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字体
6672023-11-27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外国人的手机贴膜吗,以及美国人不建议手机贴膜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手机摔碎的风险美国低于中国
2、手机壳的成本美国高于中国
我见过的美国本科生虽然不带手机壳,但是用着的都是碎屏手机。也就是他们并不是像高赞说的那样,摔碎了就换新的。
其次,美国的公共场合地毯率是远高于中国的
比如,美国教室里是地毯,中国是地砖、美国机场是地毯,中国是地砖,美国租的房子是地毯,中国是地砖或地板,从这个角度上,美国人摔手机,摔坏的风险也是低于中国的。
再其次,壳的成本,如果一个手机10000元,20块买个保护壳,你愿不愿意买,我想你是愿意的,可以降低风险。但是如果一个手机1000元,50元买个保护壳,你愿不愿意,你可能要犹豫一下了,去看看拼dd和亚马逊手机壳价格就知道了。
汽车贴膜在全球各地都有过阶段性流行,美国汽车也不例外且并不是都不贴膜,但确实很少。
汽车贴膜火爆是一种汽车文化不够成熟的表现,而文化的成熟一定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所以在各个国家都出现过汽车贴膜火爆一时的场景,只是随着贴膜的意义被否定后更多人选择了不贴。那么汽车贴膜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又会被否定呢?
原因1:防止车窗破碎对人员造成损伤。
这点是大多数人贴膜的初衷,然而实在没有必要;因为机动车制造标准至少要求了客车使用的前档车窗用双层夹胶玻璃,也就是两层钢化玻璃向三明治一样夹住一层韧性很强的及胶质层,这种结构的前档即使直接贯通式破坏,其玻璃破碎后也会是网状的碎片并保持较高的整体性,并不会像想象中的大块脱落话伤人。同理侧窗与后档也是钢化玻璃,破碎后也是网状,而这两个位置的车窗如果破碎,车身结构的整体性能否保证足够高、车内乘员要承受多大的撞击力才是最需要关心的,车窗并没有很高的“杀伤力”了。
原因2:保护隐私。
很多人挺矫情的用“以车为家”作为保护隐私的借口,然而真正以车为家的只有房车,而房车必然会配备窗帘以保护隐私而不是利用车膜;因为反光镜面车膜不允许使用,普通的车膜透光率也要在70%以上,这种车膜在强光的照射下可以清晰的看到车内所有场景,而强光几乎人手必备,摄像头的LED闪光灯亮度就足够高了。普通汽车不适合用车载窗帘,那么用车窗能保护个什么隐私呢?很显然只是自欺欺人而已,于是车窗贴膜就只有防晒的作用了。
原因3:防晒。
贴膜防晒的效果很一般,太阳光的中紫外线是波长240~280纳米的辐射波,波长与DNA吸收光谱范围一致,所谓的晒太阳杀菌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在短时间内能被晒伤的概率似乎是没有的;因其穿透力非常弱,普通的矿物玻璃可以100%过滤紫外线,前档车窗的双层夹角玻璃可以1000%的过滤紫外线,那么大多数号称有效过滤紫外线的贴膜到底过滤了啥?而红外线的波长在760纳米到1毫米之间,由于其波长的特性导致很难过滤,温度也可以理解为红外线产生;那么所谓的隔离能力有50%以上甚至超过90%的红外线隔离膜,在贴上上一定会出现车外是盛夏、车内已入冬的情况,然而似乎没有任何一个品牌的膜能够做到,温差2℃?
所以汽车贴膜主要是心理作用,实际意义如果满分是100分的吧,贴膜的价值最高10分。其次太阳膜还有很多“副作用”,比如材料以及粘合剂会带有大量的HCHO和C6H6,这些物质是房屋装修中最令人担心的物质,但是在汽车中往往被忽视了。而能做到不超标的车膜目前没见过,不过某些进口品牌或海外市场据说是有一些的,不过价格折算人民币平均也得5K左右一套A级车,是否能接受就要自己斟酌了。
高品质车膜价格过高,低品质车膜问题过多,而且功能性非常鸡肋,所以汽车贴膜的热潮在任何汽车文化发达的地区都会逐渐消退,我们也不会例外,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本文由天和Auto原创首发,转载需经授权,平台内欢迎转发。
外国人贴膜的不多,一是因为外国人工资水平高,而且电子产品更新快,所以不像中国人这么仔细,二是手机贴膜需要点技巧的,不然灰尘和气泡会弄得很难看,国外手机贴膜的摊位不像中国这么多,自己贴又贴不好,所以就算有膜也是原膜。
保护壳倒是很多人在用,主要还是因为壳属于附件了。
不过到了中国,贴膜方便,外国人也入乡随俗了。。
苹果官方不建议苹果手机贴膜。
苹果官方不建议贴膜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让你去感受手机的屏幕,即使不贴膜也不会把手机屏幕刮伤。真的害怕会把手机屏幕划伤的话,尽量不要把一些坚硬的物体跟手机放到一起。保护好屏幕,使手机屏幕用的时间更长。
关于外国人的手机贴膜吗和美国人不建议手机贴膜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