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耶稣的冷知识(耶稣是谁的孩子是怎么死的是怎么降生的)
7422023-09-09
大家好,历史上到底是怎么评价魏文帝曹丕的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魏文帝历史冷知识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历史上到底是怎么评价魏文帝曹丕的和魏文帝历史冷知识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魏文帝曹丕(公元187-226),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人,曹操次子,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公元220-226年在位,共七年。
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曹丕从邺城(今河北临漳)赶回洛阳,继丞相、魏王位。同年十月,曹丕逼迫汉献帝交出国玺,禅位于他。宣布称帝,国号为魏,年号为黄初,定都洛阳。追封其父曹操为魏武帝。
曹丕从东汉末年,纲纪紊乱的历史中吸取教训,迅速将权力集中在手,稳定政权局势。当时,朝廷有许多大臣对他并不服气。曹丕利用颁布“九品中正制”的机会,大肆笼络和扶植自己的政治亲信,打击排除异己势力。把很多藩王的权力收归于己。同时,还做了许多调整工作,比如:
改革官制。曹丕在即位魏王之初,就出台了两项新政:第一项新政是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严禁宦人干政。要求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根本铲除了宦官干政的根源。第二项新政是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
集中皇权。曹丕称帝之后,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严令后宫不得干政,群臣不准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同时,削夺藩王权利,藩王不得有治权和兵权,封地随时可以变更。具体做法是:
政治方面,整顿官风,整肃朝纲,革除无辜归咎股肱大臣的弊端;222年,曹丕颁发《禁诽谤诏》和《百官不得干预郡县诏》,以改变相互诬告与朝臣颐指的东汉以来的旧风气。
经济方面。曹丕继续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同时,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生息。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组建集贸市场,方便百姓自由贸易,稳定社会经济。很快,北方地区重现了安定繁荣的局面。曹丕提倡节俭、禁止厚葬。到曹丕去世时,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
文化方面。曹丕下令恢复太学,建立儒家思想教育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和传播儒家思想。大修孔庙,并对经学典籍进行收集和整理。要求人口达十万的郡县每年推荐一人入朝供职,鼓励士人积极进取,发展文化事业。把战乱中毁坏的古代文化建筑重新翻修、整新。曹丕本人的散文、诗赋等方面的文学成就,被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誉为“美辞”之文。
军事方面。1、消除割据,曹丕采取安抚和征讨并用的策略,稳住和控制了局面;曾假借征吴之名,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叛乱,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公元222年,曹丕以孙权不纳质子为由,三路伐吴,借机剥夺了臧霸的兵权。224年、225年,曹丕两次亲自督师伐吴,虽未与吴军交锋,却平息了利城兵变,彻底解决了青、徐的隐患。史学家田余庆评价曹丕消除青徐割据势力说:“曹丕在广陵之役中最终解决了青徐豪霸割据一方的问题,增进了魏国的稳定,巩固了北方的统一,可以说是他在位七年中的一件可以称说而又被人们忽略了的政治大事……广陵之役解决了青徐问题,使东方归于一统,魏国国势更加强大起来”。2、大破蜀汉,曹丕在延康元年(220年)命夏侯尚、徐晃招降蜀汉宜都太守孟达,大破刘备义子刘封,收复上庸三郡。3、三征东吴,曹丕三次亲征东吴,均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后经多次斡旋,魏吴最终结束敌对,孙权(暂时)向魏称臣,接受吴王封号。4、平定边患,曹丕采用安抚、剿除政策,击退了鲜卑人的进攻,稳定了边关局势,修补了与匈奴、氐、羌等民族关系。对于边民在生产、畜牧等经济上予以帮助、鼓励他们积极生产,贸易往来,安心生活。对于不法分子和里通外国份子,则坚决予以剿除,不留隐患。
后世对曹丕评价不低,功过中允、是非恰当。我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就不在这里胡说乱评了,请看历史人物对其的评价吧!
《三国志》作者陈寿: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隋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自昔天子而有才华者,唯汉武、魏太祖、文帝、明帝、宋孝武帝,皆负世议,非懿德之君也。
唐《滕王阁序》作者王勃:文帝富裕春秋,光应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典,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
唐《两唐书志》作者郝处俊:昔魏文帝著令,虽有幼主,不许皇后临朝,所以杜祸乱之萌也。
唐大臣、史学家刘知几:文帝临戎不武,为国好奢,忍害贤良,疏忌骨肉。
宋大臣,《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魏文帝宠立郭妃,谮杀甄后,被发塞口而葬,终有反报之殃。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至于欲使当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未尝不为之三复也,于是时吴蜀争帝,中国庶几乎息肩矣,是以在位七年而谥曰文也。
元中书令(宰相)耶律楚材:仲谋服孟徳,葛亮倍曹丕。唯晋成全统,平吴混八维。
现代文学大家郭沫若先生:曹丕在政治见解上也比乃弟高明得多,而在政治家的风度上有时还可以说是胜过他的父亲。如令宦人为官不得过诸署,禁母后预政,取士不限年资但纠其实,轻刑罚,薄赋税,禁复仇,禁淫祀,罢墓祭,诏营寿陵力求俭朴等等,处处都表示着他是一位旧式的明君典型。
当代学者陈家兴:曹丕既是第一任魏君,同时也是守成者。对于东汉末年的流弊,曹丕都是亲历见证者,作为开国者和守成者的他,却没能汲取教训,深自约束。
详细讲解三国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那个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宗教、哲学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地方在这个时期,以曹操、刘备、孙权等为代表的英才辈出,结交友谊、三国鼎立、英雄辈出的情境也是很有价值的详细讲解三国历史不仅有利于掌握历史脉络和深入理解中国文化,还能给人启发和思考,培养出来的人才居功至伟,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如果你对三国历史有兴趣,可以参加历史学专业的学习或者自主阅读相关的历史专著,多了解一些历史和文化知识,理解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
一个有心机和头脑的文人兼政治家,曹丕倒算上一个。
首先,曹丕很阴损。当年曹操在两个儿子之间确立太子犹疑不定,最后选了曹丕,作为当年最大的政敌,曹丕很不客气。曾经逼着老弟在七步内赋诗一首,而且说完不成任务,就要死了死了地。把曹植吓得大吃一惊,可以看曹丕的那个劲,只好念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念完后,摸摸自己的头颅,还好。不过,曹植虽然侥幸躲过一劫,后来被遣送做藩国的国王时,却形同囚徒,连自己的兄长曹彰死了都无法来看一眼。
其次,曹丕很浪漫。作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大文学家,又是一国的君主,曹丕曾经很浪漫,不仅有绝世美女甄宓相伴,而且还有江南美眉薛灵芸,当然还有善于揣计谋的郭女王,再加上汉献帝的两个女儿,还有其他嫔妃,每日里偎红倚翠,好不潇洒。尤其是江南美女薛灵芸,想起了曹丕的那首情意缠绵的诗歌:乘辇夜行游,巡遥步西园。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遨游快心意,保已终百年。佳人在侧,诗句翩翩,惬意得很呀。
其三,曹丕胆很肥。曹操经营曹魏基业,成天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连两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每日里还要东挡西杀,就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哪里想着要称皇帝,晚年孙权要让他当皇帝,曹操居然说这小子是要我放在炉子上烤呀。说什么也不答应。曹丕倒好,父亲一死,居然利用自己的手下,逼迫刘协交出玉玺,然后代魏自立,成了大魏国第一代皇帝。
其四,曹丕也很擅长兵法。当年刘备攻打孙权,孙权派陆逊迎敌。刘备苦熬不过,居然在山上扎营。曹丕接到战败,居然看出来刘备失败的最终结局,曹丕说:“刘备不懂兵法,哪有连营七百里抵抗敌人的!‘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这是用兵的忌讳,孙权打败刘备的上书快到了。”
其五,曹丕很洒脱。作为文人,曹丕很有一股文人的天性,当年曹操手下有很多饱学之士,比如王粲陈琳杨修吴质应旸等人,曹丕和他们关系都处的不错。王粲年轻的时候喜欢听驴叫,这个曹丕心里一直惦记这件事。后来王粲死活,曹丕居然带着一般文人在王粲坟前学驴叫,一时传为佳话。
可见,曹丕作为一个文学家,他的才能很出众,不仅写了大量的诗歌,而且还有典论论文传世;作为一个皇帝,曹丕玩的很老辣,尽管不能和自己的父亲曹操相比,但是他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同时又宣布: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铲除很多年来宦官干政的根源。
纸上谈兵(赵括)
典故: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会按照兵书上的理论制定作战计划,不懂得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点评: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历史上到底是怎么评价魏文帝曹丕的和魏文帝历史冷知识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