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计谋冷知识
10572023-08-26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三国计谋冷知识,三国演义的恐怖冷知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
(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6)(刘备)访贤——三顾茅庐
(7)(关老爷)赴会——单刀直入
(8)(关爷)走麦城——死到临头
(9)(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10)(曹操)杀(华佗)——以怨报德
(11)(赵子龙)上阵——单枪匹马
(12)(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13)(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14)(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15)(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16)(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三国时期是哪个朝代的历史阶段?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东汉王朝后期(220年)到西晋王朝建立前的历史时期。
2.三国中的三个国家分别是哪些?
三国中的三个主要国家是:魏国、蜀国和吴国。
3.三国时期的“三英战吕布”指的是哪三位人物?
三国时期的“三英战吕布”是指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群雄联手战胜吕布的故事。
4.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个年代?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一次战役,曹操在这场战斗中被孙刘联军击败。
5.三国时期的著名小说是什么?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在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描写了很多著名人物和事件。
6.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关羽是哪个国家的人?
关羽是蜀国的将领,他为了保护刘备和蜀国,勇猛善战,被称为“武圣”。
7.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曹操是哪个国家的人?
曹操是魏国的开国皇帝和重要将领,曾多次出击东吴和蜀国,建立了魏国的基业。
8.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孙权是哪个国家的人?
孙权是东吴的创立者和核心人物,历经数次大战,最终独大,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
9.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诸葛亮是哪个国家的人?
诸葛亮是蜀国的谋士和将领,人称“卧龙”,经常参与策划军事行动和政治运作。
10.三国时期的“五虎将”是哪五位将领?
五虎将是蜀国的五位将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他们都是蜀汉的重要将领和战功卓著的人物。
空城计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用空城吓退司马懿大军的故事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攻城掠地,初见成效,魏国起用司马懿防御诸葛亮的北方,蜀国屯粮草于街亭,有马谡防守,奈何马谡过于自信,屯兵于山上,被魏军切断水源而打败,诸葛亮开始安排撤兵
诸葛亮前往西城安抚军民,司马懿领军突然来攻,蜀军救援不及,无奈诸葛亮兵行险招,用空城计智腿司马懿大军
十、笑里藏刀
释义:原指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兵书中指让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一有机会,立即动手。
演义中应用:
董卓于洛阳欺主弄权,群臣敢怒不敢言。董卓颇信曹操,曹操因此时常可以接近董卓。一次王允设宴,群臣皆哭社稷衰微,唯曹操允诺愿借王允七星宝刀行刺董卓。次日,曹操佩宝刀来见董卓。待董卓向内倒身而卧之际,急忙抽出宝刀准备行刺,不想拔刀动作让董卓从衣镜中看见。曹操随机应变,当即持刀跪下: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顺利化解危机,但终归行刺失败。
十一、李代桃僵
释义: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兵书中指损失无法避免时,牺牲非主力,以保全主力。
演义中应用:
益州之战,刘备与刘璋翻脸,刘备兵不血刃先拿下涪水关,又与庞统商议进取雒城。至雒城有山北大路,与山南小路两条。庞统明知小路险僻极易设伏,却主动要求自己领一军走小路,让刘备走大路。临行时庞统坐下马反常掀主下马,刘备嫌军师马劣,故将的卢白马让与庞统骑。刘璋大将张任果然引三千弓弩手埋伏于小路,待庞统至,远望以为骑白马的必是刘备,于是箭如飞蝗,只望骑白马的射去。可怜庞统中箭无数,殒命落凤坡。
十二、顺手牵羊
释义:原指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机便得到的。而在兵书中则指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利益也必须获得。
演义中应用:
若按照字面原意理解,很多人认为孙坚率先攻入洛阳,偶然寻得传国玉玺并据为己有,属于顺手牵羊。但若按兵书中解释,还可参照下面一应用案例。南郡之战,甘宁被曹洪、曹纯、牛金合兵困于彝陵城,于是周瑜留凌统督兵南郡,自引大军来救彝陵。路上,吕蒙献计:彝陵通往南郡小路,可差五百军砍倒树木,以断其路。曹军若败,必走此路,马不能行,必弃马而走,吾可得其马也!此处更合顺手牵羊之计,吕蒙由此初显帅才。
十三、打草惊蛇
释义:原指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兵书中指反复叩实查究,而后采取相应的行动,以发现隐藏之敌。
演义中应用:
汉中之战,曹操亲自引军来夺汉水寨栅,蜀魏两军于汉水两岸扎营,隔水相距。诸葛亮欲渡汉水决战,只有等曹操从对岸退却方好渡河。于是吩咐赵云:引五百人,皆带鼓角伏于土山之下,但听到营中炮响一番,就擂鼓一番,不要出战。当夜曹营灯火刚熄,军士歇定,蜀军便鼓角齐鸣。曹兵惊慌,以为蜀军劫寨,及至出营又不见一人。方才回营准备再歇息,蜀军鼓角又鸣。曹兵彻夜不安,一连三日,曹操不堪其扰,连夜下令拔寨退三十里。
十四、借尸还魂
释义:原指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兵书中指借用无用之物,便于操控,以达到胜利的目的。
演义中的应用: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不幸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临终前吩咐秘不发丧,缓缓退兵;司马懿若来追,就将自己的雕像放在四轮车中,推出军前,司马懿见了必然惊走。司马懿听哨探回报蜀军尽退,急忙引大军追赶蜀军,远望即将追到蜀军时,忽然山后一声炮响,喊声大震,蜀军回旗返鼓,只见中军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孔明,羽扇纶巾,鹤氅皂绦。司马懿以为诸葛亮尚在大惊而走,背后姜维大喊掩杀,魏兵魂飞魄散,弃甲抛戈而逃,自相践踏,死者无数。此外,曹操、司马昭先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利用傀儡天子夺了天下,也是一种借尸还魂。
十五、调虎离山
释义:原指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兵书中指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敌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演义中的应用:
南郡之战,周瑜中毒箭后,将计就计,诈死引曹仁劫寨。曹仁听信降军之言,以为周瑜已死,大喜,商议当晚劫寨,夺周瑜尸,斩首送赴许昌,以报赤壁之仇。当晚,曹仁只留陈矫领些少军士守城,其余军兵尽出来劫周瑜大寨。却中周瑜早已设好的埋伏,曹仁大败,弃南郡投襄阳而去。等周瑜军至南郡城下,发现南郡已被赵云夺了。又有探马来报:诸葛亮利用南郡兵符,诈调荆州守军来救,却教张飞袭取了荆州;又用兵符,诈称曹仁求救,诱夏侯惇引兵出,却教关羽袭取了襄阳。周瑜听罢大叫一声,金疮迸裂。诸葛亮连夺三城,所用计谋皆调虎离山。
十六、欲擒故纵
释义:原指想要捉他,故意先放开他。兵书中指逼得太紧敌人会坚决反扑,而放他逃走,可以消磨敌人的气势,等到敌人兵力士气瓦解,自然降服。
演义中的应用:
南蛮之战,马谡知诸葛亮肺腑:南蛮不服已久,虽今日破之,明日趁虚必复叛。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南王孟获连续六次被蜀军所擒,但心中都不服孔明,孔明均予释放,希望能以此收服其心。终于在孟获第七次被擒释放后,心悦诚服,归顺蜀国,允诺从此南人永不复反。为诸葛亮北伐提供了稳定的南方。
十七、抛砖引玉
释义:比喻自己用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兵书中指用类似的军事动作诱惑敌人,使敌人当真出动。
演义中的应用:
赤壁之战,周瑜欲除掉诸葛亮,以大战在即,军中缺箭为由,恳请孔明监造十万支箭。孔明欣然领命,许诺三日后交付,并立了军令状。周瑜以为此番诸葛亮必死,因为三日造十万只箭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原来孔明早已算到三日后起大雾,于是跟鲁肃借二十只船,要求每船扎千余草人,分布两边。鲁肃心中有愧,当即允诺。第三日四更,果然大雾弥江,诸葛亮请鲁肃到船上,命将二十只船首尾相连,直接望北岸曹军水寨进发。快到曹军水寨时,孔明教把船一字摆开,命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因雾大恐中埋伏,因此只教多调弓弩手乱箭射之,诸葛亮因此得箭十万余只。草船借箭就是抛砖引玉。
十八、擒贼擒王
释义:比喻做事要抓关键。抓住敌人的首领,摧毁敌人主力部队,敌人自动瓦解,无法作战。
演义中的应用:
刘备得了西川,鲁肃多次讨还荆州不成。迫于孙权压力,鲁肃在陆口摆下鸿门宴,邀请关羽赴会谈判,欲先以善言说之,如其不从,伏下刀斧手杀之。关羽艺高人胆大,单刀赴会。酒至半酣,鲁肃果然出言索要荆州,关羽毅然回绝。此时,吕蒙、甘宁早已于庭后埋伏下刀斧手准备见机行事。关羽见状以酒醉为由,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走向岸边准备返回荆州。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又怕关羽伤了鲁肃,因此不敢动,任由关羽乘船离去。
三国计谋冷知识和三国演义的恐怖冷知识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