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位开国大将中,陈赓只能排第四,前三位是谁都有哪些功勋

佚名- 2023-08-24 07:47:06

所有的开国将帅中,世界闻名的有三位,第一打败过17个国家军队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在十位开国大将中,陈赓只能排第四,前三位是谁都有哪些功勋和陈赓为什么不是元帅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在十位开国大将中,陈赓只能排第四,前三位是谁都有哪些功勋以及陈赓为什么不是元帅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无湘不成军怎么变成无川不成军了
  2. 开国元帅大将上将,出自黄埔军校的是哪些
  3. 在十位开国大将中,陈赓只能排第四,前三位是谁都有哪些功勋
  4. 湖南出过哪些将军,元帅

无湘不成军怎么变成无川不成军了

无湘不成军是清朝镇压太平天国时兴起的,当时湘军的曾国藩干得最出色,日后很多将领都是出自湘军系统,包括李鸿章,之前也是曾国藩的幕僚,所以有无湘不成军的说法。但到了抗战的时候,四川成了大后方,提供了大量兵员,各个部队中都有四川人,所以有了无川不成军的说法。

清末重臣曾国藩数次受命领清军绿营想剿平太平军却一再失利,后来他回家乡组建湘军地方团练,对抗数十万太平军,旋败旋起,终于消灭太平天国。从此湘军取代绿营成为清军主力,因而出现了“无湘不成军”的民谚。湘人骁勇悍战,视死如归,所以良将甚多,如:晚清的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民国初年的黄兴、蔡锷;国民党中湘籍将领不多,但廖耀湘、陈明仁均勇冠三军,为解放军劲敌;而解放军中湘籍高级将领灿若繁星,十大元帅、十大将中占9人,几占一半,元帅有彭德怀、贺龙、罗荣恒,大将有粟裕、陈赓、许光达、萧劲光、黄克诚、谭政等6人。湖南地处气候潮湿的江南,需要吃辣椒去风湿,所以湘人脾性也是火辣辣的,民风强悍,好勇斗狠。君不见,清末重臣曾国藩数次受命领清军绿营想剿平太平军却一再失利,后来他回家乡组建湘军地方团练,对抗数十万太平军,旋败旋起,终于消灭太平天国。从此湘军取代绿营成为清军主力,因而出现了“无湘不成军”的民谚。

八年抗战,作为大后方的四川省,为抗战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川军脚蹬破烂的草鞋,身着破旧的军装,肩背土制步枪,胸挂四川土造“麻花手榴弹”,仅仅凭借这些只能“打土鸡、兔子”的劣质装备,从四川腹地走出的川人在战争最前线虽伤亡惨重,却前仆后继、毫无惧色。出川达300万之众,伤亡64万!参战人数、伤亡人数居全国之冠!这是一支装备低劣到不堪使用的军队,这是一支给养短缺到“几乎没有”的队伍。在忻口战役、台儿庄战役、淞沪战役、南京战役、武汉会战……炮火硝烟之中,川军的草鞋踏出一个个坚实的脚印。然而,就是这支严格说来都算不上正规军的川军队伍,硬是凭着顽强斗志与牺牲精神闯出了“川军能战”、“无川不成军”的巨大声名。

开国元帅大将上将,出自黄埔军校的是哪些

黄埔英杰出将星,名帅开国万世颂,彪炳千秋垂史册,矢志不渝照汗青。

开国将帅是指中为创建新中国做出重大贡献,在1955~1965年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其中出身黄埔军校的53人,包括:元帅5人(占半数),大将3人(占30%),上将10人(占17%),中将12人(占6.78%),少将23人(占1.69%),这其中上将及以上者18人,占比23.38%,比例相当高。

黄埔军校的历史比较复杂,曾几度更名(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并在武汉、南京等地开设分校和各种训练班,后又搬迁校址,因此对黄埔军校同学身份的认定比较复杂,但开国将帅都是早期毕业生,因此身份认定上没有疑义。

这53人中,既包括教职员出身,也包括毕业生,具体名单如下。教职员出身7人,其中元帅3人,中将1人,少将3人

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教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陈毅(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文书,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曾泽生(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区队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袁也烈(黄埔军校政治部干事,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戴正华(黄埔军校军医处军医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魏镇(黄埔军校长沙分校军事教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毕业生出身46人,其中元帅2人,大将3人,上将10人,中将11人,少将20人

为统计列表方便,以下按照毕业期次列出名单,同一期次内按军校高低排列。

第一期(1924年)6人,其中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2人,中将2人

徐向前(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陈赓(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周士第(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明仁(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阎揆要(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彭明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三期(1926年)3人,其中中将2人,少将1人

常乾坤(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韩练成(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徐介藩(步科,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第四期(1927年)13人,其中元帅1人,上将3人,中将4人,少将5人

林彪(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肖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宗逊(政治科,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奇涵(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倪志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郭化若(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莫文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唐天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曹广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逸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方之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洪水(政治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白天(步科,1957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五期(1928年)5人,其中大将1人,上将2人,中将1人,少将1人

许光达(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杨至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宋时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谭希林(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廖运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六期(1929年)7人,其中大将1人,上将3人,中将1人,少将2人

罗瑞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陈士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伯钧(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郭天民(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王诤(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开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周文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七期(1930年)5人,其中中将1人,少将4人

何德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陈锐霆(炮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启明(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兴纲(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作尧(步科,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第八期(1931年)3人,全部为少将

张希钦(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陶汉章(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朱家璧(步科,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第九期(1932年)1人,少将

吴克之(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第十期(1933年)2人,全部为少将

张学思(步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高存信(炮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十一期(1937年)1人,少将

黎原(步科,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在十位开国大将中,陈赓只能排第四,前三位是谁都有哪些功勋

作为黄埔一期毕业生和我党早期党员,陈赓之所以在大授衔时低于老同学徐向前,主要还是“吃亏”在军职上,因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陈赓的最高职务不过是二野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未能成为大军区(野战军)级别的首长,在1952年只能评定为军队级别中的“二等二级”。

在十名开国大将中,陈赓确实排名第四位,前面的三位分别是粟裕、徐海东和黄克诚。其实就革命资历和红军早期的职务来说,前三位大将并不及陈赓,包括徐海东大将,早年在红四方面军系统内,还是陈赓的直接下级:陈赓当师长时,徐海东是团长。

同样,陈赓在1931年担任红四方面军主力红12师师长时,粟裕刚刚担任红一方面军的红64师师长,这不是一个主力师,而是地方红军升格的“小师”;黄克诚担任的职务,则是红三军团红4师政治部主任,所以就军职和级别来说,均不及陈大将。

需要指出的是,陈赓在南昌起义的后期作战中曾经负伤,不得不潜往上海治疗,随后留在特科工作了三年时间,因此没有参与到几大苏区红军的创建工作(落后于徐帅了),直到1931年底才到达鄂豫皖苏区,最初的职务仅仅是红军的团长。

(红军时期)

1932年在战斗中腿部再次重伤,从鄂豫皖苏区秘密前往上海治疗,伤愈后又被周公留下来继续担负“特科”的工作,尽管位置重要责任重大,却是离开了野战部队。

后来又因叛徒出卖意外被捕,辗转关押于南京、南昌等地,直到1933年底才逃出虎口,当然,也是他的那位校长睁一眼闭一眼的结果。

然而这两年,正是红军大发展的时期,就在陈赓被捕的时期,粟裕已经逐步晋升为军团参谋长、黄克诚晋升为师政委、徐海东则已经是红25军军长。而陈赓脱险回到江西苏区的第一个职务,是“彭杨步兵学校”的校长,还是没能第一时间回到野战部队。

长征路上,陈赓率领的“干部团”,就是以该步兵学校的学员(多为连排级干部)为主体组成的,至于步校校长、干部团长的准确级别是什么,其实很难界定,但是肯定达不到红军军团长(或军长)的标准。

在长征到达陕北后的1935年底,陈赓终于到职野战部队,职务是什么呢?红一军团红1师师长,换句话说,历经四年以后横跨两大方面军系统,却还是师首长,军职几乎等于原地踏步,殊为遗憾。

要知道,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干部都是按整编后的建制降级使用的:方面军首长担任师长、副师长等职务,比如贺龙、萧克、徐向前等;军团长(其实就是军长)担任旅首长,比如徐海东、陈光、王震等;至于师长一般改任团长职务,比如杨得志、李天佑、叶成焕等。

而红1师师长陈赓能够出任八路军129师第386旅旅长(期间暂率红31军),已经是破格使用了,主要还是考虑到陈赓将军的资历、党龄和特科生涯。

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陈赓未来基本步入大将行列,而不可能成为开国元帅了,之前撰文说明过,只有八路军的总部首长、师首长和新四军的军首长,才有可能在1955年封帅。

一般来说,八路军最初的六名旅长、新四军1941年重建以后的七位师长,才有可能获授大将军衔,所以八路军第344旅旅长徐海东、新四军第1师师长粟裕、第3师师长黄克诚,跟陈赓一样确实具备基本条件,至于授衔时的具体排名,就要考虑其他的因素了。

(徐海东大将)

抗日战争胜利后,太岳军区司令员、太岳纵队司令员陈赓,本来是奉命率部出关前往东北的,如果当真去了东北,陈赓极有可能晋升东北民主联军的副司令员。可惜的是,这道命令最后取消了,陈赓仍然留在了晋冀鲁豫军区,而当时又没有兵团建制,只好继续担任纵队司令员。

1947年夏,陈赓以第4纵队司令员的身份,统一指挥4纵、9纵和起义的38军,组成“陈谢集团”南渡黄河,单独执行经略中原的战略任务,暂时由军委直接指挥。这其实是“准战略集团”的级别,陈赓的职务和所辖兵力,确实达到了大军区(野战军)副职的级别。

本来还要以陈谢集团为基干,组建“豫鄂陕野战军”的,那么陈赓毫无疑问将出任野战军司令员,尽管这个野战军在级别上略低于其他几大野战军,但是仍可视为大军区副职。再次可惜,组建豫鄂陕野战军的计划最终取消,第4、第9纵队归还“中原野战军”建制。

(黄克诚大将)

这一系列阴差阳错下来,到1948年5月中原野战军正式改称时,陈赓仅仅还担任第4纵队司令员的职务,直到中野整编为第二野战军,也未能晋升野战军首长(比如野司副司令员),唯一的特殊待遇,是成为了二野的前委委员。

虽然陈赓后来出任了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但那都是建国以后的职务了,至少在建国以前,最高军职只是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在1955年大授衔时,其实也考虑了陈赓的后续职务,但是必然影响了排名。

在十名开国大将中,除了许光达和王树声是“正兵团级”,其他八位大将均评为“军委委员级”(也就是二等二级),而这前八位大将的具体排名,就要考虑建国前的职务和特殊因素了,陈赓之所以排名第四,因为前三位情况都比较特殊。

粟裕:

从军职来看,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先后担任了华东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的副司令员,自然是大军区副职,在陈老总不在部队期间,还两次代理了野战军前委书记,所以军队职务和级别已然高于陈赓。

另外从解放战争的战功来看,作为华野和三野的实际作战指挥员,粟裕的战绩和战功有目共睹,若非早期资历不足,几乎有封帅的可能了(注意是几乎,还是差那么一点,所以未能入选军委名单),因此成为“第一大将”实至名归,没什么可争议的。

徐海东:

徐海东将军虽然在1940以后,一直因病休养,但是职务和级别并不低,历任八路军344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注意总指挥是另外一位大将张云逸,并且徐海东在病中仍然当选为华中局委员。

最关键的因素,是毛主席认为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事实也如此,作为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干部,徐海东率红25军长征先期到达陕北后,能够绝对拥护和支持毛主席率红一方面军的到来,功莫大焉。

在特殊和紧要的历史关头,正是因为徐海东的正确抉择,让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得以顺利地奠基在陕北,这一贡献影响非常深远,因此徐海东在大将名单中排名第二,是毛主席特别提议的,也没有争议。

(徐海东红军时期)

黄克诚:

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在抗战胜利后率部挺进东北,成为东北我军初期的骨干力量、101手里最早掌握的精锐部队,其实也是新四军唯一全建制出关的主力部队,因此黄克诚曾经出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

也就是说,黄克诚在解放战争初期,已经晋升为大军区的副职,在军队级别上高出陈赓半个身段。1948年4月起,转任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冀察热辽军区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注意时间,比陈赓担任兵团司令员还要早一年呢。

1954年10月,新调整的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首长名单如下:总参谋长粟裕,副总参谋长:黄克诚、张宗逊、陈赓、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

注意到了吧?在副总参谋长排名中,黄克诚为第一位,而陈赓还排在张宗逊(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之后,尽管张宗逊次年授予了上将军衔,但是黄克诚和陈赓的大将排名之先后,其实早已确定。

最终确定的开国十大将名单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各位大将的授勋均为: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湖南出过哪些将军,元帅

湖南省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产生了3位共和国元帅、6位共和国大将和19位上将及一批中将、少将。他们是:

一、伟大领袖毛主席: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曾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二、共和国元帅3位:

△彭德怀,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人,共和国元帅。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贺龙,湖南桑植人,共和国元帅。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务。

△罗荣桓,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今属衡东县荣桓镇)人,共和国元帅。曽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

三、共和国大将6位:

△粟裕,侗族,湖南会同人,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曾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黄克诚,郴州永兴人,共和国大将,曾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陈赓,湖南湘乡,共和国大将。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志愿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副总参谋长。

△谭政,湖南湘乡人,共和国大将。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央军委常委等职。

△萧劲光,湖南长沙人,共和国大将,曾任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许光达,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人,共和国大将,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

四、共和国上将19位:

王震,李志民,萧克,杨得志,朱良才,李涛,杨勇,傅秋涛,陶峙岳,宋时轮,钟期光,陈明仁,李聚奎,唐亮,苏振华,邓华,甘泅琪,宋任穷,彭绍辉。

欢迎友友们补充介绍,为他们点赞!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开国十大将,仅他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只打一年仗却建立卓越功勋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0755org.com/14/138684.html
上一篇:在二战的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为何能和美国硬碰硬
下一篇:在电脑上看网课电脑突然没有声音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