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趣的历史冷知识?中国古代有趣的历史冷知识(有意思的历史冷知识)
12782023-09-09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为什么“箕踞”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非常失礼的姿势和不建议用这种姿势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为什么“箕踞”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非常失礼的姿势以及不建议用这种姿势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最舒服的姿势是妈妈和宝宝都舒服,宝宝太小不会表达,只要妈妈舒服了宝宝就一定会很舒服。我家宝宝在八个月之前我一直都是坐喂的,包括晚上吃奶也是我坐起来喂,导致我现在还经常腰疼。之所以坐喂一是为宝宝安全考虑,坐喂比躺喂安全系数高,二是宝宝那会儿不接受躺喂??我试了很多方法,直到八个月多才开始晚上躺喂。躺喂是很舒服的喂养姿势了,只要姿势正确妈妈也可以顺势休息休息老腰。
如下图是几种母乳喂养姿势,给宝宝身下用垫子垫起来,妈妈也能省力不少。另外妈妈的后背用垫子支撑,有一个着力点最好。
注意下面这个躺喂的妈妈,头部和后背都垫好。以及宝宝的后背也有小枕头支撑。
下图是橄榄球式喂法,妈妈周边垫子支撑舒服了,怎么喂都不累。(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宝宝小的时候喂奶姿势一定要注意,才能更好的保护乳房,也有助于产奶。等宝宝大了之后,会有很多花式吃奶法,妈妈只需要提供乳房就可以啦。
我观察了很久,
当很多会员觉得自己的髋紧的时候,
大多数喜欢做青蛙趴,
或者直接跟坐角式死磕到底,
但是要知道即使你将这两个体式做的近乎完美,
你的髋也不一定就“打开”了,
而且完全“打开”了就真的好么?
美美的全莲花,美美的背景,真的超美!
人家偶尔也想发发这样假装认真练习的皂片嘛。
一字马啥的真的是最爱!
其实很多人对以上这些体式有一种痴迷,于是为了做到就拼命的开髋,但是你考虑过髋的感受吗?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写过一篇关于开髋的文章(你的「开髋」真的开对了吗?)。在里面我提到髋关节有六个不同方向的运动,分别是,外展,内收;外旋,内旋;伸展,屈曲。当我们将这六个方向都灵活自如的时候髋才算是真的打开了。之前的文章已经提过如何去开髋了,并不是简单的青蛙,坐角就可以了哦。
今天我们讲讲要髋关节需要的到底是无底线的拉伸,还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打开髋关节?
当“开髋”的话题永远被挂在瑜伽人的嘴边,好像更多人去一味的开髋,而没有去想想开髋到底有什么好处?每个人都应该去开髋吗?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更柔软,某些体式做的更标准吗?
关于开髋,我们要正确认知更深层的意义。
消除负面情绪
首先髋关节是属于骨盆的,盆就是一个容器,成装着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等等,但是它有时候也像一个情感的垃圾桶,当你有压力,害怕,悲伤,恐惧,痛苦等等负面情绪的时候,这些情绪就储藏在这个情感的垃圾桶里面了,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盆腔疾病。所以你髋关节灵活的话,血液气流可以更好的让骨盆的循环变好,不好的情绪,能量全部代谢出去。
促进双腿的血液循环
很多时候我们走走路会觉得腿酸软无力,原因之一就是你的髋关节不灵活,你走路光用腿在走,身体大部分的重量都交给了膝盖和脚踝,因此很容易出现疲劳的感觉。如果髋关节灵活的话,会减轻背部疼痛,同时促进了双腿的血液循环,整个人都变好了。
改善生理期
其实髋关节的灵活对女性的生理期也是有影响的。女性宫寒第一跟腹部脂肪少有关,另外就跟骨盆内的血液循环不顺畅有关系。盆腔内有血液循环不畅,经期的时候经血无法顺利排出来,时间久了体内的毒素未清就会影响下一次的经期,同时也给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
很多人看开髋的好处很多,于是就跟开髋死磕到底,不打开髋关节誓不罢休。我想说的是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这种想法很危险,因为盲目的开髋很容易导致关节松弛,稳定性确实,身体就像面条一样,无法很好的直立。
髋关节的稳定性才最重要
我们喜欢开髋,是因为开髋之后可以做神猴,可以盘莲花,但是我们就忽略了髋关节的稳定性也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喜欢那种延展的感觉,但是一定要注意关节的稳定肌也需要你的注意。
如何判断你是不是需要加强髋关节的稳定性?当你做单腿的鸽子式的时候感觉很轻松,就那样一直保持也很舒服的时候,你需要的不是研究什么变体然自己伸展的更强,而是要把薄弱的地方变强。比如你的臀肌。
臀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是骨盆的稳定肌,也是髋关节的而运动肌,所以臀肌是否有力对你骨盆的稳定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要如何训练这些肌肉呢?之前我们也有提到过,可以点击→激活沉睡的臀大肌,拥有美翘臀!
如何更合理的开髋?
今天我们说的就是一整套体式序列了,可以一周安排1~2次的练习频率,但是一定要记住,开髋的目的不是神猴和莲花,而是让自己的内在毒素得以释放,让整个身体变得格外轻盈,保持身体的空间感和内外的平衡感。
半蝴蝶式
保持3分钟,换边。重心要集中在坐骨。注意后腰不能有压力哦。
锻炼髋关节一个外旋,一个屈曲的能力。
蜻蜓式
保持3分钟。重心在坐骨不是脚后跟,也不要逼自己把身体凹成什么样子,只要身体感觉放松就好。
锻炼髋关节的外展能力。
鸽子式
保持3分钟,换边。前侧的膝盖不要感觉有压力。
锻炼髋关节的外旋和伸展的能力。
鞋带式
保持3分钟,换边。重心继续放在坐骨,膝盖不要有压力。
锻炼髋关节一个外旋,内收的能力。
以上是纯阴性的练习,目的就是打开你的髋关节,但是不是说做完马上有效果,你需要给自己一个定期的练习时间,努力够了成果自然就来了。
跟着我们就要加强稳定性了,于是要切换到阳性的练习!
猫式
用猫式来做一个过度,让身体从阴里面苏醒过来。
下犬式
用下犬式去舒展身体的后侧,启动肌肉。
战士三
这是一个不那么容易的体式,但是我们需要他来训练臀肌,增强髋关节的稳定性。
高位起跑式
启动肌肉来稳定关节。
鸽子
这个和阴里面的鸽子很像,但是用力却不同,在这里我们强调靠大腿内侧肌肉把这个骨盆稳定住的力量训练。
箕踞在古代的确是一种非常失礼的坐姿,举个简单的例子,十分讲究礼教的孟子就曾因为妻子在家中箕踞,便要把她赶回娘家。
据《韩诗外传》记载: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向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
话说有一天,孟子回家,看到妻子一个人在家踞坐,估计是看到她走光,反正就是心里很愤怒。就去找母亲告状说:“母亲大人,我对妻子很失望,她一点也不讲究礼仪,我要把她赶回娘家去”。孟母便问他如何得知,孟子便说亲眼所见。孟母便说是孟子无礼,进屋之前要先敲门,就为了不让别人没准备就迎客。最终孟子自责,不再提赶妻子回家的事情。
那么箕踞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坐姿呢?简单来说,箕踞就是臀部着地,两脚伸前并张开,两膝微曲的坐着,形似簸箕。这种画面感其实现在随处可见,毫不夸张的说,不管农村还是城市里,你只要往有人群坐着的地方一瞄,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这样的坐姿。但在古代,如果有人箕踞而坐,就会被看成没有教养的人。因为在秦汉之前,古人是没有穿裤子的习惯。
古人下身穿的是什么?古代人的衣服很是繁杂,一点都不如现代的衣服方便舒服。刚刚说到,秦汉之前是没有裤子的,准确来说,是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军制政策之前,古人所谓的裤子跟我们现代的小孩子穿的开裆裤可一较长短,都是裸露着裆部,但比现在的开裆裤还露的多,古人管它叫做“胫衣”。
“胫”在古代名词解释为小腿,那么“胫衣”顾名思义,可以解释为穿在小腿上的衣服。因此胫衣只有两个单独的裤管,穿的时候绑腿上,自然没有裤裆部分。如果非要那现在某件衣物作为参考的话,可以把它想象成夏天女性爱穿的丝袜。
那么在古代成年人总不能就穿着“胫”出门吧,要知道那会所有人都十分注重礼义廉耻,这种不雅的事情肯定是不能出现的。于是便有了“裳”,裳可以解读为一种衣裙,它的主要功能遮蔽下体:
据《易经》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也就是说,那时候我们的老祖宗,不论贵贱、不分男女,都是穿衣裳的。因此衣裳更准确的说法应该称为“上衣下裳”。
现在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古人大多都喜欢跪坐着,除了硬件条件不满足(没有凳子没有椅子)只能席地而坐外。此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因为跪着坐,然后再盖上裳的话,自己的某些隐秘部位,就被很好的遮盖住了。
箕踞亦是对人的侮辱但是跪坐又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跪坐久的人,腿肯定会抽筋。但作为古人必备的修养,即便抽筋了也得跪坐,表示对人的尊敬。如果无法忍住,选择臀部着地,双腿伸开,也就是上文说的箕踞。那么不可排除可能走光以外,还会被对方认为是一种挑衅,更是侮辱:如荆轲箕踞大骂秦始皇。
话说图穷匕见事件后,荆轲知道刺杀秦王已成败局,索性他倚靠着宫殿里的石柱,箕踞大骂秦嬴政,这也是一种找内心的自我平衡:虽然不能杀了你,但是至少能恶心下你。
《史记·刺客列传》:“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司马迁单独把荆轲这种坐姿写出来,可见在当时,箕踞的确是一种侮辱,或许就跟韩信受胯下之辱一样会被后人记住很久。
所以箕踞这种坐姿在古代不但不雅而且还有可能激怒对方,也说明了一点,在如今看来随意拼凑可以掩体之物,在古代都是需要时间去演变完善,都有着一段独特的历史。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