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的知识
9732023-11-29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徽州的冷知识,徽州的冷知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今天,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芒种。“芒”指的是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而“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
芒种节气名称的字面含义与其对物候特征的总结,一直传承到了今天。《周礼》曾提到过芒种:“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意为泽草丛生的地方可种庄稼。《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曾有:“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芒种节气至今仍是民间田地播种、下地采收最繁忙的时期,这与芒种的季节与气候特征分不开。
节气小常识:芒种习俗知多少?
芒种的到来标志着一年仲夏的开始。一年分为四季,每个季节有六个节气,并且季节分为“孟、仲、季”三个阶段,而芒种正好处于仲夏的开端。这从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就可以看出。在芒种节气,螳螂在前一年深秋产的卵会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他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鸣叫。
仲夏时期的气候复杂多变。不仅高温天气频发,湿度大且多闷热,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高温天气的可能。而且芒种的到来意味着一些地区将迎来丰沛的雨量,多地会进入梅雨季。芒种时期若遇到大风、冰雹等天气,会导致小麦等作物无法及时收割、储藏,进而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在芒种时期,与节气相关的娱乐活动较少,人们都在忙着收庄稼。农谚:“芒种忙,麦上场。”便是对芒种时的农事活动的朴实描述,我国南北方民间也形成了与之有关的各类农事习俗。
“安苗”是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之一,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会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蒸熟后用蔬菜汁染色,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每年五、六月是我国南方梅子成熟的季节,民间在芒种这一天有“煮梅”的习俗。梅子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食用后对人体有益。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除此之外,芒种还是“送花神”的日子。在古人眼中,花朝月夕,万物皆有灵,唐代和宋代以农历二月十二为“花朝节”。到了芒种时期,花期渐过,古人视之为花神退位,于是会为花神举行饯行仪式,期盼花神明年春天再来。南朝学者崔灵恩在《三礼义宗》中曾记载:“五月芒种为节者,言时可以种有芒之谷,故以芒种为名。芒种节举行祭饯花神之会”。
毫不夸张的说,在中国,每个地名都是有它的由来的。地名除了承载着地理符号的作用,它还承载了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的传承。有的地名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有的地名反应了民族民俗民风,还有的地名突显了地理风貌,甚至通过对地名的了解,大致可以探视一个地方的地域风情。
01以自然地理为背景的地名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是生命之源,山是生存之本。这种类型的地名,通常与当地的山脉和水域相关。
有的地名直白的表达了它的地理位置,比如一些省份的命名,河南(黄河以南)、河北(黄河以);山东(太行山以东)、山西(太行山以西);
有的地名体现了当地的主要水域或山脉或者境内山多,水多,亦或是源头。比如黄山市、武夷山市、平顶山市、三门峡市等;比如洛阳(洛水以北)、汤阴县(汤水之南)、丽江(三江汇合)、上海市(临海)、鄱阳县(鄱阳湖)、牡丹江市等等。
02承载了当地的历史文化
这类地名有些因历史典故而得名,比如赤壁市(赤壁之战);有的赋有宗教色彩,比如著名的阴曹地府之门丰都县(别名鬼域),神池县;有的则是朝代更迭的结果,比如北京、南京,在历史上有很多名字;还有的地名则一直沿用古代的名,比如曲阜(孔子故乡)。
03地名体现了当地的民族风情
这类地名有的会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太平,、永宁、福州等;有的具有民族语言特色,比如西藏(圣洁之地)、乌鲁木齐(优美的农场),呼和浩特(蒙古语是青色的城),科尔沁(蒙语是著名的射手)等。
此外,还有反应姓氏的地名,比如张家界等;纪念某个有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为地名,比如左权县(左权将军牺牲的地方),中山市等;有植物和动物命名的地名。中国的地名文化可以说源远流长,也可以说千奇百怪,一语道不尽。
还是那句话,一个地名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种传承,都是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请联删~
1、小年前后上坟祭祖。安徽大部分地区的人在腊月二十四小年前后会去上坟祭祖。
2、办土地会。3、除夕进香。
4、初一吃步步糕。安徽有一部分地区大年初一早上就吃步步高,有步步高升越来越好的意思。
5、杀年猪。三年猪通常在腊月二十六,如今基本上是买肉。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