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冷知识(文言文知识常识)
5242023-09-04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甲骨文与文言文的区别的问题,以及和关于甲骨文的冷知识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殷墟甲骨文被发现以后,国内外的学者、外国传教士和古董商大肆收购,甲骨从一种廉价的中药药材,价值陡然飙升,最高达到每字二两五钱银子,造假也就开始了。
甲骨文的造假分为两种:1、在无字甲骨上刻字造假。殷墟出土的卜骨,很多是没有刻写卜辞的,没有文字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没有文字的卜骨分为两种:
有的还是「原材料」,还没有经过钻凿、占卜的卜骨。
有些是占卜过的卜骨,但是,商人不是每一次占卜,都会在甲骨上刻写卜辞。
2、用新鲜骨头刻字造假用新鲜骨头稍微做旧一下,可能就是在泥土里埋几天,然后在上面刻字。
在安阳传教的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JamesMellonMenzies),就买过一些用新鲜骨头造假的甲骨文,他用箱子放在床底下一段时间,变臭了,才知道被骗了。
第二种新鲜骨头造的甲骨文很容易识别。
所以,甲骨文中赝品都是属于第一种,甲骨是真的,但是文字是假的。
这种造假方法,在书画造假也很常见,用很古老的纸张临摹古画,纸是真的,画是假的。
-----------------------------------------
经典案例————被吹嘘得神乎其神的蓝葆光民国时代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考古组,在三十年代,由中国考古学的鼻祖李济先生带队,以现代考古学方法,对殷墟展开过多次考古发掘。
民国十七年(1928年),在第一次发掘之前,史语所就曾经让身为安阳本地人董作宾先生,先去摸底调查,董作宾先生发现深感国家历史文化的瑰宝被大肆破坏,科学的考古发掘迫在眉睫:
他这次摸底,就目睹了一些安阳当地人的甲骨造假活动,董作宾先生撰写的《民国十七年十月试掘安阳小屯报告书》有过记载:
引自:董作宾(1928):《民国十七年十月试掘安阳小屯报告书》,《安阳发掘报告》第一期,页4他在这段文字中一位叫做蓝葆光的造假者,因为有雕骨刻玉的手艺,他造假刻写的甲骨文非常整齐,但是,文理不通,有些字还刻倒了。
对董作宾这样的内行来说,一看就知道是假的。还有一位姓王的造假者,刻字手艺就差多了,造假的甲骨文完全不能看,
甲骨文造假没有留下太多的文献资料,有名有姓的造假者,大概最有名的一位就是这位叫做蓝葆光的。
这位叫做「蓝葆光」的造假者被一些民科和网络作家吹得神乎其神,什么「专业化生产」、「董作宾无比佩服」,「专家一骗了一大堆」,其实这完全就信口开河,胡乱鬼扯。
其实,蓝葆光就是刻写得比较工整而已,字句完全读不通,内行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过这个问题,百度应该可以搜索的到,这里就不谈了。蓝葆光水平并不高,就跟什么李鸭子一样,都是以讹传讹。造假本来就是见不得光的事情,所以,有名有姓的一流造假者,或者题主说的「经典案列」,我暂时只能想到这位「水平最高的造假砖家」——蓝葆光。
蓝葆光造假董作宾一眼就能看出来,漏洞在「文理不通」,他就是依葫芦画瓢,这里选几个字,哪里选几个字,拼凑到一起。
也就是说你要懂古文字学、卜辞模式、古汉语语法、殷周社会背景等等多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做得让学者专家看不出破绽。
我还是那句话,造假者如果能让一流专家都分辨不了,概率是十分低的。一个人真有这个才华,也无需通过造假赚钱。
甲骨文造假都是在刚刚被发现的清末民国,当时学术界对甲骨学还没有建立系统的认识,利用信息的不对称,造假骗人很轻松。
但是,经过甲骨四堂等一批学者研究,对甲骨和殷商历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甲骨学成为一门系统的学问之后,造假也就骗不到人了。
刚开始屡屡被骗的加拿大人明义士,后来都称为辨伪的高手。
甲骨文中的假货,基本上都是在甲骨文刚被发现的那段时间被掺进去的。所以,现今所著录的十几万片甲骨文中,肯定有假的。
今天,甲骨学中有一个分支叫做甲骨辨伪学。辨伪的最大的难度是,刻有三五个字的残辞甲骨。
------------------------------------------------
伪造的甲骨文案列及其辨伪方法辨伪是很深奥的学问,你不是对甲骨学有系统深刻认识,边都摸不到。细讲非常复杂,我只能举几个例子,稍微简单的谈一下最常见的四种造假案列和辨伪方法。
一、字形辨伪伪造者很少懂甲骨学中的断代学,所以,从字形和书风上会露出很多破绽。
这片著录编号为《库1734》的甲骨卜辞,一般人看不出问题,但内行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甲骨文着录编号简称《库》,就是指的英国学者库全英和美国学者方法敛手收藏的甲骨,大部分被编入《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一书中。他们由于是「歪果仁」,收藏也比较早,所以买了很多假货。曾经出现安阳的农民排队卖给他们的「奇观」,群众眼睛多么雪亮。假在哪里?十分明显的「秦琼战关公」:
1、卜辞中的「二告」是一期卜辞中专用兆语。
2、加有饰笔的「王」字,是二期卜辞才出现的字形。
3、「左」是殷商以后才出现的字形。甲骨文中的「左」就是一个左手的象形:
2、文辞辨伪我在前几天回答问题《怎样读懂甲骨文上的一段卜辞》中,谈论过甲骨文的都有固定的模式,
引用一段:
一些造假者字形上可以以假乱真,但文辞不通,不符合甲骨文的句式:
比如:《库1755(左)和1514(右)》:
这两片甲骨都完全读不通,不符合卜辞模式,左边的将「丙辰」写成「辰丙」。这是殷人绝不可能犯的错误。
右边的卜辞读不通,同时出现「征伐、田猎、祭祀(佑祭)、囚死」等多个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情,只有可能是随便乱选几个字刻上去的。
3、称谓辨伪造假者将称为搞混淆,也相当于一种「关公秦琼」:
比如这个《库1605》:
这片甲骨文有「二告」,属于一期卜辞,大字书风也跟一期卜辞很符合,开头的句式非常完美,「甲辰卜,行贞」非常符合卜辞的句式,人名「好(指妇好)」,还有一个人名叫(戈目),确实跟妇好是同一时期的武将名字,武丁时代的卜辞常见,几乎非常完美的一期卜辞。
但是依然漏了马脚,就是「行贞」,「行」是贞人的名字,是祖甲、祖乙时代的贞人,属于二期卜辞,妇好在武丁晚期就死了,不可能在祖甲、祖乙复活。
祖庚祖甲(二期)时代的贞人「行」,是有可能是会提到妇好(武丁,一期),会是是周祭卜辞中,这个视乎要称妇好的庙号「妣辛」。
但绝不可能在一般的卜辞中,直接呼叫称一期「妇好」为「好」。所以,这绝对是假的。
4、特殊部位的刻辞有些卜辞用于只出现在特定部位,造假者不懂,刻错了地方,比如这片《库2175》甲骨的骨臼部分有「不玄冥,告」四个字:
「不玄冥」是一期卜辞中专门描述兆纹的一个术语,这种兆纹是一种「吉兆」。这片甲骨上钻凿、兆纹什么都没有,刻这几个字干什么?
造假者显然就是在一块没有占卜过的骨料上加的字。
---------------------------------------------------
以上是四种比较常见的造假和辨伪方法,都是靠归纳法发现不正常的「反例」,属于甲骨学辨伪。
现代科学方法也可以辨伪,比如:用光学仪器微痕迹,新刻字和几千年的刻字是有区别的。这方面我也不的很懂,不敢妄谈。
-----------------------------------------------
以上举例子这些的甲骨字,共同点是甲骨文都刻得非常好,但是词句不通,低级破绽很多,说明造假者即便心灵手巧,但对甲骨学完全不懂。
比如:将天干地支刻错,这是最、最常识性的东西,伪造者犯这种错误是很低级的。
最后考一考各位:这片甲骨文可以说非常假,对照我前面的一个回答《怎样读懂甲骨文上的一段卜辞》中的信息,就可以识别出这片甲骨假在哪里?
有关甲骨文在线转换器的推荐,下面列举几个值得考虑的网站:
1.甲骨文字查询:可直接在浏览器中进行甲骨文的输入查询及转换。
2.转甲骨文网:提供简体与繁体的互译,能够将文字转换为甲骨文。
3.ADS甲骨文转换器:提供多种样式的甲骨文字形,可以将汉字转换为甲骨文并下载图片。
这些在线转换器都拥有用户友好的界面和精准的转换功能,可以让用户快速输入、查询、转换并下载甲骨文,是不错的工具网站。
甲骨文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1.文言文很精彩。这当然是无疑的。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文明历史还是很短的,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的必要,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建立于对文言的正确解读。
2.文言文是知识。这是对的,因为文言文已经不再是语言,它纯粹是文字。但文言文是知识,甲骨文也是知识,那为什么就不学甲骨文呢?对了,正是因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所以文言文是进一步学习甲骨文等等传统高级文字(学)的基础。
3:文言文也是技巧。汉语的表述、描绘、组合、转变、喻式、铺比、推演……在思想的表达上充分承载了汉文明的风格。掌握文言文物理结构,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比较精深,对新汉语的构造将有“法”可依。
4.“文言文”是“白话文”的相对。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文。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二,语言功能退出生活,以文字的形式成为历史。
“文言文”的字面意思,应该是:被文字化了的语言的一种文体。后面那个“文”指文体。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