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情节(大明王朝1566细节分析)

投稿- 2023-08-24 22:13:30

大明王朝1566 做官要三思 思危 思退 思变

大家好,关于《大明王朝1566》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情节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大明王朝1566冷知识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大明王朝1566》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情节
  2. 大明王朝1556血经事件哪一集
  3. 《大明王朝1566》被誉为国产历史剧巅峰,它超越其他经典历史剧的到底在哪儿
  4. 《大明王朝1566》吕方劝酒严嵩徐阶这一出的用意是什么

《大明王朝1566》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情节

前面两个回答讲的很好,比如嘉靖帝眼中的百姓,死一百人或死一百万人,不过是一个数字……

比如“毁堤淹田”,比如“奉旨赈灾”,比如“以改兼赈”等等。

杨角风来捡一个点讲讲,胡宗宪为何不倒严,改稻为桑最后为何变成那样无法收场?

大明王朝胡宗宪跟谭纶的这段对话,也宣告了“改稻为桑”的破产!

一、

《大明王朝1566》讲到胡宗宪去抗倭这里,基本上开局就定下的“改稻为桑”国策,即将破产。

而此时异常清醒的胡宗宪,显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同时也清楚,“改稻为桑”如果破产,那么下一个破产的就是严嵩、严世藩。

虽然他明知这个道理,但是面对谭纶和李时珍的苦苦相劝,他仍然不愿意参与到倒严的阵营,不是他不想,而是不能!

作为被严阁老一手提拔的胡宗宪,名义上就是严党的人,实际上这些年,他总是在做一些以功补过的事。这个所谓的“过”,就是指他的身份是严党。假如他听从了其他人的意见,大义灭了严嵩的“亲”,那么下一步他还能怎么走?

是不是说,他参与了倒严,就像谭纶说的那样,就加入了裕王阵营,还能继续当他的封疆大吏?

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是否定的,胡宗宪其实是王阳明心学的追随者,这个问题在他面对赵贞吉不借粮的时候就说过:

“当年跟我谈阳明心学的那个赵贞吉哪去了?”

可见,胡宗宪也是王阳明心学的践行者,王阳明心学有三大核心命题: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而对于胡宗宪来讲,如果背叛了严嵩,就等于背叛了他苦苦坚守的这三个命题,当然,虽然只有区区十个字,要解释起来,很难很难,关键看个人的理解。

二、

关于王阳明心学,杨角风就不班门弄斧了,本身自己也只是一知半解,等自己吃透了,再补上这个解释。

因为胡宗宪要的是名声,是他的牌坊,一旦举报严嵩,他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即使别人不讲,他自己的内心也过不去。这就是“心即理”,自己都过不了自己这关,只会让他下半生处于懊恼之中。

所以,胡宗宪从这时候开始,一方面不参与任何一方势力,另一方面也不再关心严党事宜,更不会再参与“改稻为桑”的破事,而一门心思扑到最“高大尚”的职业上,那就是抗倭。

其实不光他自己这样认为,嘉靖帝同样这样认为!

在“毁堤淹田”之后,其实就已经宣布了“改稻为桑”国策的失败。不甘心失败的严世藩,一门心思想把胡宗宪除掉,可惜嘉靖帝并不同意,等所有人都退下后,嘉靖帝对吕芳讲:

“剿倭要靠他,抚住百姓不造反也要靠他!”

一方面嘉靖帝把胡宗宪从“改稻为桑”这摊子烂事中拉了出来,以后不管“改稻为桑”搞成什么样子,都已经跟胡宗宪无关了。

另一方面也表明嘉靖帝的阴冷,明知道“改稻为桑”可能引起百姓造反,可是还是要搞,这就是他所谓的平衡之策。什么事都讲究平衡,让手下的官员搞对立,搞斗争,自己在中间做平衡。

只不过后来他玩脱了,也把一个国家给玩虚了……

也就是说,此时胡宗宪身上的担子有两个,一个是抗倭,一个是安抚百姓别造反!

三、

谭纶讲到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的幌子去买田,胡宗宪想不通,他确实想不通,因为此举无异于自杀:

虽然大明朝从上到下也确实是掠之于民,可是这么明目张胆的打着皇帝的名号去掠民,就相当于往嘉靖帝脸上泼脏水。要知道封建王朝之所以能维系,就在于皇帝名义上是为民做主,是人民的救星,而不是仇人。

更重要的是大明朝开国就有制度,皇家庄园不能侵占民田,而织造局去买田,这是有违祖制的行为,这就是自杀!

以嘉靖帝这种从不表态,只会敲铜罄的主,太爱惜自己的名声了,有这种事发生,他不暴怒才怪呢!

这种行为的出现,连胡宗宪都感到不可思议:

“为什么要把皇上也扯进去呢?到底要干什么?”

谭纶给的解释是郑泌昌和何茂才这是狗急跳墙,急晕了头的表现,随后胡宗宪又反问,他俩狗急跳墙,那个沈一石为什么要跟他们搅合在一起呢?

其实讲到了这里,杨角风倒是有点理解沈一石这次的诡异表现了:

之前也没有想通,沈一石为什么后来又把织造局的灯笼变成“奉旨赈灾”,有了胡宗宪跟谭纶的这番对话,反而明白了一些。

谭纶和胡宗宪尚且能分析过打着织造局幌子买田是死棋,沈一石这么多年驰骋商场和政界,当然也能看出来。

不去“低价买田”,“改稻为桑”执行不下去,朝廷就不能补亏空,也就是说“掠之于民”策略失效,那么下一步只能是“掠之于商”了,沈一石死。

如果打着织造局幌子去买田,也是死,原因前面已经分析过……

坐以待毙也是死,买田也是死,沈一石也想求生,于是采取了散尽家财的方法,免费赈灾,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虽然他此去已经心如死灰……

四、

事情到这里,谭纶继续分析了一步:

“眼下最要紧的是淳安,海瑞不杀人,肯定是冤案!”

胡宗宪若有所思的说了一句:

“郑泌昌、何茂才下一步要做什么?”

谭纶讲,那还用说啊,肯定“通倭”的案子是假的,下一步他们必然会杀人灭口,所以部堂得去淳安坐镇。

而胡宗宪前面也讲了,他不想参与“倒严”,这时候已经摊牌了,他去不去已经不重要了:

“不!马上下船,走陆路,即刻去戚继光的大营!”

胡宗宪等待的也是这一天的到来,因为这一天早晚会来,一旦来了,他的任务就只剩下抗倭了。至于严嵩倒不倒,国库欠不欠款,都与他无关!

而郑泌昌和何茂才也确实有如热锅上的蚂蚁,彻底疯狂了,被逼上了绝路,也就只能对海瑞痛下杀手了。当然,他们心中也明白,这条路即使走完了,迎接他们的仍然会是囚车:

“老何,这可是最后一步棋了,你和我,就自己坐到囚车上去吧!”

其实郑泌昌口中的这步棋,并不单单指杀海瑞和“通倭”百姓,更是说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的幌子去“低价买田”。他俩此时仍然抱希望于把宫里牵扯进来,把皇帝牵扯进来,以此保全自己性命。

岂不知,沈一石还留了一手,与其等待朝廷“掠之于商”,不如自己先散尽家财。

而郑泌昌和何茂才也绝对想不到,“掠之于民”、“掠之于商”都失效后,剩下的竟然是“掠之于官”……

恐怖不恐怖?

在这种体制下,没有人能全身而退,包括嘉靖帝自身……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大明王朝1556血经事件哪一集

大明王朝1566第33集剧情介绍

原来这两部血经是沈一石临死前交给芸娘的。嘉靖四十年腊月二十三裕王妃带着世子借进宫朝见的机会献上了血经,并谎称是张真人降世亲赠给齐大柱妻子的。嘉靖帝大喜过望,赦免了严党用以打击政敌的齐大柱,并令群臣上表祝贺。

严党大为恐慌,密查出血经出自高翰文和芸娘之手,在嘉靖四十一年正月十五带兵包围了高翰文住宅。张居正也带兵来到高翰文住宅预将高翰文夫妇送出京去。两军对垒之际,锦衣卫奉密旨来了,抓了严世蕃,另几路人马同时逮捕了严党的重要党羽。为患二十年的严党倒台了。

《大明王朝1566》被誉为国产历史剧巅峰,它超越其他经典历史剧的到底在哪儿

怎么说呢,虽说这部剧在网络上很受欢迎,豆瓣评分也是最高,每每提到历史剧,总会先想起《大明王朝1566》,可实际情况是,真的没有多少人会用心看。

而且收视率确实惨不忍睹,如果不是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基本这部剧就埋没了。

那么它到底经典在哪个地方呢?

首先他的演员阵容强大啊,这就不用我多说了,大家去查查演员名单就知道了,基本都是老戏骨,举几个例子:

李时珍知道是谁吗?就是扮演元芳的那个人,每每看到他,总会出戏想到“元芳,你怎么看?”严嵩知道是谁吗?就是倪大红,新三国司马懿扮演者,演过《乔家大院》、《都挺好》等,今年大红啊。还有那小阁老,因为是先看了《人民的名义》,后看的大明王朝,所以给我的感觉,这就是高育良啊。

他们的演技值得肯定,如果不是糟糕的服装设计,相信会更加经典!

其次,他们说过的话,几乎句句是经典语录,这里给大家摘抄几句:

嘉靖帝经典语录太多,比如“云在青天水在瓶”,比如:

“家事国事天下事,朕不敢不知啊。家事国事天下事,朕也不是全知呀。”

比如吕芳说“三思”:

“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下来了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

比如杨金水的四两语录:

“有些事不上称没有四两,上了称一千斤也打不住。”

比如赵贞吉回答胡宗宪,讲浙江只能乱下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类似的语录太多了,就不一一举例了,总之需要每一句都细细的品,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一旦读懂了,感觉特别爽!

再有,这部剧中的所有剧情,几乎都能在现实社会中找到影子,学会了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以及工作帮助极大。

嘉靖帝的权威问题,不就是他是裁判,他制定了规则,他只需要让底下的人斗起来,然后自己来给评判一下对错,所以他永远不会错。

像“毁堤淹田”,真有人会做出来,像“以改兼赈”也是有先例的,而且每个人的定位,每个人的特点,刻画的淋漓尽致,国家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相信每个看过剧集的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这部剧中还有大量的历史知识、财务知识、博弈论、管理学、地理、医学、周易等等,太多了,编剧的实力之强,超出我们的想象。

而且整部剧非常贴合实际,不像其他的剧,太夸张,太做作,太违背事实,比如《甄嬛传》、《琅琊榜》、《知否……》等,也就乐呵乐呵。

其实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这部剧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因为这部剧到了剧终,也没有解释清楚我们心头的疑问,大家仿佛做的都不错,又好像都错了,到底为什么,说不清。

每看一遍都有新的体会和感悟,这就是这部剧的魅力所在!

《大明王朝1566》吕方劝酒严嵩徐阶这一出的用意是什么

你不是想不通,而是历史知识不够“精通”,《大明王朝1566》想看懂必须对明朝有相当的了解。

参考明朝背景知识,明朝的权力核心是皇帝,但除皇帝之外日常维护王朝运行的是大量的文官,皇帝想制衡文官,就得找可以信任的宦官,即太监。

皇帝,大臣,太监,这是三角形,二二联合即可压倒第三方,比如张居正与冯保;天启皇帝与魏忠贤等等。

太监的行为一般被认为是皇帝授意的,即司礼监吕方拿着酒请严嵩徐阶,在严嵩徐阶眼中相当于是皇帝的意思,严徐二人又是聪明人。

这个酒,即明太祖朱元璋说的;“金樽共汝饮,白刃不相饶。”这话的意思是你俩好好干活,事情办砸了,你俩都得死。

《大明王朝1566》是有几个阵营的,皇帝一派,司礼监一派,吕芳,还有吕芳的干孙子冯保,杨金水等,而杨金水的织造局变是给皇帝捞银子的;严嵩的严党,也是皇帝捞银子的“背锅侠”,不过越到后来严嵩无法掌握严党,是严党覆灭的关键,严党还有一个关键人物胡宗宪。

倒严三人中,以徐阶为首,赵贞吉是徐阶的学生,另外谭纶也属于这一派,王用汲海瑞被当枪使打出来倒严的。

各方利益不同,简单而言严党要“改稻为桑”替皇帝赚钱,顺便自己再捞一半。但胡宗宪身为浙江总督,知道“改稻为桑”就是逼着百姓造反,百姓一造反,第一个死的就是胡宗宪。严党等人就玩阴的,用郑何二人水淹田,再低价从百姓手中换田。

但淹田只淹二个县,徐阶等人就派赵贞吉,王用汲海瑞下来查。这就等于二帮人在死磕,突然将杨金水拉了下来,而杨金水后面就是吕芳,嘉靖皇帝。

吕芳为拉住大局,请二派首脑喝酒,想大事化了。

这是严嵩与徐阶从吕方那里得到皇帝的指示(虽然吕方不是这个意思)。

而吕方是不知道这个典故的,吕方请严嵩与徐阶,是因为他们二方斗的太利害了(海瑞,赵贞吉,胡宗宪,谭纶等人对郑何二人供词),争斗的结果全部指向皇帝,也就是织造局杨金水,逼得杨金水不得不疯。

吕方给严嵩一杯酒,给徐阶半杯,也给自己半杯,意思是咱们三都是当媳妇的,即要埋上而要管下,这上下受气,也只得自己受,因此想私下里三人将浙江的事压下去。

吕方干这事是埋着嘉靖干的。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大明王朝1566》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情节和大明王朝1566冷知识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国产剧作 一哥 大明王朝1566 ,你看懂了吗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0755org.com/13/147529.html
上一篇:《都挺好》已经大结局了,剧中暗藏了一个职场的定律,有谁看清楚了吗
下一篇:《生化危机3》游戏中,最后追击者在干什么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