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是什么
6192023-12-05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化学是什么的问题,以及和与化学有关的生活冷知识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谁说民科不玩化学?把水变油给忘记了,王洪成才是中国最牛的民科。
图示:王洪成现场表演水变油
水变油就是民科王洪成玩化学的产物,王洪成最初只是哈尔滨的一名司机,他在1984年3月,声称他发明了一种水基燃料,加进水中就能把水变成油,生产非常简单,价格极其低廉。1985年,王洪成开始从大庆到北京、河北、浙江、上海等地表演他的水变油民科化学,竟然一路没有引起任何专家学者们的质疑。1987年,国家计委专门拨款60万人民币,王洪成所在的河北省定州胜利客车厂用于生产这种神奇燃料。当时的60万是啥概念?大概相当于现在6000万,甚至六个亿吧。1992年年11月22日,王洪成还搞了个“洪成新能源澎化剂有限公司”,然后,1993年1月28日,《经济日报》发表《水真能变成油吗?》的文章,将王洪成的发明捧为中国第五大发明!1998年,民科骗术暴露,王洪成被判刑10年。
图示:水变油奇迹中的民科,王洪成,一度是多个省市政府的座上宾。
水变油的民科原理王洪成搞的水变油,自然有一套他自己杜撰发明的一套原理,王洪成本人将其称为水基膨化燃料,意思是这种高能燃料用水稀释后,就能连带着水一起燃烧,1吨水中只需要加入10毫升这种膨化燃料,只需等待40秒钟,就能将1吨水变成如普通汽油那样的燃料!注意燃烧的不仅是他发明的膨化燃料,而是连带着水一起燃烧,让水提供能量,所以才称为水变油技术。
我的乖乖,这可真是不得了的发明。
这项发明由经济日报的记者采编报道后,又被人民日报转发,1992年8月14号,人民日报在第4版,表扬了王洪成,称他为青年发明家,由此全国扬名,换现在马上就是千万级别的网红呢,可那时候国内的专家学者们竟然集体保持沉默,不知道他们的沉默是自己科学学得不过关呢,还是因为别的原因保持沉默,就不得而知了。
而我接触水变油的新闻,要更早一些,大概就是1987或1988年吧,那时候我正上高中,看完水变油的新闻报道,顿时大惊失色,这玩意儿赤果果的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和基础化学原理啊,水分子已经处于低能量状态,你能搞出啥化学反应能让水分子释放出能量来呢?遗憾的是,那时候没有网络,不然我就会像现在这样写篇文章在网上驳斥这种完全不可能的科学发明。
水变油为什么是伪科学首先水分子本身不可能在释放出什么能量来,除非搞核聚变,但水变油是个燃烧的化学反应,和核聚变一毛钱关系没有,否则我们现在就不用琢磨什么可控核聚变了。如果水分子不能释放能量,那么其实所有能量都只能来自那个王洪成自称的水基膨化燃料,10ml+一吨水,就能得到一吨汽油的能量,那他的所谓水基膨化燃料的能量密度实在太吓人了,比核弹还要吓人。
要知道1加仑汽油=28千克TNT当量,而1加仑汽油也就3.78升(美制),1吨车用汽油是1379升,因为汽油比水轻,这就相当于10217公斤TNT,也就是王洪成的10ml神秘水基膨化燃料,含有10吨TNT当量的能量。这是啥意思?
图示:首颗用于战争的原子弹,小男孩
让我们看看数据,美军当年仍在日本的第一颗原子弹,代号小男孩,其爆炸当量为:1.3万吨TNT,而小男孩的重量为4000千克,换算一下每千克的能量密度也只有3.25吨TNT,当然我知道里面的核材料并不多,但要让制造这样的一颗原子弹,其它东西是少不了的。而王洪成的水基燃料10ml,虽然不知道其密度,但就让我们按最重的液态金属汞的密度算吧,汞的密度为13.534克/ml,所以10ml的重量为135克,含有10吨TNT的能量,如果1000克水基燃料那就含有74.07吨TNT能量,比小男孩核弹还要大25倍左右!
当然,您或许会说,能量密度高未必就会爆炸,另外,或许它必须和水反应之后,才能变成可燃烧的物质呢。就算是这样也很恐怖,好吗。只需要造一点来投到江河湖海里,那就能轻松毁灭全球,这不是燃料这是灭世武器才对。
水变油露馅这就是我那时候的推理,至今记忆犹新。
因为,最开始我看完新闻的时候是非常激动的,在冷静下来之后,越想越不对劲。
事出反常必有妖啊。但让当时的我不明白的是,就这么简单的逻辑和高中科学知识就能质疑的事儿,权威专家们却对此保持着长期可疑的沉默。直到很久之后,才有一位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出来挑战王洪成,最终导致他的骗局破产,但这其间政府居然没有组织过任何像样的专家鉴定会,鉴定这项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背后的原理,也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王洪成事件,大概也让其它民科警醒,化学这玩意儿最好别碰,牛吹大了自己下不来台。
毕竟化学是数理化三门学问中最实在离现实生活最近最容易检验真伪的学科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真要当化学民科,也是很费钱的事情,而且很容易把自己搞残废。
欢迎关注三思逍遥
谢谢点赞
先说,每一科学学科都是培养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虽然人类都有同样的眼睛,但是不同的人眼中的世界却不一样,因为他们用的方法不一样。所谓方法论,就是看世界或者探究世界所用的理论和方法。
那么化学这个学科也培养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化学告诉我们的世界观就是:我们生存的自然界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有千奇百怪的性质。那用什么方法研究这些无穷尽的性质呢?化学告诉我们的方法论就是:物质的微观结构的多种多样,所以才有性质的五花八门。简而言之,化学就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套用赵本山的小品里面的一句台词: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物质的性质是有原因的。
实际上应该说化学就业的方向也是非常广的,我分成几个领域简单讲一下。
首先就是你如果在化学里面确实学得比较自信的话,应该考虑往科研,特别是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这样一些方向去走。这个方向我认为是非常有机会也有希望的,为什么这么讲呢?我列举几个人,中科院的院长白崇礼是化学出身,清华大学的邱勇校长也是化学出身,北京大学的校长也是化学专业出身,顶级的院校大量启用化学专业的人来作为校长或者院长的职位,就说明我们国家在这段时间里对化学的重视是非常非常高的,而且这个方向也确确实实出了很多的成果。所以,目前我们化学方面的研究和世界第一的美国差距是非常非常小的,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已经可以摸得到美国的发展后背了。可以说再有几年的努力的话,我们几乎就是一个平起平坐的状态。这个是相比于其他自然学科来说,是最贴近的一个专业。如果单纯从论文角度来讲的话,我们在论文方面已经是世界第一了,这是化学的这么一个情况。当然,具体到各个专业还不太一样。像比较好的、比较容易出成果的,像纳米材料,还有做生物医药这个方向的,这些应该说目前都是比较容易出成果的。所以,如果你对自己的化学能力比较自信,建议你做这方面的挑战。
你如果说我不去做那么高的,化学就业怎么样呢?就是做普通的工作,也可以。我说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字,中国现在就业市场几亿人,中国现在在重化工上面的就业人数大概600万人,精细化工上500万人,化工领域1500万人,氯碱工业、合成氨工业这些都是工业基础中的基础,没有这些产业的话,其他工业都免谈。还有钢铁、汽车这些都大量的需要化学的工程师,轻工业更不用说了,像食品工业、纺织、造纸,这些也都是大量的需要化学方面的人才。所以这个就业的数字可以看得出来,我们这个都是百万级的数字,所以数量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因为这些工作相对来说门槛没有那么高,你也得接受一个现实情况,就是薪水相对来说中规中矩,没有突出的收益,而且提升可能也有一些困难。那你说我要想赚钱,提升也能够更好,怎么办呢?也有办法,我们还是做研究,但是不需要去挑战去高校、去科研机构,我们可以去企业里做一些科研。这方面比较常见的就是制药,包括日用品产业都会需要大量的科研人才,而且是必须要有化学比较深的功底的。读这些实际上也是需要有一个深造,最好是硕士或者博士都可以,这方面的职业规划就是起薪大概能在10k—30k之间,应该说在全国前10%的这样一个范围,应该说还是比较赚钱的。
也有人说了,我如果是想做一些比较稳定的工作,也不跟化学物质打交道的这些,有没有办法?也有,可以去像教育机构,或者是中学做教师,这个实际上化学领域也是非常抢手的。因为化学的这些内容你只有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才能把它讲清楚。所以你要是在这方面学得很深的话,其实做中学的老师也是非常好的.
除了这些的话,还特别需要讲一个,未来化学的趋势实际上是跨界。比如说我们的操作,除了实验之外,它现在还大量依赖计算机软件,通过软件去进行模拟。这个方面的话,你要是光读化学实际上还是不太够的,你就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通过这样一个结合,就可以把很多的工作做起来。再一个就是比如说像金融行业,它可能会需要有很多的去了解行业的发展。化学很多产业而且都是几百万人的产业,你只有在了解这些化学的知识之后,然后再去看这些产业,才能够看得比较清楚。所以未来在就业上,化学和其他专业的跨界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建议大家在做一个场景规划的时候,可以考虑在里面。因为这些课程跟进入大学的规划是非常相关的,所以需要提前做准备。
1998年全国普通高考化学试题(以下简称试题)坚持了以既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中学化学教学的“两个有利”的指导思想,坚持近几年高考化学命题的方向,在保持连续性与稳定性的前提下,立足基础,考查能力,突出了选拔功能。对于中学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对于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和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对于选拔面向21世纪的培养人才,都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命题思路连续稳定,命题要求基本符合《考试说明》
1,题型比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考试说明》
要求约55%约25%约10%约10%
实际55.4%26%8.6%10%
2.试题内容分布试题内容分布见表试题内容分布基本概念及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考试说明》
要求约40%约20%约15%约10%约15%
实际31.4%21.3%19.3%11.3%16.7%
3.试题难易比例试题难易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考试说明》
要求20%60%20%实
际15.3%48.7%36%
4.题量总题数目由1997年的36题减少为35题,题目字数由1997年的3882字减为3800字。试题考查知识较前几年更为基础和简单,题目字数减少,命题意图是缩短阅读时间,增加考生思考和答题的时间。然而由于考察角度的调整和变化,从得分情况看,试题难易比例与预期值有差异,后面将对此进行分析。至于试题题型比例、内容分布均较好吻合《考试说明》。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平均分为76.1分,试题难度值0.51。在《考试说明》规定的0.50~0.60之间。抽样统计数据的难度值0.48,标准差为24.30,分半信度0.8807,T信度0.9130,具有较高的信度,反映出试题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二、考查要求立足基础1998年试题与往年相比,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基础性增强。全卷35个题目涉及内容均为基础知识,与往年相比,考生反映1998年试题面貌比较熟悉,容易动手完成。试后老师分析也称没有一道难于下手的题目。过去在知识结构上或在计算过程和方法上常出现较难题,内容通常分布在氧化还原反应和化学平衡。而1998年28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要求从氧化剂消耗的物质的量去计算得出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只要理解相应的基本概念和记住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得失相等的原则,就可以用简单的算术得出正确答案。与1997年同类题24题相比,1998年此题计算量和分析量均较少,但由于设问角度较新,得分率下降,难度值由0.72(1997年)转化为0.61。又如第15·4·题,是五种稀溶液比较分子、离子总数的题目,应该说是十分简单的一道题,只要比较溶剂(水)的体积即可。有些老师认为若再次考查此类题目,难度值估计会达到0.85以上,但是由于“题海”中所涉及题目均是考查溶质的量,受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大多数同学都仅对溶质进行分析计算,费时且得到错误的结论。也使本题的难度值成为0.11,是历年Ⅰ卷中的最难题(1996,1997两年Ⅰ卷最难题分别为0.31和0.40)。此题充分说明“题海”的危害,也说明“题海”在简单变化的基础题面前的窘态。再如第1小题,是关于山西朔州假酒案有毒成分的考查,涉及简单有机化合物甲醇,事件全国家喻户晓,此题难度值0.92,虽达到了命题人送分的目的,但由于题目新,较1997年得分率最高的送分题(难度值0.98),分值还是有所下降,即仍有8%的考生错答,表面看是这部分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实际也是我们的教育与社会某种程度脱节的反映。多年来最后一题是压轴题,1997年36题是需要用到数学、物理知识进行解答的化学信息迁移题,难度值0.23。而1998年最后一题35题反映的是化学反应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即溶解与结晶的相对性,需要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知识结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可解答。但统计难度值只有0.11,成为Ⅱ卷中最难题,除因是最后一题受时间限制外,也有相当数量学生属于掌握不全面,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学习后面忘前面,前后不衔接所致。测试结果反映出化学高考试题依托基础知识考查能力的一贯要求,考查能力并不是必须出偏题、怪题、冷题和传统意义上的难题;揭示了重视基本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三、试题重在考查能力,突出选拔功能试题全面体现了《考试说明》中有关测试能力和能力品质的精神,在反映学科内部联系上具有广(广阔地开展能力考查)、深(对教材知识内容挖掘比较深)、高(思维层次立意高)、新(题目的编排、取材别具匠心)特点的同时,突出了对能力和能力品质的考查。从全卷中可以看出,很难找到有单纯考查知识、机械地将知识与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的考查脱节的试题,很好地体现出知识与能力、能力与能力品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这无疑对促进中学化学教学中注意培养相应学科能力,即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对稳定中学化学教学秩序起到良好的作用。Ⅰ卷中维持了一些历年都有的传统题,如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阿伏加德罗定律等。这类题目基础性强,思维容量大,又是多知识的交叉点,加之1998年试题设问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因此更强化了对学生应变能力的考查。如16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由前几年的讨论微粒个数转向同温同压条件下两种气体各种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尽管考查内容相同,但由于设问角度变化,就更有利于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这一知识的能力。该题难度值由1997年同类题的0.72转变为0.48。第12题是选择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分子,涉及的知识:一是前18号元素原子和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二是元素原子间形成化合物本身是电子成对,且不少是呈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这两点知识是最基础的,不能说难。对大多数同学来讲应是轻车熟路。然而由于考生不善于对知识加以运用或者说是缺乏思维的敏捷性,误选B六氟化硫的几乎占50%,此题难度值竟只有0.16。还有其他一些题目,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其次是一些题目取材新颖,源于现代科技、社会或生活,又与化学基础知识有机结合,这样不拘泥课本内容,体现了高考的公平性,考查了思维的灵活性,如25题涉及内容是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取材于生活中食物的化学分析,由于考生不能适应,难度值仅为0.20,与过去同类题相比,得分率有很大程度下降,成为全卷第4难题。试题对应答的规范性做出了严格的要求,如31题,32题中有机化合物结构简式的书写,原子间连接顺序不当,即失分。35题计算题涉及到法定计量单位和有效数字,只有完全符合要求才可能得满分。这也是一种适应现代科技与生活能力的考查,实践证明,确有部分·5·考生在这方面还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有必要从学科的角度进一步强调并唤起规范的意识,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然,从而促进素质的提高。第四是试题从编排和取材方面体现了对心理素质的考查。编排顺序易难相间,如第一大题的5个小题是两头易中间稍难,全卷较难题有12,15,25,27,30,32,35题,整体上又有一定坡度;取材上信息题数目的增加,都在无形之中造成一种心理压力。需知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能力的发挥。1998年高考化学试题明确地展示了对学科能力的考查,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考查放在了重要地位,符合中学教学改革的方向,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高考试题最重要的是其选拔功能,就是要从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出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生。在这方面试题较前几年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它的选拔功能变得更为突出。过去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中也有一些认识上和水平上以及某些客观原因,一些靠死记硬背,一些纸上、黑板上做实验的考生也取得较高分数进了大学,然而由于素质偏低,学习潜能不足,致使在后续学习中十分吃力,只能勉强跟上,还有的甚至被淘汰出局。就化学学科来讲,过去确有部分考生没有建立起化学概念的基本框架,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氧化剂、还原剂概念都不清楚;动手能力差、实验技能明显欠缺,学科能力严重不足,更谈不上各种能力的综合,与高校教师的期望值有很大差距,除教学问题外也说明我们的考试存在着缺陷。1998年高考化学试题在这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进。由于将重点放在能力考查上,因此选拔功能较过去突出醒目。如10题考查的内容是原电池、电解池,设问转向它们的组成部分——电极,是由一般转移为具体的思维能力考查,本身理应属容易题,但过半数的考生未能正确作答,该题难度值为0.46。类似情况还有33题,是属于老题目、新面孔,1993年要求回答三种单体的化学式,难度值0.43,而1998年则是把三种单体作为已知条件,要求的是碳氢比值最小的单体和已知样品组成求原料中两单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知识点考查落在与初中有关的化学式计算,思维敏捷的考生容易作答,但本题难度值为0.34,也成为较难题。再如27题是实验题,初中有锌与稀硫酸制氢气,高中有钠与水、钠与乙醇生成氢气,只不过将高中的定量与制氢气实验结合,这样就使得未动手做实验的同学一筹莫展,同时也将具有设计、组合实验能力的考生有效地选拔出来。对自学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也有助于强化试题的选拔功能。前已涉及的信息迁移试题的比例在经历1995,1996两年下降之后,1998年较1997年又有新的量的增加(1996年为17.7%;1997年为18.7%;1998年为24.7%),同时在质量上也有新提高,基本上不再是机械性信息迁移题。这种信息迁移题的存在有助于区分出以自学能力为主线的各种能力和学习潜能不同的学生。32题等就是这方面的典型,给出三个化学反应式,四个步骤,要求推出四种物质的结构简式,鼓励学生依据化学基本原理,善于联想,大胆推测,勇于创新,从而体现出科学思维,了解并最终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发展规律。此题难度值0.31。参加评价会议的专家和教师认为,1998年这样的题目适于为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和一定创新精神的考生。总之,1998年高考化学试题从整体上来说,指导思想明确,立足基础,注意考查能力,有效地抵制了“题海”战术的恶劣影响;对中学化学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学生发展和中学教改;有利于高校选拔适合进一步深造的新生,因此受到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欢迎。
四、存在的不足尽管1998年化学试题在总体上和诸多方面较为成功,可以说在高考内容的改革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待探讨和·6·解决。Ⅰ卷试题较1997年的变化和发展,主流是好的,与会代表一致赞扬,应当继续。但问题是难度值为0.59,与预先设想有一定距离,试题命题思路和命题目的的调整,应更多地考虑到当年考生的适应程度。其次是部分题目的文字表达或设问方式有待改进,如27题实验题文字内容写得再详细、具体一些,会使该题的区分度进一步提高。第三是有个别题目的评分、记分办法有待改进,如30题三个设问的答案应以互不株连的原则处理更为恰当。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