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上台之后, 为何把雍正的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

投稿- 2023-08-24 05:55:35

雍正印发 大义觉迷录 为自己辩解,为何乾隆上台却毁版禁传

大家好,关于乾隆上台之后, 为何把雍正的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大义觉迷录为什么被禁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雍正亲自颁定《大义觉迷录》,乾隆为何要禁
  2. 乾隆帝为什么要把《大义觉迷录》毁版禁传
  3. 乾隆为什么要禁《大义迷觉录》
  4. 乾隆上台之后, 为何把雍正的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

雍正亲自颁定《大义觉迷录》,乾隆为何要禁

乾隆禁绝父亲雍正帝御制的《大义觉迷录》,原因至少有五:

1、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力证自己得位合法,故多次记叙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逝当晚的情形。但他不知是做贼心虚,还是一时不慎,又或是太过气急败坏,结果记叙得前后矛盾,就连当时有谁在场都越说越糊涂。这么大的事,作为当事人自己都说不明白,上下文之间也经不起推敲,必然越描越黑,这太容易惹人联想了!所以在精明的乾隆看来,如果不及早禁绝此书,自己也会因此背上“得位不正”的骂名。所以乾隆即位,此书必禁!

2,《大义觉迷录》中,雍正为了举例证明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罪无可绾,处置他们完全合法合情合理,专门提到了一件事:即这三人的家人奴仆被流放时,沿途散播雍正帝“用参汤毒杀康熙帝”的说法,说“圣祖不豫,当今皇上进了一碗参汤,不知怎的圣祖就晏了驾……”雍正提这个谣言的本意是:他们如此败坏朕的名誉,其心可诛!但其实这个谣言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倒是雍正为了自证清白,自己给抖搂出来。随着《大义觉迷录》钦命刊行,这些谣言都成了街知巷闻的超级八卦话题。皇帝为了辟谣而主动透露的独家猛料,导致谣言的负面影响被无限放大,反而让不少人信以为真。乾隆帝深察此弊,所以此书必禁!

3,为了反驳“华夷之辨”,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公开承认满洲人为“夷狄”,并引用了唐代大儒韩愈的“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中国而夷狄也则夷狄之”的理论,来论证爱新觉罗氏有资格入主中原。意思是:你说朕是夷狄,那朕就自认是夷狄好了!不过天下从来是有德者居之,大禹生于东夷,周文王生于西羌,虽是夷狄,但有德便是天子。大清太祖、太宗、世祖、圣祖有德,“列圣相继”,也有资格君临天下。雍正帝为了说明白这个道理,殷殷寄语、婆婆妈妈的劝诫口吻,甚至到了哄孩子一样的地步(仔细读来,倒也写得十分可爱)。但以乾隆心高气傲的性情,又怎能接受自己是“夷狄”!终乾隆一朝,但凡触犯这个忌讳的,无不粉身碎骨。这两父子从性格上说,老子喜欢摆事实讲道理地忽悠,儿子则习惯把所有政治威胁消灭于萌芽状态,所以此书必禁!

4,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摆出一副平等对话、当庭辩论的低姿态,来诱降曾静、张熙认罪。他急于向天下表明:朕审曾静和张熙,决不是居高临下、恃强凌弱、屈打成招,只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猛然深省、伏地认错,进而自宣其罪,歌颂皇帝的圣德(雍正最后也确实达到了这个目的)。雍正帝还得意地称这一手为“出奇料理”。但是,这种低姿态适用于一个民选总统造势拉票,却决不适合一个杀伐决断、太阿在握的专制君主。雍正作出和臣民当庭对质的榜样,若以后又有不怕死的跳出来挑战皇权,后世皇帝难道也要按照这个“祖法”玩下去不成?!乾隆决不是笨蛋,又没有雍正那么多把柄,腰杆子硬,加之唯我独尊的脾气,东北老爷们儿尿性发作,当然不允许一个“肆其狂吠”的臣民把自己逼至如此地步。“唯以一人治天下”,所以此书必禁!曾静、张熙必杀!凌迟处死!

5,作为第一流的独裁者,乾隆知道消灭政治谣言的最佳方法,不是喋喋不休的解释,更不是向一帮爱看热闹又奴性十足的刁民去证明什么合法性。而是举起屠刀,从根本上铲除所有造谣者和谣言传播媒介!板起脸孔、不做理论,烧一批书,杀一批人,自然万方畏服、噤若寒蝉,谣言自然会陷入休眠状态,直至被人们所遗忘。所以,此书也必禁!

不过可笑的是,乾隆虽把天下刊行的《大义觉迷录》收缴焚毁殆尽,千算万算都没想到,紫禁城中还留着一本,清朝灭亡后迅速被公诸于世。

乾隆帝为什么要把《大义觉迷录》毁版禁传

雍正七年,陕西总督岳锺琪忽然收到一封书信,打开之后差点没把他魂儿给吓掉。

信里的用意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您作为岳飞岳武穆的后人,又握有重兵,当像您先人一样,驱逐外族,为汉人复仇。

为了能说服岳锺琪,里面当然还详细强调了汉族正统论,质疑满人统治,以及声讨雍正个人的夺位、弑兄、虐弟等罪名。

岳锺琪看完浑身发抖,也不知道是真的有人要反清复明呢,还是雍正在故意试探自己。左思右想,只好赶紧先拿下送书信的人,然后写了一封奏折递上朝廷。他甚至不敢把书信原件呈上,因为其中的话实在是太敏感、太大逆不道了。

而雍正看完却轻描淡写回信道:“犬吠兽啼之声耳,有何可介意,送来闲览之”。

看这语气:就当是狗叫两声得了,送来“闲”览之,我有空的时候随便看看。

等原件真的送到雍正手里,雍正也呆了,他说:我完全是流着泪看完的,真是做梦也没想到天下人这么说朕啊(惊讶堕泪览之,梦中亦未料天下有人如此论朕也)。

他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历了父亲康熙的文治武功,满人统治竟仍然饱受质疑,而自己在民间的口碑也如此糟糕,他不得不开始重视这封书信背后的根源。

雍正马上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赶紧修书笼络岳锺琪,毕竟他手握重兵,万一真的和谋反者勾结,局面将更不可收拾。信中他称,我和爱卿的君臣之情,那是修了几世的缘分才得来的啊,甚至不惜赌咒发誓,“朕生平居心行事,唯一诚实二字。”

安抚好岳锺琪,第二件事则是让他假装和之前那送谋反书信之人结盟,缓缓诱出幕后主谋和组织。

叛党果然中计,很快真正写信的曾静被缉拿归案。

满清入关以来,这种谋反的文字和读书人其实一直不少,大致处理方式都一样,把人处死,文字销毁。对于统治者来说,怎么可以让这些大逆不道的思想继续传播流毒于世呢。

但雍正此时却任性自负地选择了独一无二的做法。他和曾静当面对质,引经据典,用儒家理论和历史现实来驳斥汉族正统论,然后极力辩解自己的清白,希望曾静心服口服。雍正可谓苦口婆心,不知道是觉得实在委屈呢,还是对自己的辩论能力十分自信。

而在曾静这一面,哪里还有真正去辩论的勇气,他有怂恿岳锺琪反清的胆量,但生死存亡的选择到自己面前时,认罪服输得比谁都快。曾静的悔过书里,坦承自己是“弥天重犯”,“见闻固陋”,实在是受了已故文人吕留良著作思想的迷惑,才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同时认为雍正讲解的一番道理“仁智交融,圣神并至,焉得不令闻者拍案惊倒,以为千古圣明之君所不到”。“恭逢这样神圣天子在上,竟无说可以颂扬比拟得,只有尊之敬之如天地,亲之如父母而已,更有什么话说得”。

雍正特立独行的处置还没结束,他对曾静的悔过很满意,于是把审讯记录、自己的道理、曾静的四十七篇口供等编成四卷《大义觉迷录》,在全国流传。同时对吕留良后人处以极刑,但对曾静却网开一面,让他全国各地各处去现身说法,说说自己之前是怎样的被吕留良迷惑,又如何在圣上的教育下醍醐灌顶彻底开悟。

雍正大概以为,自己的这套辩解,服了曾静,就也能服天下所有人。然而有意思的是,恰好是雍正的自信,在《大义觉迷录》里保留了大量的反清原话和皇室内部事务的细节,他的本意是想让人看到这些言论的荒谬,但一定程度上却帮助了这些言论在反对者当中更广泛的传播。

回过头说说岳锺琪,三年之后,雍正以“误国负恩”之罪将他监禁,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始终对此事心存芥蒂的缘故。之前所说的几世修来的君臣情,又说自己唯“诚实”二字,此时看起来更像是个讽刺的笑话。

雍正告诫子孙,不要杀害曾静,让他永远成为反面典型的宣讲使者。但他的儿子并没有照做。乾隆一即位,便立刻将曾静凌迟,并下令禁止传播《大义觉迷录》。大清对于文字之祸的处理方式,重新回到原本该封就封、该杀就杀、绝不姑息的轨道上。

乾隆为什么要禁《大义迷觉录》

雍正6年,湖南一个边远山区的知识分子阴谋推翻清朝统治。这位知识分子名叫曾静,50岁,秀才,住在湖南南部苗汉混居的山区,当地经济水平十分低下。

曾静本来是个老实本分的学问人,没有什么理想。有一年他忽然读到了浙江省名儒吕留良的著作,其中提到的一些具有大汉族主义倾向的文字深深地打动了他。于是,他自费来到浙江,拜会了吕留良家族。那时候吕某人已经离世,两个儿子从事非法刻印出版及销售吕某文集的工作,他们卖给曾静一些书,就是这些书,成为了曾静的启蒙书籍。

曾秀才宏伟计划是这样的:他老人家一没枪二没人,追随者只有一个二百五的学生,唯一的实现理想的途径,就是找一个有权势的人。他瞄准了川陕总督、封疆大吏岳钟琪,选中他的原因,是听说他“是岳飞的后代”,根据多年后流行的血统论,这忠良的后代必定也是忠良。

经过长达好几天的筹划,他指挥他的二百五学生携带一封谋反信上了路,在西安拦轿交给了岳钟琪。在这封信里,他捕风捉影、牵强附会,把坊间流传的许多段子加以总结、概括和拔高,将雍正描绘成了一个贪财好色又酗酒、杀父轼母又害兄弟的超级大烂人。

不出任何人的所料,二百五学生被抓,信被扣,曾静和学生提到的各色人等全都以谋逆大罪被捕。雍正看完那封指责他是超级大烂人的信,喷了许多的鲜血,决心要为这起罕见的侵犯名誉权的事件讨个说法。

于是,一场奇怪的案件审理出现了,它主要追究作案人的动机。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初审复审再审,终于揪出了造成曾静产生这种不健康思想的根源,一举破获吕留良团伙传播不良信息案,将已经散布于民间的吕氏作品尽数收缴。

为了挽救失足老年曾静,雍正采取了一系列用心良苦的措施。他令人带曾静参观了许多重点工程,,还让人给他做思想工作,并让他不断写出心得体会。在一年多的改造后,曾静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至此,这场有代表意义的大案走到了尾声,而这并不算完。由于留言的传布,许多无知百姓对雍正产生了误解,消除这种误解,有着很长的路要走。于是,雍正要求专家组根据案件侦破记录、涉及的各将这一系列编成书,定名为《大义觉迷录》,免费发放各地。

雍正认为,他终于得以昭雪,他的名誉得以捍卫。但是遗憾的是,由于民众的不开化,由于书中披露了众多皇室秘密,老百姓们都是拿它当作《清宫秘史》来听的,并饶有趣味地做了很多发挥,将清宫秘史传播的更为广泛。

于是,在雍正死去,他的儿子乾隆继位,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大义觉迷录》为禁书,派人尽数查抄焚毁。

乾隆上台之后, 为何把雍正的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

因为这件事完全违背了雍正帝的初心,雍正帝费力不讨好,越解释越黑。

一日,川陕总督岳钟琪的轿子在大路上行走,突然跑出来一个人,他拦住了岳钟琪的轿子,说有事要找岳大人,岳钟琪的侍卫要拖走他,他疯狂地喊叫和拉扯,岳钟琪听见后接见了他。

这个人要求岳钟琪让其他人回避,如果其他人不回避,他就不说,岳钟琪于是命左右回避,这个人毕恭毕敬地给岳钟琪一封书信,岳钟琪打开一看,脸色突然发黑,急忙叫侍卫前来,将此人拿下。

这个人被捉住后,大叫:“岳钟琪,你是岳王的后代,为何要当清廷的鹰犬?岳钟琪,你胆小,你不敢造反,岳钟琪......你......”岳钟琪命人严刑拷打,一定要让这个人说出背后的人。

这个人后来招供,他叫张熙,是曾静派他来的,让他策动岳钟琪造反,推翻清廷,这封信的内容就是请求岳钟琪率军造反,还有关于雍正帝的谣言,主要是讲雍正帝皇位不正,清廷末运已经到了。

岳钟琪急忙派人将此案移送朝廷,雍正帝一看,这怎么得了,民间居然传我的私事,还叫我的心腹大将造反,于是命人将曾静捉来。

官兵一到曾静家,他就知道出事了,然后把事情的前前后后都招了,然后被押解到北京,张熙也被押解到北京,毕竟是造反的事,虽然只有两个手无寸铁的人,也要特殊处理。

在京师,雍正帝这个大忙人挤出时间,与曾静会面,对曾静的诬陷,他都一一解释,曾静一看,哎呀,原来是个好皇帝啊,自己傻,亲信了别人的非语,妄议国事。

曾静于是扑通地跪在地上,给雍正帝赔礼认罪,雍正帝说:“你说我皇位来得不正,这都是小事,和乡间的流言蜚语差不多,主要是吕留良、沈在宽这些人,他们著书妄议华夷,鼓吹造反。”

张熙、曾静两个捅马蜂窝的人被无罪释放,而吕留良、严鸿逵等人被戮尸,其遗著被焚毁,沈在宽等人被斩杀,后辈被发往宁古塔为奴,私藏吕留良著作的人也被坐罪。

除了处罚这些人,雍正帝也非常大度,亲自反驳了这些人的言论,他主张华夷一家,认为自己的政权具有正统性,关于他嗣位的各种传闻,他都一一反驳,这原本是家丑,但是这个严酷的皇帝居然笑对之。最后他将反驳的言论、曾静的悔罪书和《归仁录》编在一起,汇编成了《大义觉迷录》一书。

雍正帝反驳的言论还是比较精彩的,大家可以搜来看看,比如“不管是华是夷,惟德者能为天下之君。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无损于圣德。”在这里面雍正帝还是他们是在李自成手里得到的天下,不是篡夺的明朝的天下。

书是用来读的,《大义觉迷录》编好之后,雍正帝派人带着曾静到江南地区宣传,雍正帝的初心是缓解江南地区的矛盾,让百姓都知晓曾静等人宣传的事都是假的,可雍正帝没想到,百姓对那些大道理都不感兴趣,都对皇帝家的事感兴趣,雍正帝继位的事被百姓到处宣传,人讲故事都喜欢自己添点东西,于是雍正帝继位的事越传越广,越传越黑。

就这样传啊传,传到了官员耳中,又传到了宫中,雍正帝好像没注意这件事,1735年冬,乾隆即位,乾隆帝肯定是在之前就非常痛恨民间乱传他爸爸的事,一登基就下令,将张熙、曾静二人捉回来,以“诽谤先帝”罪,泄臣民公氛为由处死,后又将《大义觉迷录》封禁,至此,这件发生在雍正年间的事差不多画上一个句号。

乾隆上台之后, 为何把雍正的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大义觉迷录为什么被禁、乾隆上台之后, 为何把雍正的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雍正的 畅销书 ,为何到了乾隆手里,却变成了 禁书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0755org.com/14/134251.html
上一篇:二十四小时黄金法则(24小时法则)
下一篇:二战战犯几乎都臭名昭著,为什么隆美尔却是例外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