工作,你认为呢?
就像图中的风景多美呀,不出去怎么能够看到一样。
'
对于具体人来说各有各的理由,归纳综合分析发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尚未定位。为什么这么讲呢?咱们一起捋一捋。换工作只是个表象,表象背后是什么?马云说跳槽就两个原因。一个是心里委屈,另一个是钱不到位。由此可知直接原因是钱少,心里不爽。其实钱少心里也不高兴,总之就是心里不快乐。那么再追问一句,为什么换了几次还不快乐呢?这就需要进一步挖出根源來。这个源头就是自我定位的问题。
什么是定位?其实百姓早就知道。民间把跳槽叫"不定性"或者"没长性"。所谓定位就是找到自己在红尘世界三百六十行中的位置。这是每个人的根。翻山越岭的杨花柳絮,终要扎根一处,蒲公英漫天飞舞,总得觅立锥之地。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你这一辈子到底想干什么,又能干什么?总得掂量掂量自己,究竟几斤几两,是块什么料。依据纵向的自我评估加上橫向对环境的分析,二者的交叉点,就是你在生活这张大网上的位置。这个位置的确定就是定位。
为什么把定位抬到这么高的位置?因为它是主导人生的总纲,其他都是目。纲举目张嘛!一切都要服从这个纲。这个总纲包括了你的人生方向、职业、情感及财产等一切内容。你定位也就定性了。心有根,判断评价就有标准。思维就回到理性的轨道上了。这样,你就不再迷茫,不在表象层面上跳来跳去;心态自然就平静下来了。
有个大国总统的经历就是这样。当总统之前,曾换过多次职业,后来他自我定位从参选参议员起步,直至总统。他屡败屡战,竟然失败28次,但是他永不放弃,终于在第二十九次大选中获胜,成为了总统。就像这位负重前行的女士一样,她目光刚毅,步伐坚定地走向心中的目标!
不要过分去解读这类事,这只是你个人内心担忧,其实没那么严重。
太多的职场中人,往往因一次个人工作变动或者领导的某次工作安排而产生许许多多的联想,有时甚至为领导或者同事的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上心。
没有这个必要!
在单位里一切听从领导安排,如果领导的安排不利自己工作和发展,对自己的成长不利,就直接报告领导,说明情况和自己想法,我想领导也不会那么不通情达理固执己见的。
我现在的单位就有一位这样的特敏感的老员工,他对所有人的话都要揣摩猜忌,搞得他在公司里与其他同事的关系都很紧张。
这周二的下午,我当着他的面指出他近期在工作中的一些不足,希望他能够认识到这些不足并改正,因为其他同事都或多或少向我反映了他的不足,对他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态度都不利。我向他提出来,目的是想要他认识并改正,仅此而已。
可是那次的谈话非常不愉快,我的一番话引起了他的一贯习惯的过分解读,认为我是在否定他的工作,其他同事是在和他过不去。通过那次和他谈话后,这几天他的工作无精打采,见到我也不理不睬了。
今天因为研发部生产一套样机找到我,需要生产部门协助生产开发。我就找到了这位同事,因为是老员工,技能水平还不错,让他来协助研发生产最胜任。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几天来阴云密布的表情立刻舒展了开来。
在我这位同事内心,他错误地解读了我与他的谈话,以为大家都与他过不去,造成了心里压力和郁闷,担心以后会怎么样。今天我又找到他安排工作,几天的郁闷一下子就释然了。
之前这位同事曾经几次因为领导对他的工作表现提出批评而提出辞职,后来都被领导和同事们一再解释劝说后,才打消了离开的念头。
人在职场,简单最好,某些事情还是难得糊涂一点,不要过于敏感和上心。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祝周末愉快!
公司前景很好,待遇也不错,可是我感觉压力太大了,经常出差很压抑,该不该换工作和为什么不建议换工作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