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微博上都说知乎是装逼犯聚集地
5342023-08-24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为什么都说王莽是穿越者呢,以及王莽的历史冷知识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王莽是我国汉代末期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改革,但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导致了王莽的统治变得极其苛刻和专制。这些历史事实让人难免想到,王莽可能是一名“穿越者”,他来自未来,带着一些现代思想和知识,试图将它们运用到汉代社会。
其改革方案,不同于当时人们的思想体系和行为方式,导致了反感和排斥,最终使得他的统治失败。当然,这样的说法没有确切的证据,只是一种有趣的猜测和历史想象。
这个王莽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作为西汉外戚,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当时由于汉朝刘室宗族式微,他以外戚的身份把握政权。
在在掌权时,做出了不少有利于百姓的事情。在执行国家律法上,他甚至处理了自己的儿子、侄子或者兄弟,真正做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后来正式取代了刘氏皇权,自己当皇帝,在改革国家经济体制时,他没收了地主贵族的田产,发放给无地佃户,这些做法,太像近现代的资产阶级革命了。
问题是,农民不懂管理,没有生产资料,没有技术很难开展农业生产,最终造成地主贵族和农民的全体反对,结果可想而知,他失败了,在地主贵族和农民双重反对下被杀,留下太多遗憾!
我是玉之溪,欢迎浏览,爱你点赞!
“王莽并不是怎么不得了的一个坏人”。这是毛泽东对王莽的评价。
一代伟人为什么这么评价王莽呢?王莽身死国亡后,历代封建正统史学家以幸灾乐祸的态度,把最恶毒的言辞加在他的头上,肆意歪曲王莽的形象。对此,毛泽东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以往的史学家把王莽说得如此这般坏,是因为他们站在封建正统的立场上,要维护正统宗法统治的利益和形象。特别是东汉建立后,更把他看成是篡权夺位、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东汉的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王莽传》正是站在正统的宗法立场上,记载了王莽发迹、篡权、变法到灭亡的一些事迹,对他多有批判和贬斥,甚至谩骂和丑化。
诚然,王莽上台前使用了一些欺世盗名、骗取人心、玩弄权术等阴谋手段,不够光明磊落。不过,生逢乱世,如果没有这一套权谋,哪个帝王又能登上皇帝的宝座?何况西汉末年阶级矛盾尖锐,必得有人解决。成帝之时,思想家谷永在《汉书·谷永传》就曾说过:“天生蒸民……不私一姓。”特别指出:“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汉朝刘邦建立天下,不也是从秦朝手中夺得的吗,为什么王莽就不可以从刘家的孤儿寡妇手中夺得呢?如果抛开封建正统观念,王莽也完全可以当皇帝。
毛泽东认为对王莽的评价不能跟在正统的封建史学家后面人云亦云,要用“很公平诚恳的态度来研究”,要实事求是。白居易有诗曾云:“王莽谦恭未篡时”,班固的《汉书·王莽传》经过作者的严重歪曲,以至泯灭其真,不过,我们还是从其字里行间窥见一些王莽未篡时谦恭的遗迹。
王莽出身贫寒,自小生活俭朴,身居高位后,也少有一般高官显贵的豪华奢侈。王莽就任大司马后的一天,他的母亲生病了,公卿列侯派夫人去探望,王莽的妻子出门迎接,她的穿着没有丝毫的绫罗绸缎,更没有贵夫人那种满身的珠光宝气,和普通的百姓没什么区别,人们看见还以为是佣人,一问才知道是王莽的夫人,都很吃惊。对自己的母亲,王莽也称得上是一个典型的孝子。对于自己的儿子,他也严格要求。一次,二儿子王获杀死了奴仆,王莽严厉斥责他,并要他自杀以谢罪。每遇水旱灾荒,王莽就吃素食,以示和天下百姓同甘共苦。王莽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恭敬谦逊,但在重大问题上敢于坚持原则,并不怕丢官罢职。太后的侄子淳于长犯罪,他不怕得罪太后予以揭发。哀帝时,未央宫摆酒宴,内者令为哀帝的祖母定陶傅太后设置幄帐,把她的座位安放在太皇太后的座位旁边。王莽发现后,认为定陶太后是藩国之妾,不能与太皇太后同列并坐,就命撤去幄帐,另设座位。对此,傅太后大发脾气,对王莽极为愤恨,不久就因此而丢官。对于地位没有自己高的贤士,王莽也恭敬有加,经常把自己赏赐和采邑收入所得全部拿来供给他们,而自己过节俭的生活。从这些事迹来看,假如王莽在未篡位时就身亡,他也会获得像周公旦那样的颂扬。这些事迹也可能含有矫揉造作的成分在内,即便如此,我们总不能说他比那些贪图享乐、穷奢极欲、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还要坏。而且王莽当皇帝前的所作所为和当皇帝这件事本身也并不能证明他就是一个了不得的坏人。
从他当政后所进行的改革来看,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体制等多方面,往往在否定和扬弃现有体制的同时,援引古义作一些创新,属于托古改制性质,尤其是经济方面的改革受到了毛泽东的重视。在所有制方面,王莽实行了重大改革,设立“王田”和“私属”。西汉后期,土地高度兼并,成为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王莽从平均主义的幻想出发,下令:“今更名天下田为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就是将土地全部收归国有,称为“王田”,然后按男劳力进行再分配,这样就保证一夫一妇有一百亩田地。如果男劳力不足八个的家族,就要把按规定多出的土地交出来分给别人;原来没有土地或土地不足的人,都可以按井田制规定的份额分到土地。为了防止大地主购买大量男劳力做奴隶,继续占有大量土地,又下令奴婢称为“私属”。土地和私属一概不准买卖。对于敢于违反和反对新的土地制度的人,就把他们遣送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无地或少地的贫苦农民有很大好处,对于拥有大量地亩的大地主显然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农民的利益,或多或少地触及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
实事求是地讲,王莽的王田主张并未认真实行,但却抓住了中国封建社会社会问题的要害,即土地兼并问题,为后代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后来北魏、隋唐的均田制和占田制,不能说与王莽的王田主张毫无关系,从这一点上可以说王莽是一个失败的改革家。
毛泽东看到王莽政权的实质仍然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而这些变法措施代表的却是农民的利益,损害的是地主的利益,“王田”实施后,地主官僚因买卖田宅,获罪者不可胜数,这样,改革就遭到了地主阶级的强烈反对。刘汉贵族更是如此,南阳大地主刘氏家族“自王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待机起兵反莽。这样,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加之制度本身的弊病,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是福利,而是巨大的灾难。这些措施不能落到实处,而且推行中吏治腐败,贪官污吏借机鱼肉百姓,人民已无法生活,被迫起来反抗。而豪强地主刘秀代表地主的利益,并巧妙地利用了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宗法意识,一举推翻了王莽政权。
王莽变法失败的原因相当复杂。可以说,他是被自己、被改革的失误,被人民群众、被反对派一起扼杀的。从总体上看,王莽的改革不够成熟,显得草率,没有章法,又是处在那样危机四伏、情况严重的氛围之中,其失败也是必然的。
不过,历史不应以成败论英雄,而应做出公正的裁断。王莽的改革措施未能在匆忙的历史瞬间落实,因而未能解决西汉后期就开始沉积的大量社会问题,各种原有矛盾一起激化,诱发了农民大起义,把他及其改革很快淹没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王莽不过是西汉后期政治矛盾的替罪羊和牺牲品。
说到王莽这个人很多网友都知道其实还真是很有意思的,他被很多人都誉为是穿越者,那么这个事情到底是什么说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出现呢?下面也一起来跟随小编揭秘看看吧!
是因为王莽的改革措施实在是太超前了,远远超出了他那个社会环境应该孕育的思想。王莽的经济改革,带有十分鲜明的理想主义特征,其土地国有、控制买卖、讲究平等主义的思想与几千年后的空想社会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王莽作为一个儒生,长期研究文学而脱离实际,因此其思想往往偏向理想主义,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其改革的口号也是“奉古改制”宣称要恢复圣人的理想,这与之后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完全一样。因此,很多历史学家将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共产主义者。王莽的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对比20世纪原教旨共产主义的主张,实在是太像了。而他的结局,也和计划经济一样,遭到了彻头彻尾的失败。
一、土地国有,禁绝土地买卖,最早的土改
自从商鞅明确土地私有制后,土地兼并作为一种新的社会问题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很多世家大族会在灾年之际通过高利贷的方式低价购买农民的土地,从而将大批土地集于少数人之手,形成巨大的地方割据势力。到了西汉末年,这些士族的势力已经十分庞大,宛若帝国内的一个个独立王国,极大损害了中央权威,并造成了严重的贫富不均问题。
王莽建立新朝后,发誓要改变这一现状,而他的办法就是彻底废除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此后私人再无土地产权,并无法将其自由买卖。王莽认为土地兼并、贫富不均的罪魁祸首全在于土地私有,可以买卖土地,现在土地一并收归国家,自然也就杜绝了大户吃小户的问题。
取代土地市场交易的是由国家分配土地,王莽规定天下土地更名为王田,一律不得买卖,然后平均分给农民耕种,凡是一个家庭男丁不到8个而田地超过一井的,就把多余的部分分给宗族和同乡的人。
王莽的政策一出,立即在世族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他们纷纷予以坚决反抗,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能击败王莽很大程度就是依靠这群坚决反对王莽的世族。
二、控制市场供应,严控物价,最早的计划经济
除了土地改革,王莽还将定价权从市场转移到了政府,此后,不再由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段控制价格,而由政府全权包办。他设立了五均官这一职务,他们的任务有三个,一是定期评定物价,称为市平。二是控制市场供应,供给过剩时低价买进,供给不足时高价出售,从而换取巨额税收。三是办理贷款业务,四是盐铁专营,征收专营税。
《汉书.食货志》记载王莽对于价格的管控无处不在,甚至连日用品都予以专门定价,其管控程度丝毫不亚于之后的计划经济。既然和之后的计划经济如此相像,那么必定会遭遇后者的问题。王莽刚推行政策不久,就引起了经济大混乱,计划经济的缺点在于政府不如市场那样,无法及时获取供需关系的准确信息,其调控往往缺乏准确性,因此政府的定价往往与真实的供需关系相脱节,从而造成物资短缺。数千年后,苏联的技术和信息搜集能力远强于古代,尚不能准确把握,更何况技术更加落后的汉朝?
此外,计划经济的另一大弊端就是掌握权力的官员容易利用国家权力进行腐败,王莽的改革同样如此,王莽任用的官员往往虚设账簿,掏空国库,大肆牟取私利,最后的结果就是,富人的财富没有流入老百姓手上,却流入了官员的腰包,不仅没能均贫富,反而造成了更大的不平等。
三、频繁更换货币,造成金融破产
王莽的最后一项改革就是通过不断铸造新货币的方式来废除通货膨胀,但由于其铸造的货币品种太多(28种),因此造成了货币流通上的混乱,王莽前后四次变换币值,闹得百姓人心惶惶,市场交易完全混乱,王莽的改革让政府的金融信用完全破产,并造成整个国家的大混乱。
这充分显示出王莽缺乏基本的经济常识,终归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儒生。
王莽的改革,有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他和之后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一样,致力于把先贤们的理想付诸实现,但遗憾的是,理想终归不是现实,王莽的改革违背了经济规律,遭到了当时世族和百姓的一致反对,最终在一片声讨之下黯然落幕,他的改革也被后人当成了一场疯言疯语。
王莽的教训告诉我们,不管你的初衷有多好,但仍有遵循基本的客观规律,违背实际的做法终归是一事无成。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