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立方米有多大(5立方米有多大的箱子)
5772023-12-05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历史上最大的动物有多大,动物分类的冷知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其实这样的动漫真的太多了,要从历史上慢慢说的话,要补的不能错过老番简直不要太多。
这里我就来一波新番扫盲吧,绝对不能错过的新番,在这里简单给自己说几部。
僵尸偶像saga这部番真的有点魔性,其实在开播前其实也有一定得期待值的,a站购入了这部番,算是眼光独到,目前来讲可能赚到了。毕竟校外的口碑是真的好。
这部番女主出门被车撞死,然后变成了僵尸,于是慢慢向着僵尸偶像发展了。题材是挺新颖,也挺轻松的,但是后期故事剧情能不能再上一个档次也不好说了。
强风吹拂《强风吹拂》最初的人气绝对是原著党,毕竟三浦紫苑的原著小说《强风吹拂》就非常的优秀,口碑也不错。没错,我就是这个原著党,于是当这部小说要动画化得时候就开始期待了。
目前开播得三集其实已经奠定了轻松热血的基调了,但是相信我这部番到后面绝对更精彩更加感人的。而这部番也是十月优秀的动画中最容易被过滤的,跑步,真的很快乐。
来自多彩世界的明天现在要说的就是p.a社的胃疼大作《来自多彩世界的明天》。p.a社出品的动画从来不会太冷,多多少少都是有一些固定粉去追的。虽然p.a社也会抽风出那种不知所云的原创电视动画。虽然这部番也有这种嫌疑,但是还是观望吧。
P.a社出品的动画还是得尊重一下的,这是来源于一个pa厨的忠告。
就这也说三部吧。
谢谢邀请。”獾“在我们这里通常叫做”獾子“,是一种中小型的哺乳动物,个头略同于中小型犬。据专业分类,獾子共有狗獾、猪獾、狼獾、蜜獾、鼬獾等5个亚种,在我们遂平的西部山区,常见的是狗獾和猪獾。
狗獾和猪獾,大致相似,只不过狗獾瘦小,脸狭长而鼻端尖;猪獾则较为短粗肥胖,鼻吻较短。我的表姑,嫁到一个山里的小村子里,从她嘴里经常听到关于”獾子“的话题。有一次她对我说,獾子是很肥胖的,”七斤獾子八斤油,你说胖不胖?我当时很纳闷,七斤獾子八斤油?这账是如何算的!后来才知道是七斤的獾子可以扒出来一斤油,这八乃是扒的谐音。
獾子的油,是非常珍贵的药材,用它治疗烧伤烫伤,神效!以前到嵖岈山游玩时,当地人都这样说。至于是不真的如此,我们却没有亲自试验过。以前,在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时,去山区乡镇,招待吃野味是很平常的事情,这其中就有獾子。獾子的肉,做得好就很鲜美,肉质细腻,肥嫩可口;如果不会做,便有一种非常浓烈的腥臊之味,以至于难以入口。有一次下乡,山里的一个朋友将刚夹到的一只獾子连铁笼送给了我,弄回家中却不知道如何下手烹饪,只好把它养了下来。它很能吃,食性也杂,花生、玉米、红薯、水果、蔬菜、甚至麸皮、昆虫都吃;然而野性十足,不像鸡狗之类的畜禽,可以养得熟。在家中养了近两个月,一旦靠近,它还是凶猛地作势欲啮。后来老婆嫌它腥臭,就转送与它人了,不知这家伙最终如何下场。现在想想,当时最应该做的,就是把它放生。
谢谢邀请。首先说结论,今天的蓝鲸就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动物之一,其体型超过了包括恐龙在内的所有陆地动物,也超过了所有鱼类。但是,巨型鱼龙可以挑战蓝鲸的这个位置。
现存的最大的动物蓝鲸平均接近90吨,最大可达33米,体重近200吨。蓝鲸无疑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哺乳动物,它的体型也足以跻身迄今为止最大的动物之列。
浮出水面的蓝鲸
5.8米的蓝鲸头骨与人的对比
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蓝鲸骨架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蓝鲸模型
今天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最大个体肩高有3.5米,重约七吨。史前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通常被认为是巨犀(Paraceratherium),生活在渐新世(2300-3400万年前)的亚洲,其中最大的种类体重估计可达15至20吨,肩高约4.8米,体长约7.4米。
巨犀复原图
人类与巨犀、现存犀牛的体型对比
纳玛象曾经生活在印度、中国和日本,在2.4万年前的更新世末期灭绝。有专家分析称纳玛象(Palaeoloxodonnamadicus)可达5.2米高,22吨重,这就超过了最大的巨犀。不过该估计明显有问题,有分析指出最大的纳玛象也只有3.7米高,体重仅8吨重,比巨犀小得多。
印度博物馆的纳玛象化石
曾经生活在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还要数恐龙,最大的恐龙是食草的长脖子蜥脚类恐龙。完整骨架中最高、最重的是1907年在坦桑尼亚发现的未成熟长颈巨龙(Giraffatitan)标本,高12-13.27米,重23.3-39.5吨。而最长的就是梁龙(Diplodocus)了,在怀俄明发现的标本足有25米长。目前确认的最大恐龙是阿根廷龙(Argentinosaurus),体长可超过30米,重达73吨。还有些恐龙可能更大,但目前只发现了几块骨头,难以确认。
阿根廷龙复原图
人类与阿根廷龙以及巨型山东龙、埃及棘龙、剑龙和三角龙的体型对比
早先有学者称易碎双腔龙(Amphicoeliasfragillimus)体长60米,体重在200吨以上,比蓝鲸更大,然而这个估计仅仅依据几块脊椎骨。后来专家发现,由于最初的研究者将这种恐龙错误归类为梁龙科,因此估算错误,对其体型大大高估。现这种恐龙已经划到雷巴齐斯龙科,并改名叫极巨龙(Maraapunisaurusfragillimus),估计体长有28-32米,重五六十吨。受重力影响,陆地上不太可能出现达到蓝鲸大小的动物。
极巨龙骨骼模型
在恐龙统治陆地的同时,恐龙的亲戚也占领了海洋。虽然蛇颈龙和沧龙都能达到很大的体型,但只有鱼龙才能拿下有史以来最大爬行类的桂冠。已知最大的鱼龙是西卡尼萨斯特鱼龙(Shastasaurussikanniensis),体长21米,体重五六十吨。这种鱼龙生活在晚三叠世,之前曾被错误的修订为秀尼鱼龙属(Shonisaurus)成员。
2018年4月,英国古生物学家宣布发现了四个未知鱼龙的标本化石,体长分别为:BRSMGCb3870,15.83米;BRSMGCg2488,22米;BRSMGCb4063,24.2米;以及BRSMGCb3869,30.72米。这些化石的主人生活在2-2.35亿年前的晚三叠世,其中最大的BRSMGCb3869体型已经可以与有记录最大的蓝鲸相媲美了。因此,过去存在过比蓝鲸更大的鱼龙是极有可能的。
人类与西卡尼萨斯特鱼龙、秀尼鱼龙的体型对比
西卡尼萨斯特鱼龙与同属另外两种鱼龙的复原图,及与人类的对比
鱼类难与海兽、海爬较量体型,现存最大的鱼类鲸鲨可达18米,四五十吨。而著名的史前掠食性鲨鱼巨齿鲨(Megalodon)最大有20米,七八十吨,是迄今地球上存在过的最大鱼类。最大的硬骨鱼是侏罗纪的利兹鱼(LeedsichthysProblematicus),可超过16米,这个庞然大物和蓝鲸、鲸鲨一样是人畜无害的滤食性动物,以浮游生物为食。
水族馆中的鲸鲨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大白鲨颌骨标本
利兹鱼
了解动物知识,关注动物博览。
眼睛是动物感知周围世界的重要器官,通过眼睛才能看到这个世界。大自然中,不同生物眼睛的结构,形态,位置会有一些不同。
通过仔细观察动物们的眼睛,我们会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大多数食肉动物的眼睛长在头部的前方,比如狮、虎、豹等,人类的眼睛也属于这类;而食草动物的眼睛则长在头部两侧,比如牛,马,兔子。难道是怕吃草扎到眼睛?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生理特征?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规律,其实是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为了生存而进化出来的结果。这两类动物对于眼睛的需求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不同动物眼睛被放置在了最适合它们生存的位置。
眼睛生长的位置很重要,这决定了动物们的视野范围与视觉效果。生物学中,将长在头颅两侧的眼睛称为单眼视觉,长在头颅前面的则为双眼视觉,而这两种视觉方式各有各的的优劣势。
食草动物——单眼视觉食草动物,由于处于食物链的较底端,是被捕食的一方,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危险。在它们低头吃草的时候,极有可能突然窜出天敌来袭击它们。为了能够及时躲避天敌,需要做到能够随时环视四周环境。
而长在侧面的眼睛,具有单眼视觉,两只眼睛单独作用,互不干扰,看到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画面,这就能够获得更开阔的视野,使视觉死角达到最小值。这样即使不回头,只微微左右扭头,视线就可以轻松扫射360度无死角的周边区域。
因此,即使它们在低头进食的时候时不时微扭脑袋,就可以及时捕捉来自各个方向潜伏的危险,一旦有一丝丝儿风吹草动,迅速逃脱,惹不起还躲不起嘛!这样就能很大程度地提高食草动物的生存几率,给了食草动物们安全感。
当然,单眼视觉也是有缺点的,因为两只眼睛的视野没有交集,所以无法锁定一个目标,也缺乏空间感。也就是说,单眼视觉看到的画面是没有立体感,是平面图。但这一点对食草动物来说,无关痛痒。
对于食草动物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在捕食者接近自己之前察觉到它们。而不需要清楚地看到它或确切地判断它距离多近,只需要知道它进入了视野即可,然后一顿埋头狂奔就完事了。跑得快也是食草动物的一种生存之道。
食肉动物——双眼视觉而食肉性的动物一般没有天敌,它们日常主要做的是狩猎。在追赶猎物的时候,食肉动物需要清楚自己和猎物之间的距离,才能更好的追捕。
这就需要双眼视觉发挥作用了。大多数食肉动物和杂食性动物,两只眼睛都是朝前长的,具有双眼视觉。双眼视觉中,两只眼睛看到的都是同一个画面,同时因为两眼略微分开,所以每只眼睛传递到大脑的画面略有差异,重叠之后就会感受到视野的深度,也就是说,大脑利用这种差异来构建画面的3D立体图像。
人眼能看得很清晰的就只有两只眼睛交汇区的画面,剩下的部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余光,只能看清个大概,所以双眼视觉整体的视野范围是很小的。
虽说双眼视觉牺牲了视野范围,无法兼顾四周。但通过双眼的聚焦,可以增加对空间深度的感知力。根据看到的立体画面,从而对猎物的位置距离、移动速度能够做出准确判断,紧紧锁定住目标,再配合高速的奔跑就能够增加捕猎的成功几率。而食草动物不需要这种双目视觉优势,它们吃的草儿们,又不会试图跑掉!
当然,世事非绝对,并不是所有动物遵循“食肉动物双眼在前,食草动物眼在两侧”这个规律的。动物眼睛所长的位置,根本上还是根据自身所处环境、生存需求来决定的。
例如食素的猴类眼睛也是长在前方的,因为它们生活在树上,时常在树枝之间穿梭,这就需要很强的空间感来判断距离,才能在树间灵活移动。
总结,动物眼睛的位置,是由自身的生存需求最终决定的。大多数食草动物需要更广阔的视野来更敏锐地躲避天敌的追杀,食肉动物则需要立体视觉来判断猎物的距离,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本文由迷你科学星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