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七国的始祖的名字是什么(战国时期七国的始祖的名字是什么呢)

匿名- 2023-07-25 21:31:24

战国时期七雄始祖的名字是什么,难道是周王室分封的宗族子弟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战国时期七国的始祖的名字是什么,刷子战马特效怎么弄好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战国时期七国的始祖的名字是什么
  2. “溜须拍马”的典故真的与寇准有关吗你怎么看
  3. 梁山好汉有能战胜林冲的人吗为什么这么说

战国时期七国的始祖的名字是什么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背诵过战国七雄的口诀,“齐、楚、燕、韩、赵、魏、秦”。但这七个国家是怎么来的,可能很多人搞不清,其实,战国七雄中有的是从周朝一开始就受到天子分封的,有的是在周朝中后期受到分封的,还有的是自己赤手空拳打下了一片天,逼着周天子分封的,而且他们最开始的爵位也各不相同。

众所周知,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简单来说就是周天子自己占据了天下最中心,也是最肥沃的两块土地,其他的土地就分封给了先古圣王后裔、自家亲戚和功臣们。据说,当时共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周天子家姬姓的,就有五十三个。

诸侯国的权力很大,除了每年要向周天子上贡,以及必要时听从周天子指挥之外,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相当于自己的封国之内的天子。

所以,各诸侯国的国君会按照同样的方法,继续分封下去,他的下一级叫做“卿大夫”,一般来说各诸侯国都有四到九个左右的卿大夫,共同辅佐本国的国君。卿大夫再继续分封,下一级就叫做“士”,也是有封地的,属于贵族阶级。比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你以为说的是普通老百姓?

同样是诸侯国,也得分出个高低贵贱,不能都一样,对吧?所以,周王室就将所有的诸侯国分为五个等级,即公、侯、伯、子、男,公爵的封国就称为公国,其他以此类推。

齐国的祖先是姜子牙

武王伐纣取得胜利后,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在鹿台自焚,从此天下就改姓姬了。周武王自称天子,开始大封宗亲和功臣,其中第一个获封的就是他的师父姜子牙,封地在营丘,国号齐,爵位是侯爵。

不过,齐国的历史并没有那么简单。

齐国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很快就通过煮盐垦田富甲一方,成为了当时举足轻重的大国,到了齐桓公这一代膨胀到了极点,也就有了齐桓公称霸一事。然而,就在齐桓公十四年,一个叫田完的人到了齐国。

田完是田氏的首领,他的父亲是陈国的国君,陈国也是西周分封的第一批诸侯国,势力不大不小,算是一个中等诸侯国。你要是非要问陈国的国君为啥姓田,那我就告诉你,因为专家考证说因为“田”和“陈”发音接近,误传。

田完因为在国内斗争不利,担心会牵扯到自己,便逃到了齐国。到了齐国之后,只是担任管理百工的工正,但他的后代田桓子深得齐庄公宠爱,于是势力逐渐得以扩大,尤其是在联合其他家族击败了齐国最强大的庆氏之后,田氏已经成为齐国举足轻重的家族。

当时,能和田氏相提并论的家族还有高氏、国氏两家,这两家都是姜子牙的后代。但是,这两家最终没有斗过田家,田桓子死后,田氏首领成了田乞,田乞善待百姓,施恩于民,与当时奢靡的齐国国君形成了鲜明对比,百姓附之如流水。最终经过95年的斗争,以田常为齐宣公相这一事件为代表,田氏已经独揽了齐国的大权,齐国国君沦为傀儡。

大概又过了七十年,田氏托关系告诉周天子说,齐国王族姜姓已经绝嗣,请求把田氏为诸侯。次年,周天子此时早已没了制约诸侯的权力,只好答应下来,正式列田和为齐侯。也就是说,虽然田氏没有改换国号,但实际上田氏已经取代了姜子牙的后人,成为齐国的国君。因此,齐国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田起封齐侯之前为“姜齐”,之后为“田齐”。

田和被封为齐侯的时候,大约是刚刚进入战国时代,所以齐国的始祖该是哪个呢?似乎你说是姜子牙也行,你说是第一个来到齐国的田完也行,你说被封为齐侯的田和也行……不过我个人觉得,既然国号没变,还是应该把姜子牙认作齐国的始祖。

楚国的始祖是熊绎

周文王的时候,有一个蛮荒部落的首领前来投奔,名叫鬻熊,并且受到了重用,担任“火师”。所谓火师,其实就是一个官职,掌管火事,属于高级官员。

从此之后,这一家子就为周朝效力,鬻熊的儿子熊丽、孙子熊狂继续侍奉周武王,但是在周武王灭商之后,并没有给他们封爵,只是让他们一直在朝中担任高官。

到了武王之子成王即位后,觉得熊氏家族功劳很大,世代兢兢业业的辅佐周朝,于是便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

子爵的爵位并不高,所以周成王给的待遇也很一般,只分给他一块南方蛮荒之地,方圆只有五十里,就这样熊绎就建立了楚国。

由于楚国不在中原之地,所以反而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虽然过程十分艰苦,但经过世世代代的不断积累,楚国逐渐成为一方大国。如果用一个成语形容楚国的发展历程,没有比“筚路蓝缕”更合适的了。

楚国和齐国不同的是,他自建国之后,政权从未发生过变动,一直是熊氏家族掌权,到被秦国所灭,共有八百年。

楚国八百年的历史一言难尽,唯一需要强调的是,后来灭秦朝的项羽,就是楚国人。

所以,楚国的第一任国君是熊绎,但这个家族的祖先叫鬻熊。

燕国的始祖是周召公姬奭

燕国与齐、楚不同,他的始祖不是功臣,而是周朝王室宗亲,第一任国君是周文王的庶长子周召公姬奭。

周武王灭商后,封自己弟弟召公姬奭于燕地,爵位为公爵,所以也称为燕召公。

燕国和楚国一样,到被秦国所灭时,共存在了八百二十八年,多出来的这二十多年,是因为召公被封的时候比较早。

虽然开始和结束时,燕国的国君都是一个家族,但在战国时期,有过四年的时间,国君之位被国相子之夺了去。尽管这个子之也是姬姓,但和燕王不是一个家族。但是,仅仅四年之后,在韩国做人质的公子职被拥立为燕王,即燕昭王。总之,这段历史可以说是燕国历史上的一段小插曲,影响并不大。

燕国比较有名的故事,就是那个指使荆轲刺秦的太子丹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壮士在踏上不归路时,念出了这一句豪言壮语。

韩国、赵国、魏国的始祖都是“卿大夫”

要说韩国、赵国、魏国这三个国家,那就不得不从晋国说起。

晋国的始祖,依然是周朝王室的宗亲,不过并不是周武王灭商之后封的,而是在周武王去世之后,周成王封的。

大家都知道,周武王的王后,就是姜子牙的女儿邑姜,两人生有一个儿子,名字叫虞。周成王即位的时候,年龄还很小,由周公辅政。有一天,周成王和弟弟虞一起玩,随手拿起一片桐叶对虞说,“我拿这个封你。”周公听到后,就说“天子无戏言,既然说了,那就得办!”于是,虞就这样得到了一块封地。

虞得到封地建国,定国号为唐。因为他比周成王年纪小,所以史书称他为“叔虞”,再加上他的国号唐,所以晋国的第一任国君就被称作“唐叔虞”。

所以,千万不要奇怪,为啥晋国的国君名字前面有个唐字。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把国都迁到了晋水之旁,所以改国号为“晋”,之后一直都称晋国。

晋国的知识重点不多,唯一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嫡子,但只是被封侯爵,而不是公爵,所以晋国是侯国。

晋国建国五百年之后,早已成为雄霸中原的最强大之国,可谓独霸中原。但在其扩张过程中,国内的卿大夫势力也不断扩张,渐渐凌驾于国君之上了。

前文我们说过,各诸侯国的国君可以分封卿大夫,这些卿大夫就相当于诸侯国里的小诸侯国,有自己的封地,自己的势力。晋国当时的制度,有六个卿大夫,这六个家族六卿出将入相,把持了晋国大权。而晋国的宗室力量相对弱小,导致卿大夫逐渐架空了晋国君主。

栾氏之乱后,晋国六卿为韩氏、赵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在激烈的较量中,范氏和中行氏先后出局,剩下的四家中又以智家势力最大。智家的掌门人智伯命令韩氏、魏氏和他一起出兵,想要灭掉赵氏,不料赵氏反过来拉拢了韩氏、魏氏,反而一举把智家灭掉了。

从此之后,赵、魏、韩三家就掌握了晋国的实权,不仅平分了智家的土地,最后连晋国王室的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朝王室此时早已式微,周威烈王觉得这三家早已成为实际意义上的诸侯,无论自己答不答应,都区别不大,不如作个顺水人情,于是下令将韩、赵、魏三家封为诸侯。

晋国六卿之中,智家的爵位是伯爵,因此称为智伯,而韩、赵、魏三家的爵位都是子爵,所以我们称他们三家掌门人为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按照常理,这三家即使封为诸侯,也应该是子爵诸侯,但实际上三家都自称为王了。就因为这个原因,“三家分晋”也被历史学家们认为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即所谓的““智伯灭而三晋之势成,三晋分而七国之形立。”

由此可知,韩、赵、魏三国的始祖,可以说是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这三个人完成了“三家分晋”,奠定了后来三个国家建立的基础,但他们并不是周王朝的功臣或者宗亲,而是自己家族一代又一代人打拼得来的,都是出身于晋国的卿大夫。

关于这三家的故事那可就太多了,最出名的就是赵家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在此不作详细叙述了,故事里的赵氏孤儿,就是赵襄子的曾祖父。

秦国的始祖是秦非子,一个养马的好手

秦国是最后扫灭其他六国的诸侯国,关于秦国的始祖,咱就多说两句。

相传,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禹本打算禅位给伯益,但最终他的儿子夏启还是夺取了天子之位。当然,夏启也没亏待伯益,分封他的两个儿子为国君。伯益的大儿子大廉为黄国国君,次子若木为徐国国君。

伯益的第十五世孙叫造父,是伯益长子大廉这一支的后代,他在桃林一带得到八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天子周穆王。有一次周穆王下属造反,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平定了叛乱。因此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造父也就成了周朝王室册封的士大夫,虽然是贵族,但级别其实还很低。

到周孝王时,造父的后裔中,有一个叫非子的人,因会养马而受到了周孝王的赏识,把秦地赐给了他,让他成为周王朝的一个附庸国。注意,秦国此时还不是一个诸侯国,因为秦非子根本没被赐予爵位。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看到秦非子的名字最后是个“子”字,就以为和赵襄子等人一样都是子爵,他的名字就是“非子”,而赵襄子的名字是“无恤”,只不过因为谥号为“襄”,爵位为“子”,才被史书称呼为赵襄子的,和秦非子大有不同。

等到秦庄公时,击败了意图进兵的西戎,周宣王为了奖励他的勇猛,才将他封为西垂大夫。这只是一个官职而不是诸侯,顶多就是一个地盘小一点的领地主罢了。

后来,周平王东迁,秦襄公派兵护送有功,周平王就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封秦襄公为伯爵,从此秦国才正式成为一个诸侯国,定国号为“秦”。

这里的秦襄公也不代表秦国国君是公爵,而是因为春秋时期,周朝王室式微,礼乐制度崩坏,野心膨胀的诸侯国不再以爵位来互称,而是纷纷自称为“公”,楚国国君更是过分,直接自称为“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效仿,也就都称王了。

总的来看,秦国的起点很低,甚至比只有五十里地的楚国还要低,楚国的开国国君至少还是个子爵,秦国的开国国君秦非子啥爵位都有,一定意义上来说,甚至还比不上各诸侯国的卿大夫身份尊贵。

不过,秦地在西周王室手里是一副烂牌,但到了秦国手里,那就是成就万世功业的基石,后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逐渐成为诸侯国中最为强大的一个,最终由秦始皇扫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综上所述,战国七雄之中,秦国建立时间最晚,起点最低,但最后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却正是秦国,可见“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往往越是“新来的”,越是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溜须拍马”的典故真的与寇准有关吗你怎么看

古人以长髯为美,方是不方便,但大家都看不起白面无须那一副伪娘样,宋朝宰相寇准自然也得接地气自然也不能免俗,这不,有次吃饭的时候胡须就不经意粘上了饭粒,二把手丁谓一见马上上前讨好地为寇准把饭粒小心翼翼拈掉,还巴结地为宰相大人顺带溜顺胡须。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但寇准这个人刚正耿直得很,就是看不惯丁谓这副阿谀奉承的样子,就笑他: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

古人也跟我们一样,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一传二说的,溜须就成了讨好奉承的代名词了。

拍马就更好理解了,就好像现在我们看到对方开个好车,羡慕得忍不住夸俩口,古人以马为交通工具,两个人见面拍拍对方的马屁股以示亲热友好,比嘴巴上啥咧咧奉承几句可来得实在更显得真心实意,老是说人心不古,其实古人也是羡慕嫉妒恨连在一起的,东搞西搞的,好好的拍马屁股也变成贬义了,意思也是阿谀奉承。

后来,人们就将溜须、拍马整在一起,把讨好赞扬巴结逢迎阿谀奉承称为溜须拍马。溜须拍马这个成语最早还是出自浩然《艳阳天》第128章:“跟在李乡长的屁股后边,溜须拍马,可神气啦。”

梁山好汉有能战胜林冲的人吗为什么这么说

梁山好汉中,大概有三人能够战胜林冲,这三个好汉是鲁智深、关胜、杨志。另外,若单论拳脚功夫,赤手空拳的搏击,武松也可以在三招之内制服林冲。

这三个人凭什么能够战胜林冲呢?为什么战胜林冲的人不包括“天下武功第一”的卢俊义呢?

林冲遇强则强,说明有人比他更强

一说到林冲的武功,便会有朋友抬出两句话予以浮夸。第一句话就是“马上林冲”,第二句话便是林冲“遇强则强”。我把第一句话放到后面讲,此处先讲林冲的“遇强则强”。

这句话之于林冲的武功而言,肯定是一个悖论,说明林教头的武功不是《水浒传》或者梁山最强的。假如这样评价林冲的武功,我倒觉得很客观,梁山之上肯定有人比林冲的武功高。因为,林冲除了跟梁山上的超一流高手打过之外,还没有跟梁山之外的一流或者超一流的高手有过单挑。也就是说,林冲所遇到的“强”,都是梁山好汉。

林冲出场之后,先后与杨志、呼延灼单挑过一次,恐怕是五虎将中挑战一流高手最少的一位。其他五虎将中,关胜一次就跟两个五虎将干过一架。打大名府时,关胜二十回合让索超力怯。虽然索超当时箭伤初愈,但毕竟可以算关胜的一次单挑超一流高手的记录。

秦明便更不用讲了,在他的战绩表中,曾经与花荣、栾廷玉、呼延灼、史文恭、索超较量过武艺,除了输给史文恭之外,秦明没有其他败绩。与栾廷玉之战,是秦明赢了单挑,输了智谋。单论武功,则是秦明要高于栾廷玉。而林冲却在祝家庄与祝龙战平,秦明反倒把祝龙打跑了。

呼延灼跟梁山超一流高手过招的次数也不少,所遇超一流。准超一流高手中,便有林冲、秦明、鲁智深、杨志、孙立。论战力,呼延灼绝对不在林冲之下。

董平上山较迟,但在东平府先与徐宁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败。后来,又以一敌二,与林冲、花荣大战。这次单挑是吴用的诱敌之计,但是董平不知道,打了数个回合便中计了。虽然是诱敌之计,也说明林冲、花荣两将都不能活捉董平,其实力已经得到了足够的证明。东昌府又一次出战后来的八骠骑张清,论枪法,张清不是董平的对手。

仅以五虎将做比较,林冲所遇到的“强”是最少的,凭什么说林冲“遇强则强”呢?

再以林冲所遇到的“强”来看,与杨志打是平手,与呼延灼战,也是不分胜负。那么,是杨志、呼延灼强呢?还是林冲“遇强则强”呢?

此处,我以林粉的话来说,应当是杨志、呼延灼比林冲强,林冲与他们战平便很了不起了,“遇强则强”,林冲倒是很有点猛张飞的气质。

关胜力敌二虎将,只是“看看输与他”

梁山好汉一贯的以二打一,甚至是三个欺负一个。这样的事,林冲便干过两次。

上面讲了,东平府之战中,林冲、花荣双战董平。犯得着这样吗?假如用花荣,或者林冲去诱敌,打起来势均力敌,诱敌不是更具欺骗性吗?当初,花荣在清风山就是这样诱使秦明上当的。东平府城外,施耐庵要以两员梁山大将去诱敌,是不是暗示林冲的武功有点问题呀?

除了这一次林冲以二敌一,双挑董平之外,林冲还与秦明两人对战过关胜。很多朋友认为,这场战斗大概只有二十来回合。我觉得,远远不止。书中是这样写这场战斗的:

关胜也纵马出迎,来斗秦明。林冲怕他夺了头功,猛可里飞抢过来,径奔关胜。三骑马向征尘影里,转灯般厮杀。

无论林冲出于怎样的目的,反正是与秦明联手去打关胜了。这三人在阵前杀了个“转灯”般的,征尘迷蒙了战场。转灯,就是走马灯,林冲、秦明左右夹击,关胜击退秦明的一招,又迎接林冲的一招,假如只有二十个回合,又怎么能是“转灯般厮杀”呢?

宋江一见梁山两个打一个,自知胜之不武。关胜大有乃祖遗风,是梁山最讲武德的,宋江有意收降,如此不武之战,又如何能让关胜服气呢?于是,宋江鸣金收兵。

林冲、秦明退出战斗之后,立即说了句大话:“正待擒捉这厮,兄长何故收军罢战?”

为何说这是一句大话呢?因为,前文中写了一个细节,说吴用阵前夸赞关胜,林冲不服,便道:“我等弟兄自上梁山泊,大小五七十阵,未尝挫了锐气,军师何故灭自己威风!”

林冲打过这么多仗吗?以大话铺垫,以大话收场,施耐庵的对写何等奇妙。同时,还以关胜的独白,破了林冲的大话。

关胜退回营中,心中暗忖道:“我力斗二将不过,看看输与他……”。打了那么久,关胜也只是“看看输与他”,说明还没有输呢。即便是以二十回合说事,这场以二打一的战斗,最多也是个平局。何况,这三人却是打到了“转灯般”的程度。

林冲排名五虎将第二,秦明第三,关胜打这般高手才是“看看输与他”,这倒可以说是林冲“遇强则强”了。为什么?有强硬的帮手秦明呢。

假如让林冲对战秦明、呼延灼又会怎样呢?

呼延灼与林冲打,四五十个回合不分胜败,与秦明单挑,也是这个回合数,同样不分胜败。五十回合是《水浒传》武将单挑的极限,打到这个极限回合,施耐庵就要判断交战双方就是势均力敌了。

打一个五虎将都只是平手,林冲能有关胜那般的战力吗?

所以,关胜能够战胜林冲。“马上林冲”这句话肯定不对,改为“马上关胜”还差不多。但是,却又与“马下武松”不押韵了。

东京大相国寺,鲁智深已经“拔掉”了林冲

花和尚鲁智深原本是一员马上战将,曾经与呼延灼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败,令宋徽宗钦点的名将暗中喝彩。这就证明,鲁智深的武功绝对是五虎将的级别。

但是,鲁智深却在梁山大排名时,做了十大步军头领的第一名。关胜领衔五虎将,是骑兵中的武功第一人。鲁智深则是步军中武功最高的头领。但是,鲁智深可以做五虎将,关胜则不能做步军头领。

即便是拿关胜与鲁智深比较,都要输一筹,何况林冲了。所以,我认为鲁智深才是梁山武功最高的好汉。

除了武艺而外,花和尚一身神力,书中以“倒拔垂杨柳”专写鲁智深这个谁也不具备的武功根底。而且,这个故事也是暗示了鲁智深的武功要高于林冲。为何?

杨树、柳树原本就是一种树,施耐庵这样写,是要组合成一个“林”字。这个“林”,指的就是林冲,同时,也是印证智真长老的“遇林而起”。《水浒传》中,鲁智深只要遇到“林”,就会向正果的目标迈进一步。

拔掉“垂杨柳”,意味着鲁智深遇到林冲,不久,将杀上二龙山,做宝珠寺的住持方丈。

智真长老预言,鲁智深的正果是五台山除长老以外,任何人都不如他(“汝等皆不及他”)。也就是说,鲁智深在佛门中的正果,就是做皇家寺院的住持方丈。因而,智真、智清、智深是师兄弟,佛门正果都是一样的。

这是文本以外的寓意,文本表层故事,则是说的鲁智深天生神力,林冲不是对手。

杨志可以克史文恭,武松三招之内可赢林冲

这几天的文章中,我反复讲了杨志与林冲之间的事情,已经实锤梁山之下的那场朴刀大战就是一场货真价实的平局。

而且,从杨志、林冲的武功源流来看,也是杨志占优。当然,继承了家学武功,并不一定就是武功高手了。但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就是这么写的,谁的家学渊源深厚,祖上是名将,谁的武功就很高。关胜如此,呼延灼如此,杨志也是如此。

林冲的武功出自家学,应当是他父亲林提辖所传授。林提辖是谁呢?不知道。而林冲的丈八蛇矛,恐怕就是其岳父所教了。因为,丈八蛇矛是张飞的兵器,林冲的岳飞便是“张教头”。

所以,林冲严格意义上来讲,就是继承了张飞的枪法。按照《水浒传》的意思,就很难与正派嫡传的那些好汉相提并论了。

林冲第一次参与了曾头市之战,结果,梁山大败。当然,这场惨败并不能怪林冲。但是,施耐庵确实没有“赋予”林冲战胜史文恭的暗写符码。这个符码,关胜有一个,杨志却有两个。

关胜、杨志都是以战马为象征,被施耐庵暗示了可以战胜史文恭,这匹战马便是赤兔马。

史文恭所骑的战马是照夜玉狮子,施耐庵完全是按照赤兔马的特征来写这匹金国王子坐骑的。但是,赤兔马是火炭般赤,照夜玉狮子则是雪练似价白。这里,施耐庵运用了五行生克原理,说赤兔马属火,照夜玉狮子属金,火能克金,其意不言自明。

杨志曾经骑过梁中书的火块赤千里嘶风马,书中形容这匹马是“休言南极神驹,真乃寿亭赤兔”。这其中的寓意,也不多讲,意思明摆在哪里的。

除了以战马象征杨志的武功层次外,施耐庵还把杨志、史文恭手中的兵器都写成了“神枪”。这一点,也不多说。这是《水浒传》中的两杆神枪,徐宁的钩镰枪再厉害,也只是“金枪”。林冲的丈八蛇矛,也叫做“丈八点钢枪”,不是“神枪”。

关于杨志的武功,不必再多讲,略高于林冲,这是施耐庵还另藏有其他的寓意。这层寓意是题外的话,列位看官若是有意,可以参看本人的其他文章。

武松不是马上战将,但书中却有一次武松会骑马的暗示。恐怕在七十回书之后,抗金战场上,武松也成了马上武将吧。

即便以前七十回书来看武松,他的拳脚功夫是毫无争议的《水浒传》第一,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而且,武松以拳脚伤人,从不超过三招:虚影一影,然后就是“玉环步”、“鸳鸯脚”。即便是景阳冈打虎,大致也没有超出这个招数。

所以,假如林冲与武松赤搏,恐怕也很难逃出这三招。

但是,武松也做不了“马下武松”,除了赤手空拳的搏斗之外,武松步下持械打斗的能力便不如鲁智深。所以,武松居梁山十大步军头领第二,也是没有话说的。而且,步下持械单挑,林冲、杨志都是高手,武松未必能赢这俩人。

由此,我把评书编的“马下武松,马上林冲”这句顺口溜改一改,说“马下智深,马上关胜”,也能赶辙,且更符合施耐庵的原意。

结语:

我这样说林冲的武功,并非是要贬低林冲,而是要去伪存真,解读一个真实的林冲。假如把林冲浮夸成一介武夫,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正义的,那就看不到一个真正的英雄豪杰了。

比如,鲁智深“遇林而起”,其中的“林”就指的是林冲。也就是说,鲁智深只要遇到林冲,便要“起”。鲁智深最后的一次“起”,同样是因为林冲。

从鲁智深在东京大相国寺,以及做二龙山宝珠寺方丈的故事来探轶,花和尚一定会重回东京,在大相国寺内除掉汉奸智清长老(鲁智深曾追击过汉奸苏定),与林冲一道,在这里抗击金兵,参加汴京保卫战。

因为,林冲曾经预言自己,将“京国显英雄”。

至于卢俊义的武功,那是绝难排进梁山第二十名的。宋江说“(卢俊义)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是别的寓意,不是说的卢俊义武功有多高,更不能以此脑补说卢俊义武功天下无敌。

卢俊义从来没用过棍棒,《水浒传》中真正的“棍棒天下无对”的不是别人,正是林冲。假如卢俊义与林冲比棍棒,恐怕输得比洪教头还要难看。

战国时期七国的始祖的名字是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刷子战马特效怎么弄好看、战国时期七国的始祖的名字是什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战国七雄的始祖各自都是谁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0755org.com/1/53854.html
上一篇:手机滤镜怎么调好看(手机滤镜怎么调好看点)
下一篇:手机怎么修照片上的乱头发(手机怎么把照片头发p掉)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