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军冷趣知识(有趣的军事冷知识)(更多军迷关注的军事门户)
13382023-09-09
大家好,关于中国古代有哪些基本军事思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古代军事冷知识大全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刑罚之中以死刑为最。在电视剧中,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刑罚,比如凌迟、斩首等,更有甚者扒皮、菹醢、车裂等,不过电视剧是为了热闹,真正历史中,死刑花样多的很
从古到今死刑的方式不断汇集进步,可以形成一本百科全书了。
如火烧、杵、炮烙、剖心、剔刳、醢、脯刑、腰斩、车裂、磔、磬、踣、阬、定杀、戮、凿颠、绞、枭首、烹、凌迟等,有些称呼不太一样但效果差不多。
1、杵看着刑罚名字就知道是上古时期的特色刑罚,具有质朴的感觉,杵刑顾名思义就是把人放到臼中,用杵捣到死。
火烧、炮烙、剖心看名字就知道,老妖也不多说
2、剔刳剔:把肉从骨头上剖下来;刳:剖开。
这也是剖杀的刑罚,割取人肉。《封神演义》中纣王与妲己,让人剖开怀孕女人肚子猜男女,这种刑罚就叫剔刳。
3、醢(hai)与脯醢刑:就是把人剁成肉酱,汉代之后菹醢刑罚不写入常法,但是作为非常刑罚,也从没断过。
《新唐书》中:剧贼高玉啖人数千,后擒获,会赦,代宗将贷其死,公卿议请为菹醢
脯刑:就跟果脯一样,果脯是把水果晒干,作为刑罚就是把人杀死后做成肉干。
这么说的话,我们吃的牛肉干都是对牛实施脯刑了?
4、磔看这个字,就算不认识也知道也是一个酷刑。
zhe,就是肢解的意思,俗称剐刑,剐的多了就成凌迟了。
5、磬磬应该是这些刑罚中唯一从字看上去就不像酷刑的刑罚。
磬就是缢死,为什么叫磬的,因为古人看着缢死之人,像乐器磬一样挂在那,就非常形象的取了一个名字。
6、踣(bo)陈尸展览
7、定杀这个刑罚不常见,从字面也难看出是什么刑罚。
实际上这是秦朝专门对麻风病人犯罪后,实施的一种刑罚,即投入水中淹死。
8、凿颠这个也不太容易从字面看出刑罚来
据说这是商鞅定下的刑罚,用铁器从人头顶凿入。跟菹醢一样虽然后世不见于常刑,但是作为杂刑或非常之刑一直没有断过。
从汉朝开始,很多非常残酷的死刑基本不作为常刑使用,使用最多的死刑如斩,弃市(在闹市中执行死刑),枭首(砍下头挂起来示众)腰斩,绞等。从宋仁宗开始凌迟正式上场,从此作为重大罪行的特别刑罚一直存在。
而明朝时期发明的如弹琵琶、梳洗、抽肠等刑罚并不是正常刑罚,明朝常规死刑只有绞、斩、枭首、凌迟四种。
还是后世花样多,城会玩
不是传统武术不行,是传承的环境不同了,人有了问题。
往前数,百年前还有霍元甲、黄飞鸿、杜心武、董海川等一大群武术宗师。不过在火器盛行的时代影响下,他们也就成了最后一批宗师级的传统武术大家了。
这一点,可从老舍的小说《断魂枪》中,窥见一斑。
霍元甲
再往前500年,戚继光把传统武术借助武器,改进成杀敌手法,大败倭寇。俞大猷一个人棍挑少林,何等英豪?
他们不光是青史留名的将军,还是杰出的武术技击家。
更远一些,岳飞、韩世忠、薛仁贵、郭子仪、李广……,哪一个名将不是武术技击高手?不过他们的好身手被将军身份遮盖了。
传承了数千年的武术,还是败给了火器科技。
现代战场上也不用到肉搏去夺取胜利了,法律严禁武力伤害他人,种种缘由导致传统武术极速下滑。
以前,多数人还练一些武术防身,现在练武的目的顶多是强身健体了。
给现在人的印象,好像武术就是花架子、好看的套路而已。
这是对传统武术的错误理解。
火药发明后,在宋元时期就用到战场上了。
明清时已成了军队杀手锏一般的作战武器,明代的神机营、清代的火器营都是军队里高大上的明星单位。
专门用来保护首都和皇家安全的。
火药发明之前,武器主要有:
1、远射武器:砲(石字旁,象棋上这样写更符合历史真实,现代人叫它抛石机)
弩(电影《英雄》里印象深刻的弓弩齐射,略显夸张,但集团齐射功能显现威力是不变的)
(床弩射程可达千米,蹶张弩射程三五百米,与现代步枪射程相近,骑兵轻弩也可达百米)
强弩齐射箭雨的威力
2、中程武器:弓箭(根据使用者水平不等,射程在100——200米之间,
像李广、薛仁贵、戚继光这样的神箭手毕竟是极少数,军队还是靠密集齐射显示威力)
在密集轮射的箭雨之下,什么武功都还是白扯。还不如盾牌好用。
3、格斗武器:炮打完了,箭射完了,步兵也冲到敌军面前了。啥话不讲,开打。
这时,个人的技击水平才能派上用场。
相声里的十八般武器属于江湖大侠,根据自己特长选择使用。
军队要统一化、标准化。
不可能你用流星锤、我用双截棍。这是战场不是黑社会约架。
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戈
先秦之前,以方阵战、车马战为主。
所以士兵武器是长杆的戈、戟、矛,不光要杀敌、还要兼杀敌军的战马。
剑是贵族或将军的专属,普通士兵只能像韩信一样“执戟”。
汉代后,武帝常年对匈奴开打,适合骑兵作战的武器——环首刀应运而生。
这种轻便趁手又实用的武器,从此受到军队和江湖好汉的广泛喜爱。
不管它的样式变成了唐横刀,还是明清雁翎刀,
一直到抗日战争29军大刀队的宽刃大片刀。
刀一直都是军队最常备的武器。
仿制的环首刀
不论武器多么先进,使用它的人才是武器的灵魂。
否则武器就是破铜烂铁、烧火棍一根。
唐代开设的武举考试,更是把传统武术细化。传统的刀弓骑射不必说,就连最考基本功的举重也在考核之列。
正是官方的极大重视,对武术人才社会地位的认可。传统武术在民间有了极大的促进发展,许多赫赫有名的武术家才得以跻身国家名将之列。
但这一切随着火药武器、科学进步的发展,传统武术和战马、信鸽、传统手艺一样,渐渐失去了最大的价值体现空间。
也就丧失了广泛的全民热情,成了部分人的兴趣爱好。
没了上升空间作动力,没了群众基础作根本,
近几十年再也没出过清末民初那时的武术大家。
网络上自封的武术大师,除了他自己,出了家门谁都不认。
近些年人们常年缺乏锻炼,身体素质下滑,吃苦精神更是不堪一提。
即使有高手,也是凤毛麟角,不可同百年前的大师相比。
现在擂台比武的江湖规矩,更是严格受到法律约束的。
电影中的刀剑擂台
不可能出现拿着武器生死格斗的场面,那是违法的。
作为竞技比赛,没有比拼到最后,谁知道谁才是最后的赢家呢?
战场和擂台上,都让传统武术失去了体现价值的机会。
希望更多人关注武术这项古老的中国传统技艺,
至少,不要让它是以丢尽传统武术脸面的样子,
展现在世人面前。
让大家保持一点对心中大侠所剩不多的尊敬吧。
汉代,为全民皆兵的卫戍役制。到中央军为“卫”,到边郡为“戍”,在当地为“役”。一个壮丁年满二十开始服“役”,二十三岁开始“戍”跟“卫”。除了这三种规定义务兵外,还有志愿军义勇队,国家有事可自由报名,李广便是以此起家。
唐代,府兵制,军队驻扎地为府。将全国各户按经济情况分为九等,只允许上六等民户自愿参军,由政府选拔并给予正式资格,穷人没资格当兵。入府后免除其家中租庸调,其他费用由自己承担,国家不出军饷,府内自给自足。
宋代,募兵制,分禁军与厢军。募兵时有其一套身体标准,符合标准的去中央当禁军,不符合的去地方当厢军。厢军多充当地方劳动力,戍边与卫都都由禁军来做。
明代,卫所制,类似于府兵制,大区为卫小区为所。平时军队由卫所管理,自给自足,战时由朝廷派总兵统领,仗打完了又还回卫所。
清代,八旗部族制,军队归于各个部族,再由中央统筹。后因需求而补充了绿营、勇营、新军,实行了多种兵制共存的形式。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如下:
⒈重战思想。《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大声疾呼:“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众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不能不认真研究和对待。
⒉慎战思想。即慎重对待战争,不轻易言战。《孙子兵法》中这样写道:“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⒊备战思想。其意就是未雨绸缪。孙子受当时形势的影响和思想的熏陶,提出了必须重视备战的思想,并告诫人们思想上时刻不要忘记战备,做到“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⒋善战思想。就是要会用兵打仗。
中国古代形成了以仁为本的战争观,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⒈战争支柱——以仁为本。《司马法·仁本第一》开宗明义:“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为正。正不获意则权。”仁者使人亲,义者使人悦。此二者,才是战斗力的凝聚核,才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基础。
⒉战争准则——师出有名。《礼记·檀弓下》主张“师必有名”,认为师出无名,必将遭到众人的反对,定成败局。
关于中国古代有哪些基本军事思想和古代军事冷知识大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