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从秦穆公开始就和晋国交恶,从平民的角度看问题到底是秦国的错还是晋国的错

互联网- 2023-08-20 14:23:13

秦穆公一世英名竟被他们毁了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春秋时期从秦穆公开始就和晋国交恶,从平民的角度看问题到底是秦国的错还是晋国的错,春秋时期不建议晋国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春秋时期从秦穆公开始就和晋国交恶,从平民的角度看问题到底是秦国的错还是晋国的错
  2. 如果没有三家分晋,晋国会统一全国吗
  3. 秦始皇灭掉六国为什么没有晋国
  4. 三家分晋的时候,秦国为什么不去支援晋国

春秋时期从秦穆公开始就和晋国交恶,从平民的角度看问题到底是秦国的错还是晋国的错

常说结为秦晋之好,我们一般会认为两家要结为儿女亲家。这里的秦就是秦国,晋就是晋国,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秦国和晋国交好,最主要的都是姻亲纽带。可见两国以前关系是何等的亲密友好。那么两国从何时开始交恶了呢?这还是在晋文公时期,作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纠集秦等国家共同伐不尊礼法的郑国。郑国面临灭国之危,这时郑国有一个很有谋略且爱国的商人烛之武,他不惜用自己的牛羊犒劳秦师,又让郑国国君把他送到秦国军队中,抓住秦穆公贪利的心里,分化秦晋联军。他向秦穆公分析了利害关系,主动提出了秦国退军郑可给的好处,由此说动穆公先撤回了秦军,只落晋国伐郑,力不从心,晋文公也只得撤军,郑国由此摆脱危机。当时晋国有大臣劝晋文公攻打不守信用的秦军,但因穆公对文公有扶持得国的大恩,文公没有进攻秦军,但从此两国有了隔阂,结了仇怨。后来晋文公去世,秦穆公趁晋国国丧,派秦军越过晋国去攻打晋国附属国滑国,回军时被晋军堵在崤山,发生了崤之战,秦国大败。从此两国结下深仇,表面友好,实则暗中较力,为复仇不断发生战争,互有胜负,到吕相绝秦,两国矛盾已不可和解。其实国与国之间交往,也和两家两个人一样,都是以各自名利为重,好好歹歹,如果双方都只重利益不重道义,那么迟早要成为仇敌,因为相互来往,矛盾是无时不在的。因此,双利双赢,互利互惠,才是长久交好之道。

如果没有三家分晋,晋国会统一全国吗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如果没有三家分晋,或者说晋国能够一直保持内部团结的话。那晋国统一天下,应该是一个大概率的事情。

因为巅峰时期的晋国,实在是太强了。

巅峰时期的晋国,在南方差点灭了楚国,一度联合吴国攻入楚国王都;在西边以一己之力挡住秦国,导致秦国在整个春秋时代,根本走不出函谷关。而东边的齐国,同样被晋国压制的难以发展,除了齐国本土没有被占领之外,齐国的小弟基本上都转投了晋国。

春秋末期的晋国,完全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再联合其他一些附属国家,压制齐秦楚三大强国。至于后来崛起的吴国和越国,在晋国眼里根本就是一个暴发户。吴国根本就是晋国扶持起来的,连军队都是晋国帮忙训练的。越国也差不多,越国虽然在勾践掌权时代,勉强堪称霸主。但越国能够称霸,主要是因为当时晋国正忙着内乱,根本没空去管越国。

总之,巅峰时期的晋国,在春秋时代相对其他诸侯国来说,就等于是一个超级大国。尤其是春秋后期,基本上就是‘一超多强’的局面。如果是单对单的话,根本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晋国的对手。

至于说晋国为什么这么强大,后来为什么又被韩赵魏三家给瓜分了,这就要从晋国的特殊历史说起了。

晋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那会儿。当时正是周成王在位期间,由那位大名鼎鼎的周公辅政。当时周朝灭了一个老牌诸侯国,这个诸侯国是上古那位尧帝的后裔建立的,国力一直很强。灭了这个诸侯国之后,姬家自然要找个人去管,挑来挑去之后,就挑到了周成王的三弟,也就是周武王的第三个儿子。

说起来,这个老三背景也是很牛,虽然不是嫡长子,但他外公是姜子牙,所以母亲这边的背景也是很牛的。所以后来,老三就被封到了这块地方,接管了这个国家。而到了老三儿子这一代,老三的儿子给这个老牌诸侯国改了个名字,改名叫做晋国。

历史上那个强大的晋国,最初就是这么来的。

因为来历比较特殊,所以晋国从建立的那天开始,就算是比较强大的一个诸侯国。而接下来,在整个西周时代,晋国一直紧跟周王室的步伐,一直充当周王室的马前卒,所以每次周王室得到了什么好处,也没忘了分给这个亲戚一份。就这样,西周时代,晋国越来越强,逐渐成了一流诸侯国。

再之后,到了西周末年,西周的首都被犬戎攻破,然后晋国便和其他诸侯国一起联手参战,帮周王室赶跑了犬戎,后来还帮着周王室搬了家,搬家去了洛阳。这件事对于周王室来说,无疑是一场大劫。自此之后,周王室就彻底一蹶不振了,再也无力压制群雄。但是对于晋国来说,却是一个扩张实力的天赐良机。

所以,在东周刚开始的那段时间里,晋国打着周王室的旗号,名义上是在帮周王室做事,但私底下没少给自己捞好处。尤其是平王迁都之后,当时还有另外一群诸侯,拥立了周平王的一个叔叔做天子。此后二十年里,周王室一直都是两个天子共存的状态。直到二十年之后,晋国插手,帮助周平王干掉了他的那位叔叔,这才结束了这场乱局。

平定周王室内乱,这个功劳,更是让晋国再次上了一个台阶,一跃成为东周初期的一流大国。

如果就这样发展下去,这样的晋国,肯定会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国。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就在这个时候,晋国内部出问题了。

晋国内部的问题,说起来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就是从某一代晋国国君开始,他的儿子继承了国君宝座,而他的弟弟则是被分了出去,成了所谓‘士大夫’。但弟弟这一脉,拥有的土地和人口却很多,完全有实力争夺国君的位置。

所以,接下来六十多年的时间里,晋国一直在不断内战。直到六十多年以后,已经变成‘小宗’的弟弟那一脉,战胜了‘侄子’这一脉,成功抢到了国君的位置。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之为‘曲沃代翼’。

曲沃代翼事件,直接导致晋国内耗了好几十年的时间,错过了很长的一段发展时间。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其他诸侯国也开始纷纷扩张,实力越来越强,晋国的优势也开始逐渐消失了。而随着那位新国君即位,接下来,这位晋国新国君,非但没有想着怎么带领晋国扩张,反倒是继续想着解决内部矛盾。

在这位晋国国君看来,内部矛盾还是优先于外部矛盾。如果不解决晋国内部的宗室问题,以后说不定还会再出现‘曲沃代翼’这样的事情。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再次发生,这位新国君即位之后,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对自家人下手,基本上把他的同族亲人,都给清理得一干二净。

非但如此,在这之后,这位国君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又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儿子,生怕自己儿子太多,以后还会产生很多矛盾。如果当时这位晋国国君,知道计划生育这个政策,或许就没这么多问题了。但既然儿子生了好几个,那接下来,就只能继续解决儿子了呗。

恰好,当时这位国君有个宠妾,为了给自己儿子抢夺继承权,就陷害其他的公子。在这之后,这位国君直接对自己的儿子们挥动了屠刀。不光太子含冤而死,其他几位公子,也被迫流亡他国,逃离了晋国。

如此,经过这样一番清理之后,晋国内部的宗室力量,总算是被荡然一空,再也不会出现曲沃代晋的事情了。但同时,宗室力量的衰落,也为后来的很多事情埋下了伏笔。既然宗室没有了,国君这一脉就显得势单力薄,那其他大臣们自然就有了崛起的希望。

与此同时,就在晋国搞内斗的这段时间里,齐国那边,齐桓公顺利完成了称霸,成为了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而随着齐桓公成功称霸,大家也忽然发现,原来齐桓公选择的这个办法,真的很管用。

在春秋初期的时候,很多大国之所以不敢明目张胆的扩张,主要是怕引起公愤。当时还没有那个诸侯国,可以强大到无惧其他诸侯国围攻的地步。在这种局面下,如果贸然扩张,就只能引来其他诸侯国的公愤,继而被围攻。但齐桓公即位之后,却用一种最合理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个方法,就是尊王攘夷。

简单来说,就是齐桓公打着周天子的名义,去清理那些对周天子不尊敬的国家。当然,解决完之后,这个被灭的诸侯国的领土,肯定是要归齐国占领喽。除此之外,每次出兵的时候,齐桓公还会顺道带上一群小弟,拉拢其他诸侯国一起共享利益。如此一来,齐国可以得到最大的实惠,其他诸侯国得到利益之后,也不会和齐国翻脸,更不会围攻齐国。

这样一来,齐国就可以合法地扩张了。

齐桓公的这个办法,无疑是最好的一个选择。所以接下来,几大强国都纷纷效法齐国。不过,齐桓公活着的时候,还没人能动摇齐国的霸主地位。直到齐桓公去世,因为齐桓公临终之前,任用了几个奸臣,导致齐国开始内乱,国力迅速衰落,其他几大强国,这才终于有机会开始争霸。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晋国的争霸之路,正式开始了。

就在齐国内乱不止的时候,晋国这边,也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内乱。最终,有一个流亡在外的公子,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最后成为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历史上那位大名鼎鼎的晋文公。

晋文公登基的时候,秦国之所以愿意支持他,就是因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打开通往中原的道路。秦国地理位置比较靠西,以当时的情况来说,如果秦国想要东出,就不可能绕过晋国。面对晋国的强大国力,秦国又打不过,所以就只能想着用联姻之类的手段,和晋国搞好关系,然后让晋国打开一条通道。

而晋文公也不傻,晋文公很清楚,一旦放秦国进入中原,那晋国以后想要争夺霸主之位,就更困难了。所以当时晋国想了个办法,大致就是和秦国说,咱俩一起去打楚国,这样我能打垮一个劲敌,你也能顺便找到一个东出的道路。而秦国被晋文公忽悠过之后,竟然也真的帮着晋国去打楚国了。

随着外部扩张开始,晋文公也开始着手解决内部问题。作为一个国君,手底下肯定是有一群帮忙干活的人。以往晋国宗室强大的时候,从自家人里面挑一些,再从大臣里面挑一些,也就足够了。但问题是,直接晋文公他爹,已经把晋国宗室清理得差不多了,导致晋文公根本没有宗室可用。

那年头又没有国考,连察举制这种最基本的选官制度都没有,只有贵族才能做官,平民根本没机会。所以晋文公想了想之后,还是得重用那些忠于自己的大臣。毕竟,当年自己流浪在外的时候,这帮人曾经一直跟着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对自己也算忠心。用这些人,自己也用着放心。

就这样,在晋文公时代,所谓的‘六卿’家族,就开始出现了。

晋文公当时在高层设置了六个官职,这六个官职可以直接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并且参与执政。所以,不管谁拿下一个席位,都瞬间会成为晋国的最高掌权者。此后的几十年里,一共有十一个家族的人,担任过所谓的‘六卿’。而这十一个家族,都是所谓的‘六卿’家族。

当然,能当上六卿的,肯定都是晋文公最信任的人。比如后来瓜分晋国的韩魏两家,他们的祖先就曾经做过六卿。而他们能够担任六卿,主要也是因为当年他们曾经和晋文公一起流浪,吃过不少苦。而晋文公给他们权力的时候,大概也没想过,为了他们的后人会瓜分晋国。

内部的矛盾解决了,接下来晋国自然就开始对外扩张了。不得不说,晋文公设立的这套制度,在初期的时候,对晋国的扩张还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当时这些大臣,每次帮晋国打赢敌人,或者吞并了其他诸侯国之后,自家都会被赐予一点土地。所以不管是出于忠心,还是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这些大臣们都拼了命地帮晋国扩张地盘。

在晋国君臣团结一致的努力之下,再加上晋国老底子确实比较厚。所以晋文公掌权之后,很快就让晋国迅速扩张,成为了所谓的霸主国。东边的齐国,自从内乱之后,颇有些一蹶不振的意思。而晋文公掌权之后,自然也不会让齐国顺利发展起来,肯定是用各种手段暗中打压。

西边的秦国,虽然被晋国忽悠的一通,跟着晋国一起去打楚国。但很快,秦国就发现,楚国虽然被打败了,晋国也顺利称霸了,但自己还是没能得到通往中原的道路。非但如此,晋国还用各种贸易手段,对秦国进行封锁。

所以这个时候,秦国总算聪明了一次,转过头去和晋国较量。但结果,在晋国的强大国力面前,秦国根本占不到任何好处,最后只能灰溜溜退回西边。此后整个春秋时代,秦国都再也没能东出。

唯一有点麻烦的,是南边的楚国。楚国地盘比较大,人口也比较多,而且还有比较多的小弟,算是晋国争霸最强劲的对手。所以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晋国的主要任务,就是打楚国。在晋国的不断打压下,楚国后来也只能节节败退,小弟越来越少。

虽然在晋文公去世十多年以后,楚国出了个楚庄王,暂时强大了一段时间,又夺回了不少小弟。但等到楚庄王去世之后,楚国又开始内乱。楚庄王好不容易打开的局面,又被晋国给压回去了。

随着楚国被压制,晋国又开始琢磨,如何彻底灭掉楚国。这时候的晋国,便想到了一个新办法,那就是直接从楚国背后再拉一个盟友,扶持这个盟友夹击楚国。挑来挑去之后,晋国就挑中了吴国。当时的吴国,就是一个偏远地区的小跟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跟中原诸国都没有来往,很多国家甚至都不知道这个国家的存在。

但是,晋国决定扶持吴国之后,吴国很快就强大了起来。当时的晋国,对吴国的援助几乎是全方面的,不管是军事还是手工业,都带去了完整的技术。所以,此后的几十年里,吴国就逐渐成了楚国的心腹大患,并且开始帮助晋国灭楚。

此时的晋国,已经全面压制了齐秦楚这三国。至于其他的小国,那就更没有资格和晋国较量了,只能做晋国的小跟班。到了这个时候,晋国其实已经有实力,去统一天下,重新开辟一个新时代了。

但问题是,从这时开始,晋国内部就开始逐渐出现问题了。

简单来说,晋国内部因为没有宗室,那些六卿家族的实力,开始迅速膨胀。之前晋国快速扩张的时候,大家一起去分敌国的地盘,基本还没什么矛盾。但是随着晋国扩张的脚步陷入停滞,从外部得到的地盘越来越小。从这时开始,这些六卿家族,再想获得新的土地,要么去从晋国国君手里分地盘,要么就得打垮其他六卿家族。

当时的晋国,便陷入了这种矛盾当中,逐渐开始无力对外扩张。再加上吴国已经被扶持起来,楚国也无力再给晋国捣乱。所以在这时候,晋楚两国便签订了和平协议,约定平分霸权,互不侵犯。

此后的四十年里,因为晋楚两国的休战,中原地区也进入了短暂的和平时期。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是出生在这段时期,并且逐渐长大的。因为当时中原相对和平,所以孔子成年之后,才有机会在鲁国内部好好学习。要是换做之前战争频繁的时候,估计孔子长大之后,说不定就被拉去鲁国的军队,以士兵的身份参战了。

但对晋国来说,对外战争的停止,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自此之后,那些卿大夫家族,就只能把目光投向晋国国君身上,从晋国国君手里抢地盘了。

此后的几十年里,晋国就开始不断内斗,十一个六卿家族,开始轮番执政。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晋国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特点,那就是不管哪个六卿家族掌权,过于势大之后,都会引来国君一脉以及其他卿大夫家族的联手针对。

如此,过了四十年之后,随着南方的楚国,被吴国削弱到一定程度,晋国终于撕毁了和平协议,再次召集小弟,然后对楚国发起进攻。此后,吴国也开始出兵,一起针对楚国。最终,吴国直接攻入楚国王都,就连楚国那位已经埋进土里的老国王,都被挖出来当众鞭尸。

那位对楚国老国王复仇的人,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伍子胥。而当时指挥吴国军队的人,就是写《孙子兵法》的那位孙武。

不过,可惜的是,后来因为秦国拼命前来救援,再加上楚国百姓也奋起抗争,所以到了最后,楚国并没有被灭,反倒是复国了。但经此一役之后,楚国也是元气大伤,再也无法和晋国争锋了。而到了这个时候,晋国也终于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得以傲视群雄。

客观来说,此时的晋国,如果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话,那或许就没有后来的战国时代了。连楚国这样的头号强国,都被晋国差点灭国。那其他国家,除了齐国和秦国之外,恐怕就算捆在一起,也不是晋国的对手了。

然而,此时的晋国,却偏偏因为内斗问题,根本无力发起对外扩张。

当时的晋国内部,卿大夫掌权的现象,到底有多严重呢?举个例子,之前晋国召集其他小弟,联合大家一起去灭楚的时候,照理来说,应该是由晋国国君前去主持会谈。但讽刺的是,去主持那次会谈的,偏偏不是晋国国君,而是当时在晋国内部执政的范家家主。

一个卿大夫家主,能够主持诸侯会盟。可想而知,当时晋国内部的卿大夫世家,到底有多猛了。

正是因为晋国无力对外扩张,齐国被压制,楚国刚刚灭国,秦国被堵在西边出不来。所以楚国复国之后的二十多年里,中原地区又进入了一段难得的和平时间。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孔子他老人家开始周游列国。如果当时晋国积极对外扩张的话,孔子或许就没有周游列国的机会了。

而晋国这边,那位曾经一度替代晋国国君,去主持诸侯会盟的范家,也没有成为最后的赢家。因为晋国内部,似乎一直有一个传统,先打出头的椽子。不管谁先得势,都会被大家围殴灭族。

所以,打来打去之后,不光范家被灭了,其他六个世家也被灭了。到了最后,就只剩下了智韩赵魏这四家了。这其中,实力最强的,就是智家。此后,智家开始执政,然后打着晋国国君的名义,向其他三家要土地。韩魏两家都怂了,唯有赵家不给,于是智家就联合韩魏两家,一起围攻赵家。

但打了一年之后,就在赵家山穷水尽的时候,赵家忽然找到韩魏两家,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了他们。所以接下来,两家背刺智家,最后三家联手灭了智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阳之战。

晋阳之战结束后,晋国内部就只剩下韩赵魏这三家了。都说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状,只剩三家的时候,谁也吃不掉对方,那就只能联手了。所以接下来,三家联手彻底瓜分了晋国最后的一部分地盘,这就是三家分晋。

客观来说,晋国最强大的时候,恰好是三家即将瓜分晋国的时候。当时从晋国分出来的三国当中,光是一个魏国,都能吊打秦国,逼得秦国不得不进行商鞅变法。而如果三国联合起来,那真的是傲视群雄,足以吊打其他所有国家了。

但讽刺的是,最强大的时候,却偏偏是晋国即将被瓜分灭亡的时候。这个结果,实在是让人觉得有些唏嘘。

回顾晋国的整个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从楚国被吴国攻破王都的那一刻开始,一直到三家分晋之前,这段时间的晋国,真的是非常强大,国力远超其他诸侯国。如果这个时候的晋国,内部能够团结一致,先兼并那些二流小国,然后再去对付齐秦楚这三个大国,以及新兴的吴越两国,其实是有机会统一天下的。

尤其是在楚国刚刚复国的那段时间,吴国国力消耗严重,越国还没有崛起,秦国被堵在西边一蹶不振,楚国半残。只剩下一个齐国,当时内部也存在‘田氏代齐’的内斗问题。齐国内部的田家,不光驱逐了齐国宗室的两个分支,甚至后来,连齐国国君都被田家给杀了。这样的齐国,显然也没什么威胁。

在这种状态下,只要晋国能够一致对外,统一天下其实并非不可能的事情。就算其他所有诸侯国联手,晋国也未必无法应付。

但可惜的是,当时的晋国,内斗更为严重,根本无力扩张。

如果没有三家分晋的话,就算到了战国时期,晋国其实依然有机会统一天下。三家分晋之前的晋国,完全有能力攻入关中,先灭了商鞅变法之前的秦国,然后挥师南下,去对付楚国。当时的楚国,还没有进行吴起变法,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晋国灭楚其实也不算太难。

等到灭掉秦楚两国之后,剩下的诸侯国,就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

只可惜,晋国的强大,随着三家分晋结束,这一页就彻底翻过去了。战国时代,再也没有了晋国,只剩下韩赵魏这三国。如果当年晋文公知道这个结果,知道昔日拼死追随自己的忠臣,他们的后人会瓜分晋国,不知道晋文公会作何感想。

秦始皇灭掉六国为什么没有晋国

晋国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就不存在了。

要知道,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就是三家分晋事件。

晋国被瓜分后,原先的晋国分裂成了韩国,赵国和魏国。

也正因为三家分晋,使得春秋时期的春秋五霸也因为晋国的分裂而变成了战国七雄。

所以,秦始皇统一的六个国家,韩赵魏就是当年的晋国。

三家分晋的时候,秦国为什么不去支援晋国

晋国就像一座大山,挡在秦国东进的道路上,晋国不分,秦国一辈子不能出关,三家分晋,魏赵也是实力雄厚,秦能一统还是运气好几代明君,还有关键的一点,三家分晋的意义并不只是晋国分裂而已,这件事导致后世下克上有了标榜,后来才有田氏代齐,秦国灭周!春秋五霸各个实力超群却没想着去统一呢...因为他们不能也不敢,所谓不能不是实力不能而是名分上不能!混到最高只能是霸主!三家分晋后,周天子无奈妥协,导致后世国君有了念想!

如果当时周天子号令群雄剿灭三家逆反,又得诸侯人心,又能收归部分晋地充实周王朝,掐灭下克上的念头,后世肯定能多延续很久...也许能像小日本一样天皇永久存在..三家敢干就看准周天子已经不能号令诸侯了,三家分晋齐国讨伐他们,结果天子号令天下讨伐齐国,齐国战败,三家才确定晋升诸侯

从发展空间看,一旦晋国不分裂,秦国就难以向东方发展,其最佳发展方向为向南吞并巴蜀,但容易受到占据汉中的楚国的干预;晋国如不分裂,最佳扩张方向则为东北方向的中山国和燕国,这一方向上晋国会受到齐国干预;从价值来说,巴蜀地区当时的开发程度很低,远不如河北平原,战略价值更是远逊,因此晋国如果打败齐国,吞并中山和燕国,全占河北地区,其经济、军事实力和地缘优势将极为巨大,比吞并了巴蜀的秦国要强的多。

当时秦国国力尚不能力敌,分解晋国才有可能分解其它诸候,统一中原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秦穆公真的是春秋时期最 尴尬 的霸主吗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0755org.com/12/95017.html
上一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为什么骤和酒不押韵(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全词)
下一篇:是不是不同季节,就应该喝不同的茶啊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