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基础知识(中医入门基础知识视频)

励志人生- 2023-08-26 04:41:48

中医基础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医入门基础知识,以及中医冷知识10项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中医发展历史基本知识
  2. 什么是中医的“四海”“三余”
  3. 中医认知常见的四大误区是什么
  4. 中医入门基础知识

中医发展历史基本知识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下面我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医基础的发展史:

1.西方医学进入

1568年澳门区主教卡内罗在澳门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所西医教会医院,从此西医来华就未曾间断,但那时他们的主要活动只是在澳门、广州一带,而且大多是传教士医生,主要工作是传教,行医是接近民众获得良好印象的传教辅助方式。

现代医学进入中国时,奎宁等一些中国原来没有的药物丰富了治病手段。但是,当时西方西学是相对落后的。那是西方西学也自觉地把自己的医术作为针对中医病症所进行的补充治疗。他们所使用的汉文概念大都直接取自中医学。如感冒、伤风等。

晚清进士唐容川,认为中医比西医高明,但西医也有所长,“西医初出,未尽周详;中医沿讹,率多差谬”,所以应该“不存疆域异同之见,但求折中归于一是”,这是他著名的《中西汇通医经精义》的基本主张。

甲午战争之后,中医丁福保和海归西医颜福庆创办的两个医学团体“中国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那时,医学会内部并不强分中西门户,因为医学会的宗旨是博采各种医理,改良医学。丁福保主持的中国医学会其章程中明确说:“研究中西医药学,交换知识,振兴医学。”引进西医的目的依然体现了改良主义的主张。也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医学的冲击

辛亥革命后,再次重新制定政策,1912年,北洋政府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只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这针对的只是西医,因为只有西医有专科学校,而中医是师徒传习的。因为条例中完全没有涉及中医,各地中医以为,“是可忍,孰不可忍”。扬州中西医学研究会创始人袁桂生首先公开批评北洋政府的医学教育政策,并指责清末民初两次制订学制都以日本体制为蓝本,日本早在明治维新就已推行废除中医的政策,不列中医的意图无非是效法日本。这就是近代医史上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此后,废除中医与捍卫中医的问题一直存在至今。

可见,现代医学冲击中医行为开始于政治家的治国方略。在此背后,是西医学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成果,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医学科学。

3.中西医结合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提出中西医结合的指示。这从表面上看,依然是政治下的医学发展。背后的原因是,中医学在现代医学的不断冲击下,并没有真正失去市场。中医学对众多疾病的治疗效果,成为其存在的疗效基础。中医学完整的体系,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这成为中医学存在的文化基础,或者说因为中医文化的存在。如今的中西医结合,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临床上中西医技术的同时独立使用。因此,聂文涛先生认为,这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结合,还未实现理论上的结合。

4.中医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界众多科技工作者都在尝试用现代科学来理解中医学。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们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影响了一代学者。比如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清华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三元-多元的混合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

5.中医学方向

在当代,一些学者认为中医已经跟不上了时代先进科技的发展,“老药罐子”煎药还在使用,中医四诊法的诊断还拿不出确凿的科学实验依据,随着科学进步和人们思维观念的不断更新,中医是否科学,中医究竟是否有效受到了严重的质疑。在近现代革命的历史中,中医也不止一次受到过质疑。在面对诸多质疑的情况下,不少中医界有识之士认为中医亟待改革,以适应科学的发展,拒绝更新的知识是缺少生命力的。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医学的价值远远没有得到发挥,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技术和理论的科学性将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步显现出来。因而复兴传统成为中医学发展的另一个前景。在这种争鸣中,各种主张下的学者付出了不同方向的努力,使中医学与所有学科一样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端倪。

中医的五个不同角度的努力分别是:

1、坚持传统,希望回到原汁原味的中医。

2、坚决辨证施治,一切辨证施治,走新中国学院派的道路。

3、走中西医相结合道路。

4、中医现代化:用现代医学来理解和解释中医,甚至解释经络。

5、现代中医学:用中医方法分析各种医学资料,努力解除疾病。所有的学科都在分化,这是一个总的趋势,中医也不能例外。不要追求特定不变的形式,而追求解决问题,也许更好一些。发扬传统、吐故纳新、中西结合、面向当代,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态势,成为全世界关注中医学的依据。

什么是中医的“四海”“三余”

“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灵枢·海论》说:“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又说“胃者水谷之海,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膻中者,为气之海;脑为髓之海。”胃主受纳水谷,称水谷之海;冲脉上循脊里与十二经脉会聚而贯通全身,为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膻中位于上焦,积聚宗气,称为气海;脑为髓聚,故称为髓海。“四海”功能正常协调,则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若“四海”功能偏盛偏衰,则出现各种病变,《海论》说:“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佛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这是“四海”发生病变的种种临床表现。

“三余”是指发、齿、爪。

“发为血之余”、“齿为骨之余”、“爪为筋之余。”发,又称“血余”,为肾之外华;齿为骨之余,肾主骨生髓,发与齿的生长脱落与肾的精气盛衰密切相连。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发长极;…五七,……发始堕……六七,……发始白……。”临床常见,青年或壮年因肾精气虚而发脱齿摇。日常生活中也可偶有年过半百之人,齿不摇发不脱,这主要是人老但肾中精气尚且充沛之表现。

爪,即手足指甲,为筋之余。爪为肝之外华,《灵枢·本脏篇》说:“肝应爪,爪厚色黄者胆厚,爪薄色红者胆薄。”这种说法虽然不能客观的去测定,但说明爪与肝胆关系的密切,临床常见因肝血不足,爪甲失去濡养而焦干、脆裂或变形。

中医认知常见的四大误区是什么

第一是中医就是吃中药,其实中医除了中药,还有针灸,生活起居和饮食疗法,第二是中药治病效果慢,其实中药效果很快的,只要选择的使用正确,中药效果比西药还要快。第三,西医治不好才会去找中医,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接触。这样治疗好的更快。第四,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其实这是两个概念。

中医入门基础知识

一、阴阳

阴阳:是中医诊断的总纲,疾病虽然很多,但是都可用阴阳来概括,里为阴,表为阳,寒为阴,热为阳,虚为阴,实为阳,,阴盛则寒,阳盛则热,,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二、五脏六腑

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三、气、血、津液

含义:气,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具有无形而不断运动的特性。血是运行于脉管内的红色液体。津液是人体内正常水也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机器正常的分泌物在内,如:胃液,肠液,关节液,泪,涕,唾液等。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中医基础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0755org.com/13/149576.html
上一篇:谁能给我广东旅游攻略(广东旅游攻略景点)
下一篇:王昭君为什么出冰杖(为什么王昭君的技能会被冻住)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