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把水上飞机改装成预警机这样不就解决了“辽宁号”的预警机问题吗
14452023-08-21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不能把水上飞机改装成预警机这样不就解决了“辽宁号”的预警机问题吗的问题,以及和为什么不建议买预警机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当年我也傻傻的提出了这个问题!(偷笑。菜鸟)
水上运输机可不可以改成预警机,百分之一千的可以。水上运输机航程超过4000公里,机体可载重20吨以上。无论航程还有载重远超过预警机的要求。
当时,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顶着那个圆盘子。最后,我设计成将相控阵雷达贴在机体上,如同以色列的预警机。
完美!美的狠!
中国研发人员四不四撒!我都已经解决了!
但后来我才知道水上运输机还有一个外号:湖水专用机。原来,水上运输机,对水的要求高,不能低于某某米深(1.5米?)大海深度足够了,是不是大海引力大呀!不存在,OK!全解决了!
再后来,才知道水上运输机最关键的因素是海情!中国的水轰五是3级海情专用机!
海情又成为海况,分为9等。
0级:无浪
1级:波纹浪(0—0.1米)
2级:小浪(0.1—0.5米)
3级:轻浪(0.5—1.25米)
4级:中浪(1.25—2.5米)
5级:大浪(2.5—4米)
还有巨浪,狂浪,狂涛,怒涛。
也就是说,当浪超过1.25米水轰五就不能起飞了。
中国最新的AG600,由于资金不充足,改进有限,不过勉强算是中浪机(应付3米海浪)。这在湖水中90%以上的时间都可以。
但大海中最多的是5级大浪海情,达到70%。
所以明白了把,改好了,大部分时候飞不起来。
前几天回答了一篇关于隐身机猎杀预警机的问题,有人留言说:F22雷达的探测距离是250公里,预警机在500公里之外工作,所以F22探测不到预警机,谈不上击落。
正好咱们借这个问题一起聊聊。
隐身机发现预警机其实根本不需要用雷达去探测。
只要稍微了解一下雷达的工作机制就明白了:雷达先向外发射电磁波,电磁波飞出去,遇到物体的时候被反弹回来,然后雷达又接收到反弹回来的电磁波,根据反弹回来的电磁波,雷达的分析系统再判断,前面撞到的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这就是主动雷达。至于被动雷达是另一个话题,有机会详谈,这里就不增加复杂程度了。
预警机的核心装备就是雷达,而且是主动雷达。也就是说它想工作,想探测目标,必须先向外发射电磁波。预警机顶着的是个大雷达,跟战斗机的雷达完全不在一个档次。预警机的雷达是个锅,战斗机的雷达只能算个勺,还是小勺。
预警机的雷达巨大,功率极强,相当于把地面的雷达站搬到了空中。正是因为它体积大、功率强,所以探测的距离才远。它可以把电磁波发射出很远很远。预警机可以探测到500公里距离上的战斗机,但这不是它电磁波的实际发射距离,电磁波的发射距离要比这远的多,要在后面再加个0。只不过电磁波越远越弱,超过一定的距离,就无法探测目标了。但是,虽然弱,这个电磁波还是存在。
想找到预警机非常的容易,只要隐身机上有电磁波的接收功能就行,这个难度和半导体收音机差不多。战斗机不需要自己的雷达开机,不需要自己向外发射电磁波,只需要接收外界的电磁波就能发现预警机。而预警机想工作它就得不停的向外发射电磁信号。只要它发射电磁信号就会立即被发现。
战斗机的雷达是一个比较尴尬的装备。首先它很重要,相当于战斗机的眼睛、耳朵、鼻子。我个人认为雷达比发动机重要。就像大脑比肌肉重要一样。但是雷达在绝大多数的时候战斗机并不用,要关闭,保持静默。因为雷达一开机,一向外发射电磁波,立即就被敌方探测到,自己也就暴露了。所以F117直接取消了雷达。现在没有强国空军之间的大战,如果有,恐怕会出现比较有趣的现象:先进的战机在雷达上花了很多钱,很先进,但要保持沉默关机。肯定会有战机在被击落的时候,压根就没用到这个高大上的装备。
战斗机绝大多数的时候不开雷达,预警机的雷达要一直开。所以预警机谈不上隐蔽,它一直处于暴露状态。千里之外就能发现它。预警机和地面指挥所是一样的,都是明摆着放在那里,大家谁都知道,就像五角大楼。
而且预警机不仅要用雷达探测目标,它还有各种通讯设备用来指挥其他飞机,联系地面,这些也全是电磁信号。虽然有保密,敌人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但你在哪里、你在说话,这个还是能知道。
预警机体积非常大,再顶个大雷达,本身也是个大目标。雷达反射面积非常大。F22的250公里探测距离,以及其他战斗机的探测距离指的也都是:探测空中小型目标,譬如对方的战斗机。F22、F35、歼20可以发现250公里-300公里的苏27、F15,但如果是E2C预警机这样的大目标,探测的距离也会大幅度增加。
预警机体积本身巨大,再加上是一个极其强烈的电磁信号源,所以它不涉及到能不能被发现的问题。它会一直处于对手的视野之内。它就是一个空中坐标,不断的向外发射信息:我在这、我在这......
所以现在打击预警机最时髦的武器是:反辐射导弹。导弹顺着电磁信号一直追到发射源,也就是预警机。
预警机不能指望隐蔽起来,它还是和地面指挥所一样,要层层设防,重兵保护。只能是在预警机的周围部署好战斗机作为贴身护卫。在这隐身机的时代,想防住偷袭,恐怕非常不乐观。预警机就摆在明面,隐身机想偷袭,毕竟还是隐身机占主动。
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用非隐身的战机,如苏35、F15去护卫预警机,防备隐身的F22、F35、歼20,是绝对防不住的。现在远程空空导弹的射程已经超过200公里。打预警机这么明显的目标,完全可以把导弹做到射程300-400公里。就像传说中的霹雳15。预警机的500公里探测距离指的是非隐身战机,如果是隐身战机,探测距离会急剧的缩短。也就是说当预警机能探测到隐身机的时候,它已经进入到隐身机导弹的射程了。就算还有一段距离,隐身机来个2倍音速,突进100公里,也只需要5分钟。根本来不及防备。
预警机发现有导弹过来,它可以关闭雷达,关闭所以信号,但它自身体积也是个巨大目标,发动机有热量,这都藏不住,再加上笨拙的身体,很难摆脱导弹的攻击。隐身机发射导弹击落预警机,或者逼它关机,退出战场,那再面对非隐身的战斗机,就是一边倒的屠杀......
想有效的保护预警机,只能用自己的隐身机。预警机在中央坐镇,前方是非隐身战机巡逻,隐身机隐蔽在外围,再加上无人机,组成这样一个空中网络,这才能保证预警机的安全。
对手知道你有隐身机,也明知道你的隐身机就在预警机的周围,那他就不敢贸然的用自己的隐身机冲过来。
预警机能不能被淘汰,关键还得看自己家有没有隐身机。说实话,没有隐身机,预警机就没必要装备了,甚至连整个空军要不要都不吃紧了。没有隐身机的空军只能打游击队。如果有了隐身机,再加上预警机,那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组合。毕竟预警机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最起码未来50年预警机还不会过时,隐身机需要预警机的支持。道理上面说了,隐身机不能开雷达,开雷达就暴露,就失去隐身的优势了。而雷达又是眼睛,打仗需要战机把眼睛张开,那就只能用预警机这双千里眼。隐身战斗机自身的雷达在紧急的时候才用,快开快关。
据说苏35的雷达也很强,也能用来当眼睛,可以长时间开机,反正它也不隐身。但这种战斗机的雷达跟预警机的雷达比毕竟还是太小,小勺和锅的差距。探测效果好,还得是预警机,非隐身战斗机、无人机、预警直升机都替代不了。
预警机里面十几个人,是一个空中指挥所。不仅仅能探测目标,也能同时指挥部队作战,这个功能也没有其他装备能替代。
1,预警机很难被淘汰。
2,隐身机也是预警机的一个最大的威胁。即便是有自己家的隐身机保护,被击落的风险依旧很大。F35已经量产几百架,第1000架的零件都造出来了。以F35打隐身机,它既可以小规模偷袭,也可以来个几十架、上百架四面围殴......
但这毕竟是军事装备,谈的是打仗。而打仗是要死人的,被击落是难免的,是必须要承担的。风险很大,也得装备。
现在预警机有共形的概念,取消背的大盘子,雷达。然后把雷达发射单元平铺在机身,整个机体就是一部雷达。这样做无疑会让飞机更轻便,但就生存能力来讲,改善不大。因为预警机最主要的暴露根源:发射电磁信号,这是改不了的。
即便实现共形设计,预警机依旧改变不了它暴露的特点。取消了背着的大雷达,可以让预警机平时的维护、运输、飞行更舒适一些。但它里面毕竟还有个指挥部,是个大飞机,面对导弹的攻击,依旧没办法依靠自己的实力来摆脱。
预警机想获得绝对的安全,需要把雷达共形到战斗机的身上。每一架歼20的身上都铺满雷达,每一架歼20都是预警机。作战的时候其中一架开机,充当雷达,然后信号同步到其他战机,大家一起当这个空中指挥部。暴露以后,发现有导弹袭击,这架歼20关机,然后依靠自身的隐身、机动能力再加上红外干扰,摆脱导弹......躲不开,飞行员也可以跳伞。比十几个人的预警机被击落,损失要小的多。
瑞典“爱丽眼”系列预警机的飞机平台比较多,先后经历了MetroIII、萨博-340、ERJ-145和萨博-2000以及环球6000的发展。瑞典的“爱立眼”系列小预警机之所以取得成功,在认准预警机国际市场潜力巨大的基础上,多年来坚定地瞄准中小国家的需要,在装备功能性能上不求全责备,在技术上进行了重大创新,开发了一款适应中小平台的构型,因此,它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创新带来的效益非常明显。
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开发相控阵预警机的国家,它是本国一旦完成技术突破和国内装备后,没有保守地一味留归己用,而是思想非常开放,迅速开拓国际市场,这样在满足中小国家需求的同时,技术上非常先进,用户也比较容易接受,因为用户总是不愿意买一个体制或技术比较落后的东西。而在卖出去之后,既赚钱了,又回过头来利用国外用户的经验改进本国的产品,例如,它在卖给希腊后就立即改进了本国的装备,突出地展现了产品出口对本国装备与技术的促进作用。此外,瑞典在出口预警机的过程中,虽然本国既有飞机又有电子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但是仍然允许用户选用自己的平台,进一步体现了在出口预警机时的开放性。总的来说,瑞典和萨博公司在不断扩大预警机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坚定性、创新性和开放性,都是非常值得我们体会和学习的。
不适合。飞翼布局兴起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飞翼型布局把传统飞机的垂尾、平尾机身都取消了,又由于采用了典型的翼身融合设计,大大降低了浸润面积。
因此飞翼型飞行器阻力更小、升力更大、对发动机功率要求更小,而且具备独一无二的隐身外形。
但是预警机需要在机身背部安装可旋转的雷达发射器,飞翼型飞行器内部空间都很小并不适合改装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