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制”选拔,有哪些利弊

佚名- 2023-08-24 17:56:07

一位为相公正之人,为何会参与 科场舞弊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古代“科举制”选拔,有哪些利弊,以及关于科举制的冷知识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科举制的前世今生功过是非
  2. 古代“科举制”选拔,有哪些利弊
  3. 科举制背景及原因
  4. 科举制度的优劣有哪些

科举制的前世今生功过是非

科举制是隋朝时期创立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改变了前朝实行的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制度。它为下层知识分子进入仕途创造了条件。提现了一定程度的公平、公证选拔人才。有益于社会尊重文化和知识。

它的不足之处是考试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忽视科学技术。到清朝末年被废除。

古代“科举制”选拔,有哪些利弊

科举制(文科)选材利有三条:

1.破除权贵阶层世袭,避免权利垄断。

2.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有上升的渠道。

3.有利于普及教育,提升民众文化素养。

相对而言,科举取仕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性,让读书人有了奔头,有利于社会稳定,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

科举制最大的弊端不在于科举这种选材模式,而在于考试的内容。

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用科举制度愚化民众思想,靠几篇文章论英雄,不少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被埋没,同时大大忽视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的后果如下。

1.文学家多,科学家少。

2.书呆子多,实干家少。

3.保守派多,改革派少。

4.效仿者多,创新者少。

科举制背景及原因

1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通过一系列考试选拔人才。2科举制的出现是因为在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主要是靠推荐和世袭等非公开方式,导致官员能力不足,腐败现象严重。而科举制的出现,使得选拔官员更加公开、公正,提高了官员素质和政治稳定性。3科举制实行了1300多年,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古代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举制度的优劣有哪些

虽然现在对科举制度多有诟病,但在科举制度形成到取消所经历的1300多年的历史中,它的确是当时较为先进、合理、公平的一种选拔方式。而科举制度之所以被人诟病,主要还是在于明清时期的变质。

科举制度形成的背景

科举制度源于隋朝,形成于唐朝,而在此之前,不论是秦汉时期的察举制、征辟制,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都使得权力沦为了豪门贵族的工具。而科举制度的出现,也是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的。

△九品中正制

1、朝廷急需打破固有选拔机制。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以推荐为主的选拔方式,使得权力成为了豪门贵族手中的工具,而牢牢把握朝中大权的豪门甚至已经威胁到了皇权,因此从南北朝时期开始,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朝廷急需要打破固有的选拔机制,为朝中输送新鲜血液,避免权力为少数人所把持。

△汉代造纸术

2、读书成本的迅速下降。隋唐以前,由于读书成本较高,普通百姓根本负担不起读书的费用,因此读书便成为了豪门和士族的特权,这也是造成朝廷选拔人才面较窄的重要原因。随着纸张的出现,读书成本开始迅速下降,这使得知识不再为少数人所掌握,这使得朝廷扩大选拔范围,从民间选拔人才成为了可能。

科举制度的优点

正所谓存在即合理,科举制度自诞生以来,之所以能够持续被应用1300余年,很大程度便在于他的先进性。历经历朝历代的不断改善,科举制度已经成了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显著标志。总的来说,科举制度的优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科举放榜

1、改善用人制度:正如前文所说,科举制度的诞生打破了豪门贵族对权力的垄断,“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一去不返,朝廷选拔人才不再注重门第,而以学识为主,使得更多的寒门学子得以入朝为官。

2、维护朝廷稳定:一方面再也没有了长期把持权力的豪门贵族,自唐朝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能够威胁到皇权,甚至凌驾于皇权的家族,间接的加强了皇权。另一方面一定程度消除了奢靡之风,缓解了阶层矛盾,像南北朝时期豪门之间相互攀比斗富的情形此后很少出现,普通百姓对于贵族阶级的仇视也得到了缓解。

△科举考试

3、公平的选拔机制:科举制度在当时看来,虽然仍然时有舞弊事件发生,但总体来看,科举显然是一种相对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机制,大家各凭学识决出名次。

4、促进了文化艺术繁荣:随着科举制度的产生,自唐宋时期开始,文化艺术便进入了空前的繁荣阶段,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出现,不能说没有科举制度的影响。

科举的弊端

科举制度的弊端可以说集中体现在了明清两代,尤其是八股文的产生,使得科举制度最终步入了歧途。

△八股文

1、对思想的束缚。最为直接的便是八股文的产生,最初之所以会选用八股文,主要是为了使考生的试卷尽量保持一致,从而使得考官很容易评出优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考官和考生却更加注重对仗的工整、辞藻的华丽,却很少再有人去注重文章的实质和内涵。这导致当时的读书人开始费尽心思的研究如何使文章写的好看,而没有人再去潜心研究学问。此后,考生文章越来越华丽好看、花团锦簇,却也越来越空洞。

△贡院

2、间接促使党争。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考官和考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奇妙的关系,考生将考官视为老师,而考官也将考生视为门生,于是这些考生和考官之间便有着天然的亲近,师生之情、同窗之谊成为了当时最为坚固的纽带,这促使了朝中派系的形成,间接推进了党争的出现。于是乎,科举变成了官员选拔盟友的平台,也成了考生寻找靠山的场所,最终使得科举为之变质。

好了,关于古代“科举制”选拔,有哪些利弊和关于科举制的冷知识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从门第到才学,浅谈科举制度对于唐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影响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0755org.com/13/145398.html
上一篇:古代 太太和奶奶还有夫人有什么区别(奶奶和太太是称呼一样吗)
下一篇:古代人怎么掏耳朵(古代人怎么掏耳屎)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