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冷知识(四大名著相关知识整理)
10702023-09-02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四大名著为啥我独独不爱看《红楼梦》,它真的好看吗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四大名著为啥我独独不爱看《红楼梦》,它真的好看吗的知识,包括多情不建议读红楼梦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有耐心的性格,红楼梦要看懂起码要通读三遍以上,而且其中生僻字很多,人物关系复杂。所以爱看红楼梦的人起码要有很大的耐心。男性喜欢红楼梦的不足为奇,我国有很多著名的红学家都是男性,例如周汝昌先生。所以爱红楼的,一般都比较文艺,生活中很细心有耐心。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说每个人每个年龄段读红楼梦都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正说明了《红楼梦》这部小说创作的成功,带入感非常强,老中青通吃。即使是同一个人,在自己不同的年龄段感受也会不同,并且会反复阅读,反复琢磨。
有人说看一遍《红楼梦》就没有评论《红楼梦》的发言权,虽然有些绝对,但是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红楼梦》确实包罗万象,里面的内涵太深,需要人反复地去揣摩,就像一个大宝库,里面的东西太多了。也像一面多棱的镜子,每个人都能在其中的一棱面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年轻人能够看到花前月下,爱情的悲欢离合;中年人能够看到勾心斗角,生活的不易;老年人能够体味人生的起伏,家族的兴衰。所以《红楼梦》最初的名字之一也叫《风月宝鉴》,人这一生啊,就是有关于风有关于月的一生,风是事,月是时间,风月就是人生。可不能仅仅看到字面意义上的风月,那红楼还不成了青楼了?正如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又如《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的本意也是通过对历史的整理,来当一面镜子,让统治者更好的治理国家。类此,那么《红楼梦》这本《风月宝鉴》某种意义上也类似于当时一些的人生指南。书里描写了七百多个人物,从贩夫走卒到王公将相,甚至有贵妃娘娘。总有一款是适合读者自己的。哪怕是你随着年龄增长了,那里面的人物也随着你的成长而成长,你会不断的改变自己的看法,随着《红楼梦》成长,最后也许就是:笑看镜中人,镜中人也笑看你,或者你梦中,或者他在梦里,又或者彼此都在彼此的梦里。
原创不易,期待大家的完阅、关注、转发、评论,谢谢!
《红楼梦》“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是《西厢记》中张生对红娘说的,宝玉的一句戏言。
纵观全书,宝黛之间的感情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阶段性变化的,尤其是在共读西厢之后,由孩子间的玩伴渐渐转变为儿女之情。
在第二十六回,回目名叫“蜂腰桥设言传蜜意,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前半部分写贾芸和红玉,后半部分写宝玉和黛玉。
“春困发幽情”,五个字传达出了悠闲之人思春之情。这个人是谁?当然是潇湘馆的林黛玉。
这一天,宝玉被袭人赶出门闲逛,信步走到了潇湘馆,“走至窗前,觉得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宝玉便将脸贴在纱窗上,往里看时,耳内忽听得细细的长叹了一声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宝玉听了,不觉心内痒将起来,再看时,只见黛玉在床上伸懒腰。”
黛玉长叹念了一句词,宝玉听了为何心内痒了起来?原来,黛玉念的这句词,正是《西厢记》中的一句台词,是崔莺莺思念张生时所念,表达的是因相思的煎熬而每天无精打采的心理状态。宝玉和黛玉共读了西厢,当然明白这句词是什么意思,同处青春期,他内心的欲望被黛玉这种慵懒的状态给撩拨了出来。
这是第一次,宝玉在黛玉面前忘情,而这种忘情不是因为精神上的共鸣,而是黛玉第一次表现出女性之美,“宝玉见他星眼微饧,香腮带赤,不觉神魂早荡”。
从礼教上来讲,宝玉不应该看到黛玉的这种情形,黛玉也不应该让宝玉看到这种情形。这是一种什么情形?刚刚睡醒时的慵懒状态,而且黛玉刚才极有可能做了一场春梦。这种状态,对异性极具诱惑力,所以宝玉“神魂早荡”。
在这种情境的感染下,宝玉对着正好走进来的紫鹃也说了一句《西厢记》中的词:“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
这句话是张生对红娘说的,放在这里非常应景。
但是,这句戏词却引起了黛玉的强烈反应。
林黛玉登时撂下脸来,说道:"二哥哥,你说什么?"宝玉笑道:"我何尝说什么。"黛玉便哭道:"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爷们解闷的。"一面哭着,一面下床来往外就走。
跟黛玉相处,心脏功能承受能力都得非常强才行,黛玉的突然变脸,宝玉一时反应不过来。黛玉连称呼都突然变了,把二人的关系拉回了兄妹伦理,并说出了一句惊人之语:“我成了替爷们解闷的。”
黛玉用这话来说自己,实在是过分了,替爷们解闷的都是些什么人?非优即妓啊!
而且,读《西厢记》这样的杂书,不是两个人一起读的吗?怎么又变成宝玉“看了混帐书”?要混帐也是二人皆混帐啊!所以黛玉此时实在是口不择言,可见戳到了她的痛处。
纵观全书,宝黛之间的感情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阶段性变化的,尤其是在共读西厢之后,由孩子间的玩伴渐渐转变为儿女之情。
如今且说宝玉意思懒懒的歪在床上,似有朦胧之态。袭人便走上来,坐在床沿上推他,说道:"怎么又要睡觉?闷的很,你出去逛逛不是?"宝玉见说,便拉他的手笑道:"我要去,只是舍不得你。"袭人笑道:"快起来罢!"一面说,一面拉了宝玉起来。宝玉道:"可往那去呢?怪腻腻烦烦的。"袭人道:"你出去了就好了。只管这么葳蕤,越发心里烦腻。"
务实的袭人当然不能理解宝玉内心所想,她只是从养生的角度来考虑,不允许宝玉赖在床上,于是把他赶了出去。
正在在这种状态下,宝玉撞见了黛玉思春。
这可真是要什么就来什么啊,这不正是宝玉想聊的话题吗?而且黛玉的所呈现的情状,还真是和话题里的戏子差不多,躺在床上念思春词的黛玉,不正是《西厢记》里的崔莺莺吗?
因此,宝玉一秒入戏,都不需要酝酿,因为这一幕已经在他心里酝酿多时了。
所以,黛玉说她是“替爷们解闷的”,还真没说错,宝玉此时就是需要一个解闷的人或解闷的场合。
眼看一场纠纷就要爆发,脂批非常及时地点出了宝黛二人接下来将呈现的状态:“写颦无非至再哭恸哭,玉只以陪尽小心软求漫恳。”这便是他们闹矛盾时的常态,一个“再哭恸哭”,一个“软求漫恳”,这哪是正常小情侣的相处状态?
但是,这次的矛盾没能继续下去,因为宝玉被薛蟠及时叫走了。
从大格局看作者对情节的铺陈,便能发现这一段与黛玉的小插曲,确实只是宝玉“解闷”生活中的一个小环节。因为宝玉内心的强烈欲望,终于在薛蟠的带领下,得以释放。
初读红楼时,很容易把宝玉和薛蟠对立起来,以为宝玉是清纯公子,薛蟠是风流纨绔。其实,仅从这一个情节就能看出,这二人其实在同一个圈子里活动,有着共同的朋友圈。
这个圈子里的人,都是与贾府交往甚密的贵公子,他们聚在一起,玩的正是宝玉向贾芸提到的戏子、丫头、奇珍、异物。
这些,是宝玉在这个阶段的生活重心,也是主要的兴趣所在。
黛玉何其聪慧和敏锐,他当然知道宝玉随口而出的这句戏词,并非出自真心,而是对自己的亵渎。于是她马上称呼宝玉为“二哥哥”以正身份。
但也正是黛玉这种变脸比变天还快的表现,也把黛玉隐密的矛盾心理给暴露了:一方面,她希望能和宝玉像《西厢记》里演绎的情节那样,发展出私情来,一方面又囿于自己大家闺秀的身份,不敢越雷池。
最痛苦的是,黛玉内心的矛盾,找不到同盟者,宝玉和他不在同一个频道上,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会和张君瑞一样执着地追求。
除了及时阻止宝玉的孟浪行为,她还能做什么呢?宝玉把她当解闷之物,她却不能让自己沦为“替爷们解闷的”。
只能说,杂书害死人,黛玉为之心神恍惚,在淑女和风情女之间摇摆;宝玉找到了解闷的文艺依据,可以在社交场合用高雅的文辞,与薛蟠的粗俗区分开来。
可是,为“解闷”披上了高雅的外衣,就不是纨绔了吗?
这个阶段的宝玉,与薛蟠并无区别,黛玉的心思,也注定得不到回应。在宝玉心里,拥有一片汪洋大海,黛玉只不过是这片海中的一朵浪花。此时此刻,黛玉还不如那些戏子、丫头重要,至少,那些戏子和丫头,真的可以给他解闷呀!
这是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区别,也是宝玉和黛玉对感情的不同态度。所以,在情榜上,黛玉是“情情”,只对特定的人付出情感;宝玉却是“情不情”,情感像海水一样广博,可随意挥洒给万物。
谢敬!
你一定是有金庸情结,或是对三国演义之独宠,却就单单不爱这女儿红,咱们先不说《红楼梦》好不好看,就拿它的文学价值,都要甩那三部一条街,因为它是百科全书,中外名著,据说,外国还有红学专家呢,他们组织个团队,专门研究《红楼梦》!
你问四大名著,你为啥独独不爱《红楼梦》,我表示理解,有关这样的事情还很多,这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喜欢动的,有喜欢静的,我是一看《三国演义》,拿刀动枪的就头疼,是最不愿意看打打杀杀的,就喜欢静静的品尝一下书中静谧的韵味!
其实很难说,我也非独爱《红楼梦》,不是不爱,却爱起来很有难度,因为能把《红楼梦》读懂,并且能挖出它的精髓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别的不说,就拿书里的诗词,能把它研究透了,那你也就成了红学家了!甚至是比红学家更厉害!??!
可能现在还好点,有了白话文的《红楼梦》了,老少皆宜!大概剧情了解的个差不多啦,但想读懂《红楼梦》诗词,谈何容易,有多少人就因为看不懂《红楼梦》的诗词,而挡在了门外,不得不放弃,正因为你看不懂,才使你产生不了兴趣,所以弃之!
别看我今天在说《红楼梦》!这只是在电视剧中看到点点儿皮毛!不足挂牙?!
然而对《红楼梦》的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具有的文学价值,博大精深!那么,《红楼梦》真的好看吗!让我说,好看!并且也耐看!
(谢题主!谢阅)!
(原创于3、26)!
OK,关于四大名著为啥我独独不爱看《红楼梦》,它真的好看吗和多情不建议读红楼梦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