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人知道自己的历史吗

励志人生- 2023-08-24 02:26:13

现在的外蒙古是如何描写自己的历史的 基本上都和中国相关联

大家好,关于外蒙古人知道自己的历史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蒙古国历史冷知识大全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蒙古人是什么民族
  2. 外蒙古人知道自己的历史吗
  3. 蒙古国对中国人友好吗
  4. 蒙古人为何灭亡

蒙古人是什么民族

蒙古人是东胡族系的后裔。

根据《蒙古秘史》和《史集》记载,蒙古部最初只是包括捏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的小部落,他们被突厥人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这两家人为了逃避敌人,逃到今呼伦贝尔的额尔古纳河流域生息繁衍。大约经过400年时间,部落才兴盛起来,从原氏族中分出若干氏族部落,形成蒙古民族共同体。

蒙古族形成以前,地处北亚的蒙古高原、大漠南北地区先后出现过匈奴、东胡、乌桓、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室韦一鞑靼等北方游牧民族。

外蒙古人知道自己的历史吗

外蒙古人对自己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相对于其他民族来说,他们的历史知识可能相对有限。外蒙古人主要居住在蒙古国,这个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游牧民族如匈奴、鲜卑、突厥等。然而,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和缺乏深入的研究,外蒙古人对自己的历史了解可能相对有限。

然而,外蒙古国政府和社会组织一直在努力保护和传承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他们致力于研究历史文献、考古发现和传统习俗,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历史。此外,外蒙古国也积极与邻国和友好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以增进相互了解和交流。

尽管外蒙古人对自己的历史了解有限,但他们仍然珍视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并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蒙古国对中国人友好吗

蒙古国政府对中国人是友好的。因为两国政府已经签订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睦邻友好关系,并且随着中国日益强大,蒙古对中国越来越敬重

蒙古人为何灭亡

不同于中原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蒙古人奉行幼子守灶,这种不成文的悠久传统,在实际生活中尽管有着强大的惯性,但是往往执行得不彻底。蒙古人也没有通过法律,将此制度明确固定下来,因此,它经常受到各种挑战。

成吉思汗本人就没有遵行它,他最终选择了三子窝阔台为继承人,而不是幼子拖雷。由于成吉思汗的巨大权威,他的决定无人挑战和质疑。但是,他直到最终,也没有为后代建立起一套合理的继承人制度。

成吉思汗晚年为诸子之间的矛盾所困扰,除了教导他们团结友爱,只好要求大家与其窝里争斗,不如对外扩张。

扩张只能暂时淡化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何况扩张终有一天会停下来。窝阔台和拖雷之争,其实质就是大汗生前指定继承人和幼子守灶传统之间的较量。

拖雷死后,成吉思汗留下的继承人制度缺陷并没有消失,反而进一步激化了诸子的矛盾。窝阔台也想效法成吉思汗,指定继承人,遗憾的是他没有成功,他指定的继承人失列门,在他死后并没有登上汗位,在乃马真后的干预下,贵由以长子身份登上了大宝。

贵由死后,拖雷的长子蒙哥夺得大汗宝座,这次争夺是窝阔台和拖雷之争的延伸,最终蒙哥脱颖而出,意味着幼子守灶传统取得了胜利。

毫无疑问,蒙古人遵行的继承制度并非是单一的,而是一种混合制度。除了大汗指定和幼子守灶之争外,库里台大会也是权力继承中独特的组成部分。

截至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时,蒙古人尚未完全走出传统氏族部落的影响,它与金、宋、西夏等相比,政治、经济、文化生态还很落后,一下子很难摆脱部落时代的传统,库里台大会这种部族议事会议就是典型代表。

新的大汗继承,不论是先汗指定,还是幼子守灶,都必须通过库里台大会确认才算合法。由于各种势力的明争暗斗,在库里台大会达成一致的继承人选比较困难,因此蒙古帝国史上常出现一种奇特现象:大汗去世后,新汗即位前,往往有数年的空档期。

君位久空,必会激发一些人的野心,围绕汗位的争夺会更加激烈。

每次权力交接的争夺,势必会加深蒙古帝国内部的裂痕,使其最终走向不可逆转的分裂,直到庞大的蒙古帝国不复存在。

彻底导致蒙古分裂,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

1260年3月,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即汗位,建元中统。次月,忽必烈幼弟阿里不哥,在蒙古帝国都城哈拉和林即汗位。忽必烈自受命经营汉地以来,身边围绕着刘秉忠等一批汉臣,他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和接受汉文化,引来蒙古传统势力的不满,他们认为忽必烈背叛了成吉思汗以来的蒙古传统。

围绕汗位之争,蒙古四大汗国出现了两大阵营,伊利汗国旭烈兀站在忽必烈这一边,钦察、察合台、窝阔台三大汗国支持阿里不哥。

最终忽必烈胜出,阿里不哥被击溃。1264年8月21日,阿里不哥宣布投降。忽必烈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汗位争议一直困扰着他。察合台汗国的海都汗以忽必烈得位不正为由发动叛乱,叛乱时断时续,前后共历经数十年才平息下去。

1271年,忽必烈正式改国号为大元,第二年,将统治中心南迁,迁都大都。

元朝时期,奉行两京制,皇帝每年都要到草原上的上京住一段时间,但总体上说,自忽必烈起,元朝历代皇帝都满足于做汉式中原皇帝,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经营中国本土上。

元朝皇帝名义上依然还是蒙古帝国的大汗,但已无力干预其他汗国的内部政治。西北诸王的叛乱直到元成宗时才平定,而蒙古四大汗国之间也是矛盾重重,相互攻伐不止。

四大汗国都承认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但这些都无法阻止它们之间的战争。

四大汗国中,旭烈兀创立的伊尔汗国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汗位之争中,坚定支持忽必烈。忽必烈宣布将本属于大汗直辖的阿姆河以西的地区划分给他,同时下令,调回旭烈兀带去西征的数万西征军,用来对付内部的挑战。

四大汗国中,窝阔台汗国最先灭亡,其领土被察合台汗国和大元帝国瓜分。而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之间,也由于领土之争多次大打出手,矛盾重重。

蒙古帝国可谓其兴也勃,其衰也忽。成吉思汗带领子孙们创建了空前辽阔的帝国,主要依靠蒙古人强悍的战斗力。但蒙古人以不过百万左右的人口统治如此广袤的国土,显得力不从心。

蒙古人犹如一阵狂风,席卷诸国,所向无敌,可一旦离开马背,他们就如一叶孤舟,立刻被当地居民包围,犹如身陷汪洋大海之中。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农耕地区在政治文明、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显然比蒙古人先进。

蒙古人除了向他们学习,实现本土化外,别无他法。在中国本土,儒家思想成为国家政治思想主流已达千年,至宋元之时,程朱理学的创立,使儒学的地位更加无法动摇,儒、释、道三家并重格局已成为大多数知识分子的自觉意识,蒙古人是无力改变的。

在西方,蒙古人同样面临困境。伊利汗国最终被突厥化,接受了伊斯兰教,钦察汗国接受了东正教,至于察合台汗国,由于内部在保持蒙古传统和接受伊斯兰化之间发生争论,最终导致了汗国的分裂。

忽必烈为保持蒙古帝国的统一做了努力,就在阿里不哥之乱被平息后,他派人通知四大汗国,想通过在蒙古本土举行库里台大会,争取使自己汗位得到承认。

库里台大会的时间定在1267年(元世祖至元四年),钦察汗国别儿哥汗、察合台汗国阿鲁忽汗、伊利汗国旭烈兀汗都表态将出席,不过,却遭到了窝阔台汗国海都汗的抵制。

谁也没想到,旭烈兀汗、别儿哥汗、阿鲁忽汗于1266年前后去世(旭烈兀汗死于1265年),导致库里台大会无法如期举行。1269年,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召开塔剌思库里台大会,结成同盟,发动对元朝的战争,战争直到1303年才结束,统一的蒙古帝国不复存在。

感到无力维护蒙古帝国的统一后,忽必烈开始全力经营中国本土。当时南宋王朝还残喘于江南一隅,1276年2月,蒙古军攻陷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宋恭帝和谢太后被俘。1279年4月,宋朝最后的残余力量在广东崖山海战中被摧毁,大臣陆秀夫背着年幼的帝昺蹈海自杀,宋亡。

在这以前,蒙古人已经消灭了割据于云南一带的大理国。至此,所有中国境内政权,包括南宋、金、西夏、大理、西辽、吐蕃等全部被消灭,中国自唐末以来长达数百年的地方割据被终结,一个新的大一统王朝诞生,这也是中国境内第一次出现全国性的少数民族主导的王朝。

蒙古帝国各大汗国陷入内部斗争,无暇再对外扩张,但一统华夏的忽必烈无意停下对外扩张的脚步。

然而,忽必烈在东亚和东南亚发动的一系列战争,结果大多并不理想。除征服了朝鲜半岛的王氏高丽,使之沦为大元的驸马国外,对日本发起的三次战争,受海上飓风等自然因素的制约,均以惨败收场。1281年,数万远征军失败,除了蒙古人裹挟而来的南宋汉人和高丽人被赦免外,大多数蒙古士兵被处死,令忽必烈蒙羞,但他直到去世,也无力再发起新的远征日本战争。

在东南亚,忽必烈先后发动了对安南(今越南北部)、蒲甘王朝(今缅甸)、占婆(今越南南部)、爪哇(今属印度尼西亚)的一系列战争,大多以失败而告终。

蒙古帝国兴起于草原,蒙古人一旦到了靠近热带的雨林地区,炎热潮湿的气候就弱化了蒙古人的弓马优势,使之沦为强弩之末。因此,帝国的扩张已达到极致。

忽必烈是个高寿的帝王,足足活了八十岁,超过他以前的任何一位蒙古大汗,也使得他的子孙们难以企及。他是大元帝国的开国皇帝,也是蒙古帝国的末代大汗。忽必烈是成吉思汗之后最伟大的一位可汗,足以与乃祖齐名。

忽必烈死后,其孙铁穆耳继位(忽必烈立的太子真金早逝,铁穆耳即为元成宗,蒙古尊号完泽笃可汗),他一度击败西北诸王,迫使四大汗国再度承认大元帝国的宗主国地位,维护了元朝皇帝为成吉思汗合法继承人的地位以及整个蒙古帝国大汗的名分。

然而,元成宗死后,元朝就陷入后宫干政、权臣专权的恶性循环,政变不断。元帝国再也无力驾驭整个蒙古帝国,直到1368年被朱元璋逐出中原。

蒙古人势力退出中原后,尽管遭受了朱元璋、朱棣父子北伐的沉重打击,但并没有彻底消亡。蒙古与明始终南北对峙,对明朝构成了很大威胁。在明英宗正统年间,蒙古瓦剌部还俘虏了明英宗,一度攻入长城,围困北京。

然而,蒙古内部不断分裂,纷争不断,成吉思汗的后裔差点被杀光。当年的风光不再,一切似乎恢复到了成吉思汗以前部落林立、攻伐不休的年代。

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率领的女真人在辽东崛起,为避免两线作战,集中精力对付南方大明帝国,努尔哈赤初期采取与蒙古联姻的方式,尽量避免与蒙古产生冲突。

1618年,努尔哈赤取得了对明关键性的胜利——萨尔浒大捷。此后数年间,逐渐攻陷辽东诸城。1625年定都盛京(今辽宁沈阳),基本占领了辽东全境,然后开始盯上蒙古诸部。

其时,在蒙古草原出现了一位传奇人物,他是最后一位被公认的蒙古大汗林丹汗。林丹汗雄心壮志,一心想恢复成吉思汗昔时的荣光。

为了削弱林丹汗,努尔哈赤不断采取离间分化蒙古诸部的策略,争取了不少蒙古部族的归附。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即位,继续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在拉拢同时,数次发动对蒙古的战争,征服了不少部族,在蒙古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1632年春,皇太极召集归顺的蒙古诸部,共集结了十万大军,宣布远征察哈尔的林丹汗。林丹汗得知消息后,为避其锋芒,想前往漠北喀尔喀,却遭到喀尔喀三部的阻绝。他只好带领人马西行,渡过黄河,在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前宣誓,自称为全蒙古的林丹巴图鲁汗,随后携带八白室至甘肃大草滩,以待时机,东山再起。两年后,林丹汗病死在那里。

林丹汗死后,其寡妻囊囊福晋带领幼子额哲及部族回到鄂尔多斯。1635年,皇太极得知林丹汗已死,立刻派人去鄂尔多斯草原寻找他们,迎娶了囊囊福晋,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额哲,并封他为亲王。

1636年3月,漠南二十六部诸汗、王公、台吉齐聚盛京,上皇太极尊号“博格达车臣汗”(皇太极又被称作阿巴亥汗,因在位时年号为天聪,故亦称作天聪汗),至此,黄金家族蒙古大汗的传承断绝。

清太宗皇太极又名黑还勃烈,蒙古语中“黑还”意为黄,“勃烈”意为苍狼,蒙古有祖先来自于苍狼白鹿的传说,而最终的大汗称号归于皇太极,或许是冥冥中的巧合吧。

随后数十年间,清朝逐渐征服漠南蒙古诸部、漠北喀尔喀蒙古,平定漠西卫拉特蒙古和青海和硕特蒙古,将蒙古所有诸部置于清朝的统治之下。

清康熙初,原明降将吴三桂等发动三藩之乱,清廷主要精锐之师皆南下平乱,京城空虚,林丹汗孙子布尔尼和罗布藏(其父乃额哲之弟察哈尔亲王阿布奈)觉得此时为最佳时机,遂举兵反清,察哈尔左翼四旗也在宣府(河北宣化)发动兵变,凿穿边墙,投奔布尔尼和罗布藏。

阿布奈因拒绝朝觐,此时被清廷关押在盛京。布尔尼和罗布藏抢夺了张家口的皇家马场的马匹,想攻打盛京,解救阿布奈。

消息传来,京城内一片哗然,形势骤然紧张。当时,京城已无兵可派,幸好康熙帝沉稳应对,他号令将京城所有满蒙王府的家奴召集起来,临时拼凑了一支队伍,前去讨伐布尔尼和罗布藏乱军,结果叛军一战即溃,布尔尼和罗布藏兄弟二人也在战斗中被乱箭射死。

如果成吉思汗在天有灵,看到不肖子孙不武如斯,不知作何感想。乱军平定后,康熙帝下令将囚禁在盛京的阿布奈绞杀。

至此,曾经纵横欧亚五百年的成吉思汗、忽必烈黄金家族一脉绝嗣,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外蒙古人知道自己的历史吗和蒙古国历史冷知识大全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外蒙古教科书是如何书写自己的历史 他们又是怎么描述元朝的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0755org.com/13/128972.html
上一篇:虎斑幼崽怎么看纯不纯(虎斑猫幼猫怎么看纯不纯)
下一篇:地球上最诡异的自然奇观(世界最吓人自然奇观)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